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多介质脱氮除磷生态沟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830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多介质脱氮除磷生态沟渠,包括渠体、复合浮床单元、组合基质单元;所述复合浮床单元包括支架杆、生态浮板、生物填料、连接结构、环套;1:生态浮板组成的整体以支架杆为轨道,只能跟随水位的高低或波浪进行上下移动,不会在水面上漂移;2:使用直杆和铰接件作为生态浮板组成整体的连接结构;可以很好的应对波动水面的冲击,避免生态浮板边角的连接处被上下浮动的水面给折断造成整体破散,无法对渠体内流经的水进行覆盖式的净化;3:生物填料的底部设有坠块,使生物填料向下垂直,不会受到水流的影响而汇集成一团,均匀分散在渠体内,对流经的水进行覆盖式的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多介质脱氮除磷生态沟渠
本技术涉及黄河湿地地区富营养化湖泊控制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多介质脱氮除磷生态沟渠。
技术介绍
沟渠最初应用于农业排水沟渠。农田中的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其中,农田中氮磷的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农田系统中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农田土壤中的氮磷含量和农田氮磷的流失量也在不断增加,给环境管理带来了很大风险,可能加剧受纳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在众多针对农业氮磷污染控制的工程措施中,沟渠系统的氮磷去除率高,景观效应好,因此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平原地区农田沟渠系统以传统型土沟渠和现代型混凝土沟渠为主,通常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和构建沟渠来控制进入湖泊中的氮磷元素。北方黄河湿地地区主要以黄河水为补水水源,湖泊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湿地补水来源受污染严重,因此,将沟渠技术应用于黄河湿地湖泊进水,研发集成适合本流域的面源污染控制机制,从污染的源头入手探求湖泊的治理方案,将“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河口拦截”等有机结合,采用自然与人工强化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多介质脱氮除磷生态沟渠,包括渠体、复合浮床单元、组合基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浮床单元包括支架杆、生态浮板、生物填料、连接结构、环套;所述支架杆预埋在渠体的底部,且支架杆设在渠体前半段的四角;所述生态浮板底部固定有生物填料,且生物填料底部设有坠块;所述生态浮板用连接结构固定成一个整体,且整体的生态浮板边四角用连接结构固定有环套;所述环套可以上下滑动的套装在支架杆上;所述生态浮板内放置有盆栽净水植物;所述组合基质单元包括前隔水壁、后隔水壁、基质填料、种植土、净水植物、进水开口、出水开口;所述前隔水壁、后隔水壁分别置于渠体后半段的前后两端,与渠体构成一个容置室,且前隔水壁和后隔水壁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多介质脱氮除磷生态沟渠,包括渠体、复合浮床单元、组合基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浮床单元包括支架杆、生态浮板、生物填料、连接结构、环套;所述支架杆预埋在渠体的底部,且支架杆设在渠体前半段的四角;所述生态浮板底部固定有生物填料,且生物填料底部设有坠块;所述生态浮板用连接结构固定成一个整体,且整体的生态浮板边四角用连接结构固定有环套;所述环套可以上下滑动的套装在支架杆上;所述生态浮板内放置有盆栽净水植物;所述组合基质单元包括前隔水壁、后隔水壁、基质填料、种植土、净水植物、进水开口、出水开口;所述前隔水壁、后隔水壁分别置于渠体后半段的前后两端,与渠体构成一个容置室,且前隔水壁和后隔水壁内设有防渗膜;所述容置腔底部填充基质填料,顶部填充种植土并栽培净水植物;所述前隔水壁中上部开设有进水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平吕伟祥王志超于玲红杨文焕敬双怡王晓云王高强钟清涛尹强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智水工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