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井用缓冲装置及浇筑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499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井用缓冲装置及浇筑系统,竖井用缓冲装置插接在溜管底部,其包括:管体本体,具有输送物料的流通通道;至少一个缓冲件,缓冲件固定设置在管体本体内部,任一缓冲件具有朝向溜管一侧承接物料的承接平面,以及供承接平面上的物料流出的流通口;任一承接平面沿垂直于物料的流通方向的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流通通道,缓冲件由承接平面向流通口方向逐渐远离溜管方向延伸。混凝土骨料下落时,首先经由缓冲件的缓冲,通过承接平面的承接,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骨料的下落速度,减少仓面的受损和磨损,而后,混凝土骨料将流通口流出,有效减少更换频率,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井用缓冲装置及浇筑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浇筑
,具体涉及一种竖井用缓冲装置及浇筑系统。
技术介绍
竖井是洞壁直立的井状管道,实际是一种坍陷漏斗。在平面轮廓上呈方形、长条状或不规则圆形。井壁陡峭,近乎直立。竖井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取水、引水、通排风、溜渣、补气,竖井施工具有占地面积小、对周边施工干扰少等特点。现有依据竖井结构特点,常常采用滑膜工工艺进行混凝土浇筑,其中混凝土的入仓方式因其所在地形的因素等问题,因而混凝土常需要依据使用地理环境采用沿垂直运输的方式,当垂直落差过大时,混凝土在依靠自身重力从上至下的下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骨料分离现象。工程施工过程中需专门采用其它措施来避免骨料分离现象的发生。通常来说,从上至下的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溜管或溜槽,利用混凝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溜。根据实际工程经验,溜管、溜槽一般适用于垂直落差不大于80m的情况。混凝土高落差垂直运输中,常使用溜管进行垂直运输入仓,根据DLT5407-2009《水电水利工程斜井竖井施工规范》条文说明,竖井衬砌9.1.4条规定采用溜管输送混凝土,常用My-BOX缓冲器,间距控制在10m~15m,虽然使用缓冲器降低混凝土下料速度,但是,实际使用时骨料对溜管或溜槽的冲击力仍然比较大,造成溜管或溜槽磨损,导致更换频率变高,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缓冲器的设置,混凝土骨料在下落过程中,容易对溜槽或溜管的仓面仍具有较大冲击,造成仓面受损和磨损,导致溜槽或溜管更换频率,施工成本增大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竖井用缓冲装置,插接在溜管底部,包括:管体本体,具有输送物料的流通通道;至少一个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本体内部,任一所述缓冲件具有朝向溜管一侧承接所述物料的承接平面,以及供承接平面上的所述物料流出的流通口;任一所述承接平面沿垂直于所述物料的流通方向的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流通通道,所述缓冲件由所述承接平面向所述流通口方向逐渐远离所述溜管方向延伸。可选地,上述的竖井用缓冲装置,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缓冲件,相邻的所述缓冲件交错设置;所有所述缓冲件沿垂直于所述流通方向的共同投影至少覆盖所述流通通道。可选地,上述的竖井用缓冲装置,具有靠近所述溜管一侧的第一缓冲件,和远离所述溜管一侧的第二缓冲件,所述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的第一承接平面相交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第二承接平面。可选地,上述的竖井用缓冲装置,所述承接平面呈舌形结构。可选地,上述的竖井用缓冲装置,所述承接平面与所述管体本体的径向方向呈20度夹角设置。可选地,上述的竖井用缓冲装置,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以固定管体本体,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管体本体的外侧壁面,连接绳,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另一端与所述溜管固定设置。一种浇筑系统,包括:溜管,具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物料由所述物料进口向所述物料出口一侧流动;至少一个缓冲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溜管内,所述物料流出所述缓冲器速度低于所述物料流入所述缓冲器速度;以及与上述的竖井用缓冲装置;所述管体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物料出口一侧,用以承接所述物料出口侧流出的所述物料。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竖井用缓冲装置,插接在溜管底部,包括:管体本体,具有输送物料的流通通道;至少一个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本体内部,任一所述缓冲件具有朝向溜管一侧承接所述物料的承接平面,以及供承接平面上的所述物料流出的流通口;任一所述承接平面沿垂直于所述物料的流通方向的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流通通道,所述缓冲件由所述承接平面向所述流通口方向逐渐远离所述溜管方向延伸。