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R蒸发渗沥液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481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MVR蒸发渗沥液预热装置,包括渗沥液部、加热循环部和换热部,依靠垃圾处理厌氧生化工艺中产生的燃料气体在火炬系统中的燃烧对加热循环部加热,加热循环部中被加热的循环水依靠换热部的加热作用,将渗沥液部的渗沥液加热,实现MVR蒸发渗沥液的预热。有效解决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渗沥液加热需要的能量多的问题,同时合理利用垃圾处理厌氧生化工艺中产生的燃料气体在火炬系统中燃烧产生的热量,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VR蒸发渗沥液预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垃圾渗沥液处理领域,特别涉及MVR蒸发渗沥液预热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火炬系统是用来处理石油化工厂、炼油厂、化工厂及其其它工厂或装置无法回收和再加工的可燃和可燃有毒气体及蒸汽的特殊燃烧设施,在垃圾处理领域,火炬系统用于将水处理生化工艺中厌氧工艺中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燃烧排放,燃烧过程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MVR蒸发处理工艺,是利用MVR蒸发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蒸发浓缩的一种工艺,需要将垃圾渗沥液温度加热达到100℃左右进行正压或负压蒸发,是对能源需求很高的处理方式。冬季环境温度低,垃圾渗沥液温度会降到在0℃及以下,MVR蒸发处理过程渗沥液温度需从0℃加热到100℃然后进行蒸发,需要消耗更大量的能量进行加热,并且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MVR蒸发器配套的电锅炉产生的蒸汽,满足不了MVR蒸发渗沥液运行的要求,此种情况下需要对渗沥液进行预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MVR蒸发渗沥液预热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既能对渗沥液进行预热又能够合理利用火炬系统产生的热量。一种MVR蒸发渗沥液预热装置,所述渗沥液预热装置包括:待加热渗沥液池,用于存储待加热渗沥液;加热系统,用于为待加热渗沥液提供加热热量;换热器,用于将加热系统中产生的热量与待加热渗沥液进行热交换,提升待加热渗沥液的温度;所述换热器包括互不连通的渗沥液通道和循环液通道;所述渗沥液通道包括渗沥液出口和渗沥液进口;所述循环液通道包括循环液进口和循环液出口;渗沥液罐,用于存储完成预热的渗沥液;所述待加热渗沥液池、所述换热器的渗沥液通道、所述渗沥液罐依次连通,形成渗沥液通路;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盘管、补液罐和火炬系统;所述火炬系统,为所述加热系统提供热源;所述补液罐,为所述加热系统提供循环液;所述加热盘管内部具有所述循环液;所述加热盘管固定于所述火炬系统外壁,利用所述火炬系统提供的热量加热所述循环液;所述加热盘管、所述换热器的循环液液通道、所述补液罐三者互相连通,形成封闭循环液回路;所述循环液回路与所述渗沥液通路在所述换热器完成热交换。优选的,所述加热盘管螺旋缠绕于所述火炬系统外壁;所述加热盘管外侧具有保温层和/或外围板。有益效果:一种MVR蒸发渗沥液预热装置能够对温度较低的渗沥液预热至目标温度并存储于渗沥液罐以备MVR蒸发设备进行高温蒸发浓缩使用,缩短MVR蒸发处理工艺加热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加热盘管盘旋可拆卸设置于火炬系统的火炬头外壁,能够提高火炬系统的火炬头中能量的换热效率,保温层能够有效减少加热盘管中热量的散失。另外由于加热盘管可拆卸固定,在渗沥液自身温度能够满足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拆除,灵活方便。利用同一工厂垃圾处理厌氧生化工艺中产生的可燃气体通过火炬系统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渗沥液预热,能够合理利用资源,节省大量燃料,低碳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火炬系统与加热系统结合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轴流风机;2、火炬系统;3、加热盘管;4、盘管卡扣;5、保温层;6、外围板;7、换热器;71、循环液进口;72、渗沥液出口;73、渗沥液进口;74、循环液出口;75、渗沥液管道;8、渗沥液罐;9、待加热渗沥液池;10、渗沥液泵;11、循环泵;12、补液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此描述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不能以任何形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MVR蒸发渗沥液预热装置能够对温度较低的渗沥液预热至适当温度并存储于渗沥液罐8中以备MVR蒸发设备进行高温蒸发浓缩使用,包括待加热渗沥液池9、加热系统、换热器7和渗沥液罐8。