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如约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干湿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485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干湿分离装置,包括污水池、待分离池、干渣池,污水池设置于干渣池与待分离池,污水池内斜向设置有分离筒,干渣池的上端设有干渣入口,分离筒的上端径向下侧设有出渣口,其下端贯穿至待分离池,且其下端径向设有入污口,分离筒内设置有送污螺杆,送污螺杆上端的连接轴贯穿分离筒的上端后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其下端螺旋端延伸至入污口,分离筒的筒身上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污水池连通的出水筛孔。通过将分离筒斜向设置于污水池内,待分离池内污水携带污泥及污物的混合物经分离筒且由送污螺杆向上螺旋递进,一部分的污水受重力影响,经出水筛孔渗入污水池内,另一部则由于螺旋挤压的作用挤出经出水筛孔渗入污水池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干湿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干湿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厕所的粪便及其污水处理是一个难题,目前,多采用转移处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这不仅会在收集、储存及运输过程中滋生细菌及臭气散发,而且迫使大量的粪便向城市附近区域倾倒,出现更为严重的卫生和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城市已认识到粪便问题是城市环境保护发展战略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随着我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执行力度日益抓紧,解决移动厕所的粪便及其污水处理的问题,对于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意义重大。特别是现有移动厕所使用过程中,大便和尿液都会汇集在一起,无法实现干湿分离,后期处理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容易产生臭味、滋生细菌,对粪便混合液的管理和处理不当还容易传播寄生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干湿分离装置,通过将污水中的污泥、污物与水液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出来的污泥或污物进行消毒杀菌的同时进行烘干粉碎后排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污水干湿分离装置,包括污水池、待分离池、干渣池、分离筒、送污螺杆、电机,污水池设置于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1)、待分离池(2)、干渣池(3)、分离筒(4)、送污螺杆(5)、电机(6),污水池(1)设置于干渣池(3)与待分离池(2),污水池(1)内斜向设置有分离筒(4),干渣池(3)的上端设有干渣入口(31),分离筒(4)的上端径向下侧设有与干渣入口(31)连通的出渣口(41),其下端贯穿至待分离池(2),且其下端径向设有与待分离池(2)内底部连通的入污口(42),送污螺杆(5)设置于分离筒(4)内,送污螺杆(5)上端设有连接轴(51),连接轴(51)贯穿分离筒(4)的上端后与电机(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其下端螺旋端延伸至入污口(42),分离筒(4)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1)、待分离池(2)、干渣池(3)、分离筒(4)、送污螺杆(5)、电机(6),污水池(1)设置于干渣池(3)与待分离池(2),污水池(1)内斜向设置有分离筒(4),干渣池(3)的上端设有干渣入口(31),分离筒(4)的上端径向下侧设有与干渣入口(31)连通的出渣口(41),其下端贯穿至待分离池(2),且其下端径向设有与待分离池(2)内底部连通的入污口(42),送污螺杆(5)设置于分离筒(4)内,送污螺杆(5)上端设有连接轴(51),连接轴(51)贯穿分离筒(4)的上端后与电机(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其下端螺旋端延伸至入污口(42),分离筒(4)的筒身上设置有若干分别与污水池连通的出水筛孔(4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干渣池(3)内设置有粉碎颗粒机(7),其底部设有排渣口(3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渣池(3)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装置(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筒(4)内连接轴(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如约
申请(专利权)人:袁如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