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板施工定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103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板施工定位架,包括与上预制板连接的上定位杆,所述上定位杆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定位头,所述锥形定位头下小上大布置,下预制板上设置有下定位套,所述下定位套的上端设置有锥形定位孔,所述锥形定位孔上大下小且与锥形定位头轮廓吻合,吊装机构吊设上预制板且使得锥形定位头插置在下定位套的锥形定位孔内,该定位架在使用时,将下定位套摆放在下预制板的两侧,而后将上定位杆及锥形定位头安装在上预制板上,采用吊装设备将上预制板吊装至下预制板上方位置,使得上定位杆的锥形定位头卡置在下定位套内,进而使得下预制板的预留钢筋能够准确插置在上预制板的穿孔内,进而能够有效提高预制板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板施工定位架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尤其是一种预制板施工定位架。
技术介绍
在工程施工时,特别是带有预制板施工时,首先通过工厂将预制板生产好,而后通过吊车实施对预制板的吊装施工,预制板在施工拼接时,一般在预制板的上下端结合面上设置预留钢筋及穿孔,预留钢筋沿着预制板的上端面阵列式设置多组,穿孔在预制板的下端面也阵列式设置多组,预制板在拼接时,上方的预制板下端的穿孔与下方预制板上端的预留钢筋对齐,而后方可将预制板吊装在下方预制板上,当上下方的预制板拼接完毕后,在预制板的结合面涂设结构胶,及注入填充浆液,进而实现两块预制板的有效安装,上述的预制板安装时,多需要人工定位的方式,导致预制板安装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板施工定位架,能够准确实现上下预制板的安装,以提高预制板的安装施工效率。本技术中的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预制板施工定位架,包括与上预制板连接的上定位杆,所述上定位杆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定位头,所述锥形定位头下小上大布置,下预制板上设置有下定位套,所述下定位套的上端设置有锥形定位孔,所述锥形定位孔上大下小且与锥形定位头轮廓吻合,吊装机构吊设上预制板且使得锥形定位头插置在下定位套的锥形定位孔内。本技术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所述锥形定位头分别沿着上预制板的两侧设置有两组,所述下定位套分别沿着下预制板的两侧设置有两组。所述锥形定位头之间通过卡接支架连接,所述卡接支架卡置在上预制板的上端面位置。所述下定位套可调式设置在轨道上,所述轨道沿着下预制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卡接支架整体呈槽板状结构且卡置在上预制板的上端面。所述卡接支架的两侧槽壁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立式布置且一侧面与调节螺杆连接,所述调节螺杆水平且与卡接支架两侧槽壁的调节螺母配合。所述定位杆的上端与卡接支架构成滑动可调式配合,所述卡接支架上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定位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下定位套的管腔内设置有挡板,驱动机构驱动挡板伸入下定位套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活塞杆水平布置。所述下定位套的下端与轨道的螺母构成螺纹连接。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该定位架在使用时,将下定位套摆放在下预制板的两侧,而后将上定位杆及锥形定位头安装在上预制板上,采用吊装设备将上预制板吊装至下预制板上方位置,使得上定位杆的锥形定位头卡置在下定位套内,进而使得下预制板的预留钢筋能够准确插置在上预制板的穿孔内,进而能够有效提高预制板的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预制板安装的两种状态示意图;图3是定位架实施预制板安装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卡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预制板施工定位架的结构特征详述如下:该预制板通过工厂进行生产,预制板均为标准件,将标准预制件转运至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预制板地基施工完毕后,利用吊车实现预制板的安装;在实际施工时,采用预制板施工定位架进行安装,施工定位架包括与上预制板连接的上定位杆10,所述上定位杆10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定位头20,所述锥形定位头20下小上大布置,下预制板上设置有下定位套30,所述下定位套30的上端设置有锥形定位孔31,所述锥形定位孔31上大下小且与锥形定位头20轮廓吻合,吊装机构吊设上预制板且使得锥形定位头20插置在下定位套30的锥形定位孔31内;该定位架在使用时,将下定位套30摆放在下预制板A的两侧,而后将上定位杆10及锥形定位头20安装在上预制板B上,采用吊装设备将上预制板B吊装至下预制板A上方位置,使得上定位杆10的锥形定位头20卡置在下定位套30内,进而使得下预制板A的预留钢筋a能够准确插置在上预制板B的穿孔b内,进而能够有效提高预制板的安装效率。