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452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涉及海洋生物领域,该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壳体、升降机构、电缆管、配重块和摄像头,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壳体底部,电缆管与壳体底部连接,电缆管下端竖直贯穿升降机构,电缆管下端与摄像头连接,配重块设在电缆管杆身上,配重块靠近电缆管下端,升降机构能带动壳体潜入海中。该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通过在蓄水箱四周设置螺旋桨,接触螺旋桨工作产生的推力下潜到水中,将螺旋桨倾斜设置,使得整个装置下潜时旋转,加快下潜速度。利用水泵向下喷水产生的推力,令整个装置上浮。从而使得装置能够下潜上浮躲避风浪。起到防倾翻作用,避免装置被大风大浪掀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洋生物
,具体为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对海洋生物的调查研究,有助于科研人员时刻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在浅海附近对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调查时需要用到相关设备。如在中国专利网中公开了“一种振荡浮子自发电式海洋信息监控设备”,专利号为201920100862.X。上述装置设有信号采集机构、供电装置和平衡装置。通过平衡装置漂浮在海面,用于信号采集机构进行信息采集。但上述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上述装置的平衡部件相对比较简单,且整个装置漂浮在海面,当海水天气恶劣刮起大风大浪时,上述装置仍旧可能被大风大浪倾翻。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一般的生物信息采集监控设备平衡部件相对比较简单,设备漂浮在海面,仍然可能在恶劣天气下被大风大浪倾翻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壳体、升降机构、电缆管、配重块和摄像头,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壳体底部,电缆管与壳体底部连接,电缆管下端竖直贯穿升降机构,电缆管下端与摄像头连接,配重块设在电缆管杆身上,配重块靠近电缆管下端,升降机构能带动壳体潜入海中。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蓄水箱、螺旋桨和水泵,蓄水箱呈圆柱状,蓄水箱与电缆管为同心圆布置,蓄水箱表面开设有螺旋槽,螺旋桨等角度分布在蓄水箱四周,螺旋桨朝向倾斜向上,水泵对称设在蓄水箱内部两侧,水泵一端延伸至蓄水箱下方。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导管,导管位于水泵上方,导管下端与蓄水箱相通,导管上端开口朝上。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上空腔、下空腔,上空腔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检测端延伸至壳体外,下空腔内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四周设有单片机,蓄电池上方设有图像处理模块。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多个天线,天线用于收发信号。(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通过在蓄水箱四周设置螺旋桨,接触螺旋桨工作产生的推力下潜到水中,将螺旋桨倾斜设置,使得整个装置下潜时旋转,加快下潜速度。利用水泵向下喷水产生的推力,令整个装置上浮。从而使得装置能够下潜上浮躲避风浪。起到防倾翻作用,避免装置被大风大浪掀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工作状态图。图中:1壳体、11上空腔、12下空腔、2升降机构、21蓄水箱、22螺旋桨、23螺旋槽、24水泵、25导管、3电缆管、4配重块、5摄像头、6蓄电池、7单片机、8图像处理模块、9湿度传感器、10天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升降机构2、电缆管3、配重块4和摄像头5。升降机构2焊接在壳体1底部。电缆管3与壳体1底部焊接,电缆管3下端竖直贯穿升降机构2。摄像头5固定安装在电缆管3下端。通过摄像头5将海洋生物画面拍摄下来。且通过附图可知,电缆管3底部有多个摄像头5,从而提高海洋生物的画面捕捉率。提高信息采集效果。工作时。整个装置如附图4所示漂浮在海面。配重块4焊接在电缆管3杆身上。配重块4靠近电缆管3下端。