此结构的竖井用缓冲装置,通过管体本体内的至少一个缓冲件的设置,保证混凝土骨料下落时,首先经由缓冲件的缓冲,通过承接平面的承接,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骨料的下落速度,减少仓面的受损和磨损,而后,混凝土骨料将流通口流出,任一所述缓冲件的承接面相较于所述流通口靠近所述溜管设置,进一步保证流出的顺畅性,承接平面的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流通通道保证对部分混凝土骨料进行缓冲,有效减少更换频率,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加快施工进度。2.本技术提供的竖井用缓冲装置,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缓冲件,相邻的所述缓冲件交错设置;所有所述缓冲件沿垂直于所述流通方向的共同投影至少覆盖所述流通通道。此结构的竖井用缓冲装置,交错设置的缓冲件的投影覆盖所有流通通道,所有在流通通道内流通的混凝土骨料均将下落在承接平面上,保证对流通通道内流通的混凝土骨料进行缓冲。3.本技术提供的竖井用缓冲装置,具有靠近所述溜管一侧的第一缓冲件,和远离所述溜管一侧的第二缓冲件,所述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的第一承接平面相交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第二承接平面。此结构的竖井用缓冲装置,第一承接平面与第二承接平面相交设置,保证承接混凝土骨料过程的连续性,也即混凝土骨料流经第一承接平面后将下落至第二承接平面,进一步保证对混凝土骨料的缓冲减速作用。4.本技术提供的竖井用缓冲装置,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以固定管体本体,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管体本体的外侧壁面,连接绳,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另一端与所述溜管固定设置。此结构的竖井用缓冲装置其在使用安装时,仅需要通过连接绳连接连接件,进而组合为连接结构将管体本体与溜管之间连接固定,有效保证安装便捷性,起到了安装包线的作用。5.本技术提供的浇筑系统,包括:溜管,具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物料由所述物料进口向所述物料出口一侧流动;至少一个缓冲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溜管内,所述物料流出所述缓冲器速度低于所述物料流入所述缓冲器速度;以及与竖井用缓冲装置;所述管体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物料出口一侧,用以承接所述物料出口侧流出的所述物料。此结构的的浇筑系统,通过与溜管配合设置的缓冲器与缓冲装置的相互配合,进一步减少在流通通道内流通的骨料对仓面的冲击作用,减小了对仓面磨损,降低了更换溜管的频率,节约了生产施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竖井用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A-A截面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管体本体;2-第一缓冲件;21-第一承接平面;3-第二缓冲件;31-第二承接平面;4-流通口;5-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井用缓冲装置,插接在溜管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本体(1),具有输送物料的流通通道;/n至少一个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本体(1)内部,任一所述缓冲件具有朝向所述溜管一侧承接所述物料的承接平面,以及供承接平面上的所述物料流出的流通口(4);任一所述承接平面沿垂直于所述物料的流通方向的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流通通道,所述缓冲件由所述承接平面向所述流通口(4)方向逐渐远离所述溜管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井用缓冲装置,插接在溜管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本体(1),具有输送物料的流通通道;
至少一个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管体本体(1)内部,任一所述缓冲件具有朝向所述溜管一侧承接所述物料的承接平面,以及供承接平面上的所述物料流出的流通口(4);任一所述承接平面沿垂直于所述物料的流通方向的投影至少覆盖部分所述流通通道,所述缓冲件由所述承接平面向所述流通口(4)方向逐渐远离所述溜管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竖井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缓冲件,相邻的所述缓冲件交错设置;所有所述缓冲件沿垂直于所述流通方向的共同投影至少覆盖所述流通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竖井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靠近所述溜管一侧的第一缓冲件(2),和远离所述溜管一侧的第二缓冲件(3),所述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2)的第一承接平面(21)相交于所述第二缓冲件(3)的第二承接平面(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双华李斌王润徐士超张娟国侯晓斌孟宪磊陈磊贾涛王兰普吕风英孔张宇石艳龙孔德轩贾晋刘林元高宪昌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河北丰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