在实施施工时,所述锥形定位头20分别沿着上预制板的两侧设置有两组,所述下定位套30分别沿着下预制板的两侧设置有两组;上述的锥形定位头20及下定位套30分别沿着预制板的周向分布四个,进而通过锥形定位头20与下定位套30的定位配合,以确保预留钢筋a能够准确插置在上预制板B的穿孔b内,当锥形定位头20与下定位套30接触后,即可判断预留钢筋a能够准确插置在上预制板B的穿孔b内,启动吊车,以实现对两块预制板的快速安装。为实现对锥形定位头20的安装,所述锥形定位头20之间通过卡接支架40连接,所述卡接支架40卡置在上预制板的上端面位置;在实际预制板吊装时,将卡接支架40安装在上预制板B的上端面,以实现对卡接支架40的安装,当安装完毕后,即可利用吊装设备,实施对上预制板B的吊装操作,而后实现对预制板的拼接安装。进一步地,为实现对下定位套30的安装调节,以适配不同长度尺寸的预制板安装,所述下定位套30可调式设置在轨道50上,所述轨道50沿着下预制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将轨道50放置在下预制板A的两侧位置,摆放完毕后,即可实现两预制板的吊装。为方便实现对卡接支架40及附件的安装,所述卡接支架40整体呈槽板状结构且卡置在上预制板的上端面。为实现对卡接支架40的锁紧,所述卡接支架40的两侧槽壁设置有调节板41,所述调节板41立式布置且一侧面与调节螺杆42连接,所述调节螺杆42水平且与卡接支架40两侧槽壁的调节螺母43配合;将卡接支架40卡置在上预制板B的上端两侧,而后通过转动调节螺杆42,使得提调节板41与上预制板B的两侧抵靠,进而使得上预制板B处在准确的设定位置,利用吊装设备实施对上预制板B的吊装,而后进行定位安装,安装效率极高。为实现对定位杆10的安装及拆卸,所述定位杆10的上端与卡接支架40构成滑动可调式配合,所述卡接支架40上设置有锁紧螺栓44,所述锁紧螺栓44与定位杆10的上端连接。为实现对预制板的安装,所述下定位套30的管腔内设置有挡板60,驱动机构驱动挡板60伸入下定位套30内;在实施对预制板的安装时,通过吊装设备将上预制板B吊装起来,而后使得上锥形定位头20分别卡置在下定位套30的上端,而后即可判断预留钢筋a准确插置在上预制板B的穿孔b内,启动驱动机构,使得挡板60远离下定位套30内,即可使得上锥形定位头20分落入下定位套30内,进而使得上预制板B能够与下预制板A安装连接。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油缸61,所述驱动油缸61活塞杆水平布置。为方便连接安装,所述下定位套30的下端与轨道50的螺母51构成螺纹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预制板施工定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上预制板连接的上定位杆(10),所述上定位杆(10)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定位头(20),所述锥形定位头(20)下小上大布置,下预制板上设置有下定位套(30),所述下定位套(30)的上端设置有锥形定位孔(31),所述锥形定位孔(31)上大下小且与锥形定位头(20)轮廓吻合,吊装机构吊设上预制板且使得锥形定位头(20)插置在下定位套(30)的锥形定位孔(3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板施工定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上预制板连接的上定位杆(10),所述上定位杆(10)的下端设置有锥形定位头(20),所述锥形定位头(20)下小上大布置,下预制板上设置有下定位套(30),所述下定位套(30)的上端设置有锥形定位孔(31),所述锥形定位孔(31)上大下小且与锥形定位头(20)轮廓吻合,吊装机构吊设上预制板且使得锥形定位头(20)插置在下定位套(30)的锥形定位孔(3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施工定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定位头(20)分别沿着上预制板的两侧设置有两组,所述下定位套(30)分别沿着下预制板的两侧设置有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施工定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定位头(20)之间通过卡接支架(40)连接,所述卡接支架(40)卡置在上预制板的上端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施工定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套(30)可调式设置在轨道(50)上,所述轨道(50)沿着下预制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板施工定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顺陈立张树峰汤奇周吴志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