由于壳体1呈椭圆形,壳体1内部中空重量轻。故在重力和浮力作用下,令整个装置竖直处于竖直状态。升降机构2能带动壳体1潜入海中。工作时,当海上刮起大风大浪时,升降机构2带动整个装置下潜到海面以下。由于海面以下相对与海面以上动静小,装置不会被大浪掀翻。故在一定程度上躲在海面以下跟安全。当海面上恶劣天气过去后,人们远程遥控升降机构2,带动整个装置上浮。升降机构2包括蓄水箱21、螺旋桨22和水泵24。蓄水箱21与壳体1底部焊接。蓄水箱21呈圆柱状。蓄水箱21与电缆管3为同心圆布置。蓄水箱21表面开设有螺旋槽23,螺旋桨22等角度焊接在蓄水箱21四周,螺旋桨22朝向倾斜向上。结合附图,当螺旋桨22转动后产生向下前进的动力。且由于螺旋桨呈倾斜状,同时带动整个装置旋转。故螺旋桨22启动后带动整个装置螺旋向下潜入海中。水泵24对称焊接在蓄水箱21内部两侧。水泵24一端延伸至蓄水箱21下方。下潜时,水泵24将海水注入蓄水箱21内。增加整个装置的重量,起到加快下潜速度的效果。升降机构2还包括导管25。结合附图,导管25位于水泵24上方,导管25下端与蓄水箱21焊接且相通。导管25上端开口朝上。当装置浮在水面时,导管25上端浮出水面。通过导管25令蓄水箱内的海水能够流通。当上浮时,水泵24开始将蓄水箱21内的海水喷出,海水喷出过程中产生向上的推力。同时装置外的海水通过导管流入蓄水箱21内。令蓄水箱21内的水能够重新得到补充,使得水泵24可以持续不断的喷水产生推力。令整个装置能够慢慢浮出水面。达到上浮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通过在蓄水箱21四周设置螺旋桨22,接触螺旋桨22工作产生的推力下潜到水中,将螺旋桨22倾斜设置,使得整个装置下潜时旋转,加快下潜速度。利用水泵24向下喷水产生的推力,令整个装置上浮。从而使得装置能够下潜上浮躲避风浪。起到防倾翻作用,避免装置被大风大浪掀翻。壳体1内部开设有上空腔11、下空腔12。上空腔11内焊接有湿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9检测端延伸至壳体1外。当海上天气恶劣刮起大风大浪时海上湿度较大,通过湿度传感器9检测海上湿度。下空腔12内固定焊接有蓄电池6,蓄电池6四周设有单片机7。单片机7与下空腔12内壁底部焊接。单片机7型号为STM32F103。蓄电池6上方设有图像处理模块8,图像处理模块8与下空腔12内壁顶部焊接。工作时,湿度传感器9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7,单片机7控制螺旋桨22和水泵24工作。壳体1顶部焊接有多个天线10,天线10用于收发信号。图像处理模块8将摄像头5拍摄到的画面进行处理,并通过天线10传输出去。上述装置的单片机7、湿度传感器9、图像处理模块8、螺旋桨22和水泵24均是常规技术手段,故具体结构、电路布置等等与常规技术手段相同,不做详细描述。工作原理:使用时,螺旋桨22转动后产生向下前进的动力。且由于螺旋桨呈倾斜状,同时带动整个装置旋转。水泵24将海水注入蓄水箱21内。增加整个装置的重量。带动整个装置螺旋向下潜入海中躲避风浪。待风浪过去后,水泵24开始将蓄水箱21内的海水喷出,海水喷出过程中产生向上的推力。令装置重新上浮。综上所述,该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通过在蓄水箱21四周设置螺旋桨22,接触螺旋桨22工作产生的推力下潜到水中,将螺旋桨22倾斜设置,使得整个装置下潜时旋转,加快下潜速度。利用水泵24向下喷水产生的推力,令整个装置上浮。从而使得装置能够下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升降机构(2)、电缆管(3)、配重块(4)和摄像头(5),所述升降机构(2)位于壳体(1)底部,电缆管(3)与壳体(1)底部连接,电缆管(3)下端竖直贯穿升降机构(2),电缆管(3)下端与摄像头(5)连接,配重块(4)设在电缆管(3)杆身上,配重块(4)靠近电缆管(3)下端,升降机构(2)能带动壳体(1)潜入海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升降机构(2)、电缆管(3)、配重块(4)和摄像头(5),所述升降机构(2)位于壳体(1)底部,电缆管(3)与壳体(1)底部连接,电缆管(3)下端竖直贯穿升降机构(2),电缆管(3)下端与摄像头(5)连接,配重块(4)设在电缆管(3)杆身上,配重块(4)靠近电缆管(3)下端,升降机构(2)能带动壳体(1)潜入海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倾翻的海洋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蓄水箱(21)、螺旋桨(22)和水泵(24),蓄水箱(21)呈圆柱状,蓄水箱(21)与电缆管(3)为同心圆布置,蓄水箱(21)表面开设有螺旋槽(23),螺旋桨(22)等角度分布在蓄水箱(21)四周,螺旋桨(22)朝向倾斜向上,水泵(24)对称设在蓄水箱(21)内部两侧,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滢琦谭小球候志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