一种气流发生结构及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22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流发生结构及无叶风扇,包括:过滤构件,其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及气流发生装置,其架设于所述过滤构件的所述容纳空间之内;其中,所述过滤构件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增大了进气面积,无需在气流发生结构和过滤构件之间设置密封,从而不会因为密封装置漏装或者失效,导致无叶风扇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流发生结构及无叶风扇
本技术涉及气流发生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流发生结构及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无叶风扇,气流发生结构设置在过滤结构内,气流发生结构与过滤结构的内壁之间要进行密封,避免底座的进气口进气后,气流自气流发生结构与过滤结构的间隙流出。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气流发生结构及无叶风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流发生结构及无叶风扇,通过将气流发生装置架设于由于过滤构件内部中空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所述过滤构件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增大了进气面积,无需在气流发生结构和过滤构件之间设置密封,从而不会因为密封装置漏装或者失效,导致无叶风扇失效。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周向布置式多车道换电站,包括:过滤构件,其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及气流发生装置,其架设于所述过滤构件的所述容纳空间之内;其中,所述过滤构件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优选的是,所述过滤构件的弯曲侧面整体布有呈阵列的格栅或网格。优选的是,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包括:引流管,其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以分别形成上敞口与下敞口;动力室,其间隔且同轴地设于所述引流管内,以形成位于所述引流管与动力室之间的环状引流腔。优选的是,所述环状引流腔中设有与所述引流管同轴设置的转动叶轮,所述动力室中设有叶轮驱动器,所述叶轮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叶轮传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转动叶轮设于所述引流管内的气流下游。优选的是,所述动力室与所引流管之间固接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动力室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引流管内的气流上游。优选的是,所述固定组件为固接于所述动力室与所述引流管之间的至少两片导流叶片。优选的是,所述导流叶片能够使得经转动叶轮驱动后发生偏转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得到矫正,以使得矫正后的气流流动方向与所述引流管的轴线方向相一致。优选的是,所述导流叶片包括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导入段与导出段,所述导入段的曲率半径设置成使得矫正前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导入段的入口处的切线方向相一致。优选的是,所述导入段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导出段的曲率半径。优选的是,所述引流管的下敞口处沿着与气流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形成有:渐缩段,其截面口径在气流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逐渐缩小之势;以及渐阔段,其截面口径在气流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逐渐扩大之势。进一步地,本案还公开一种无叶风扇,其包含有前述任一项的气流发生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气流发生装置架设于由于过滤构件内部中空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所述过滤构件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增大了进气面积,无需在气流发生结构和过滤构件之间设置密封,从而不会因为密封装置漏装或者失效,导致无叶风扇失效。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无叶风扇的剖面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气流发生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导流叶片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气流发生结构包括:过滤构件10,其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及气流发生装置20,其架设于所述过滤构件的所述容纳空间之内;其中,所述过滤构件10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装置20。所述过滤构件10的弯曲侧面整体布有呈阵列的格栅或网格。所述气流发生装置20包括:引流管210,其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以分别形成上敞口与下敞口;动力室220,其间隔且同轴地设于所述引流管210内,以形成位于所述引流管210与动力室220之间的环状引流腔230。所述环状引流腔230中设有与所述引流管210同轴设置的转动叶轮240,所述动力室220中设有叶轮驱动器250,所述叶轮驱动器250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叶轮240传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转动叶轮240在所述叶轮驱动器250的驱动下作绕所述引流管210的轴线的转动运动。所述转动叶轮240设于所述引流管210内的气流下游。所述动力室220与所引流管210之间固接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动力室220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引流管210内的气流上游。所述固定组件为固接于所述动力室220与所述引流管210之间的至少两片导流叶片260,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叶轮240位于所述引流管210的下敞口,所述导流叶片260位于所述引流管210的上敞口。所述导流叶片260能够使得经转动叶轮240驱动后发生偏转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得到矫正,所述转动叶轮240的偏转方向使得气流顺时针或逆时针向上呈旋涡状流动,所述导流叶片260的偏转方向与所述转动叶轮240的偏转方向相反,所述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气流经过所述导流叶片260相反偏转方向的引导,以使得矫正后的气流流动方向与所述引流管210的轴线方向相一致,提高气流流通的顺畅性,降低噪音的产生。现在参考图3,可以看出所述导流叶片260包括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导入段261与导出段262,所述导入段261的曲率半径设置成使得矫正前气流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导入段261的入口处的切线方向相一致,且所述导入段261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导出段262的曲率半径,所述导入段261与所述导出段262为圆滑过渡,进一步解决气流因流通不顺畅而产生噪音的问题。所述引流管210的下敞口处沿着与气流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依次形成有:渐缩段211,其截面口径在气流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逐渐缩小之势;以及渐阔段212,其截面口径在气流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呈逐渐扩大之势。所述引流管210整体的横截面积沿气流流动方向先呈逐渐减小之势再呈逐渐扩大之势,所述渐阔段212具有扩大进风量的优势,大量的气流聚集在所述渐阔段212,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流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过滤构件(10),其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及/n气流发生装置(20),其架设于所述过滤构件(10)的所述容纳空间之内;/n其中,所述过滤构件(10)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装置(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流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构件(10),其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及
气流发生装置(20),其架设于所述过滤构件(10)的所述容纳空间之内;
其中,所述过滤构件(10)完全包裹所述气流发生装置(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构件(10)的弯曲侧面整体布有呈阵列排列的格栅或网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20)包括:
引流管(210),其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以分别形成上敞口与下敞口;
动力室(220),其间隔且同轴地设于所述引流管(210)内,以形成位于所述引流管(210)与动力室(220)之间的环状引流腔(2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引流腔(230)中设有与所述引流管(210)同轴设置的转动叶轮(240),所述动力室(220)中设有叶轮驱动器(250),所述叶轮驱动器(250)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叶轮(240)传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叶轮(240)设于所述引流管(210)内的气流下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室(220)与所引流管(210)之间固接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动力室(220)的固定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浩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