其中待加热渗沥液池9用于存储待加热渗沥液。渗沥液罐8用于存储完成预热的渗沥液。换热器7包括循环液进口71,渗沥液出口72,渗沥液进口73、循环液出口74以及嵌套于换热器壳体内部的渗沥液管道75,渗沥液出口72通过渗沥液管道75与渗沥液进口73形成封闭渗沥液通道,循环液进口71与循环液出口74通过换热器壳体内部除渗沥液管道75以外的空腔连通形成循环液通道。待加热渗沥液池9、换热器7的渗沥液通道、渗沥液罐8依次连通,形成渗沥液通路。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盘管3、补液罐12和火炬系统2。火炬系统2将垃圾处理工艺产生的无法再加工利用的可燃气体进行燃烧排放,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加热盘管3内部具有循环液螺旋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火炬系统2外壁,能够利用火炬系统2燃烧产生的热量将加热盘管3内部的循环液加热。补液罐12与加热盘管3连通,并且补液罐12具有与其连通的补水管路,能够补充加热盘管3中的循环液。加热盘管3、换热器7的循环液液通道以及补液罐12三者互相连通,形成封闭循环液回路,封闭循环液回路中充满循环液。渗沥液通路与封闭循环液回路分别依靠渗沥液通道与循环液通道在换热器7内部能够进行热交换,封闭循环液回路中温度较高的循环液将温度传递至渗沥液通路中温度较低的待加热渗沥液,使得待加热渗沥液温度能够升高至目标温度。进一步的,盘管卡扣4分为两部分并能够螺栓固定,其中一部分固定于火炬系统2侧壁上,加热盘管3利用盘管卡扣4卡紧并固定在火炬系统2侧壁。另外,加热盘管3外侧还具有保温层5以及外围板6,外围板6位于保温层5外侧,能够起到保护保温层5的作用并进一步固定保温层5。使用时,垃圾处理工艺产生的无法再加工利用的可燃气体通过轴流风机1泵入火炬系统2中进行燃烧,产生大量热量。火炬系统2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螺旋布置于火炬系统2外壁的加热盘管3中,使得加热盘管3中的循环液温度升高,升温后的循环液在循环泵11提供动力的循环液回路中流动至换热器7的循环液通道,同时渗沥液通过渗沥液泵10由待加热渗沥液池9泵入换热器7渗沥液通道中,循环液通路中的循环液与渗沥液通路中的待加热渗沥液在换热器7进行热交换,使得待加热渗沥液升高至目标温度。温度升高的待加热渗沥液流出渗沥液通道,进入并暂时存储于渗沥液罐8中。而此时循环通道中的循环液流出换热器7经过补液罐12并再次进入加热盘管3进行再次循环。另外,补液罐12与补水管路连通,能够及时补充循环液回路中损失的循环液,保证循环液的充足。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技术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技术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VR蒸发渗沥液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沥液预热装置包括:/n待加热渗沥液池(9),用于存储待加热渗沥液;/n加热系统,用于为待加热渗沥液提供加热热量;/n换热器(7),用于将加热系统中产生的热量与待加热渗沥液进行热交换,提升待加热渗沥液的温度;所述换热器(7)包括互不连通的渗沥液通道和循环液通道;所述渗沥液通道包括渗沥液出口(72)和渗沥液进口(73);所述循环液通道包括循环液进口(71)和循环液出口(74);/n渗沥液罐(8),用于存储完成预热的渗沥液;/n所述待加热渗沥液池(9)、所述换热器(7)的渗沥液通道、所述渗沥液罐(8)依次连通,形成渗沥液通路;/n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盘管(3)、补液罐(12)和火炬系统(2);/n所述火炬系统(2),为所述加热系统提供热源;/n所述补液罐(12),为所述加热系统提供循环液;/n所述加热盘管(3)内部具有所述循环液;所述加热盘管(3)固定于所述火炬系统(2)外壁,利用所述火炬系统(2)提供的热量加热所述循环液;/n所述加热盘管(3)、所述换热器(7)的循环液液通道、所述补液罐(12)三者互相连通,形成封闭循环液回路;/n所述循环液回路与所述渗沥液通路在所述换热器(7)完成热交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VR蒸发渗沥液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沥液预热装置包括:
待加热渗沥液池(9),用于存储待加热渗沥液;
加热系统,用于为待加热渗沥液提供加热热量;
换热器(7),用于将加热系统中产生的热量与待加热渗沥液进行热交换,提升待加热渗沥液的温度;所述换热器(7)包括互不连通的渗沥液通道和循环液通道;所述渗沥液通道包括渗沥液出口(72)和渗沥液进口(73);所述循环液通道包括循环液进口(71)和循环液出口(74);
渗沥液罐(8),用于存储完成预热的渗沥液;
所述待加热渗沥液池(9)、所述换热器(7)的渗沥液通道、所述渗沥液罐(8)依次连通,形成渗沥液通路;
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盘管(3)、补液罐(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策张玉李金侠董超先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润达烟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