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V型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25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V型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其结构动子由绕组、绕组骨架、初级固定板、推力输出板组成,定子由上部、下部轭板和永磁体,上、下部轭板内侧装有磁体单元,其沿轴向呈V字型结构紧密排列,磁体单元为斜型等腰梯形,相邻的磁体单元上底紧挨着相邻磁体单元的下底,磁体单元的充磁角度依次改变90°,轭板上下的磁体单元沿轴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在轴向中心线上对称的磁体单元水平充磁方向相反,垂直充磁方向相同,初级固定板和绕组骨架为高强度非金属材料,初级固定板上两端镶嵌钢丝螺套。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电枢绕组与永磁体均为V型设计的双V型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结构,使无铁芯永磁直线电机实现高推力、低推力波动及高定位精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V型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线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双V型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
技术介绍
在制造装配业中,由直线电机构成的直驱技术具有高速、高精免维护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很多系统应用中由于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具有无齿槽效应,无定位力、振动噪声相对很小并且推力波动极小等优点,使得电机容易满足在空载或轻载状态下高定位精度的要求,因此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成为设计与开发的一个热点。为了提高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有效输出力及动态性能,主要采用不同的磁体安装方式、磁路结构、线圈结构设计以及动子定子的设计、以及控制策略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V型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其增加电机的有效电磁推力及降低推力波动,提高电机重复定位精度。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双V型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子以及定子,动子与定子相对布置;所述动子包括线圈、推力检测板和初级固定板,所述的线圈中三相绕组呈无间隔布置,嵌设于初级固定板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V型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子(1)以及定子(2),动子(1)与定子(2)相对布置;/n所述动子(1)包括线圈(8)、推力检测板(3)和初级固定板(4),所述的线圈(8)中三相绕组呈无间隔布置,嵌设于初级固定板(4)内部,所述初级固定板(4)为矩形板,顶部设置有一排螺纹孔(9);所述的推力检测板(3)用于排布连接线,其结构为长条形“U”型板,初级固定板(4)的顶部设置于推力检测板(3)的“U”型槽内,推力检测板(3)的上部两侧设置有与螺纹孔(9)相配合的螺套(10);/n所述定子(2)包含稀土永磁体(6)、次级磁轭版(5)、磁轭连接板(7)和内磁气隙(12);所述的稀...

【技术特征摘要】
1.双V型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子(1)以及定子(2),动子(1)与定子(2)相对布置;
所述动子(1)包括线圈(8)、推力检测板(3)和初级固定板(4),所述的线圈(8)中三相绕组呈无间隔布置,嵌设于初级固定板(4)内部,所述初级固定板(4)为矩形板,顶部设置有一排螺纹孔(9);所述的推力检测板(3)用于排布连接线,其结构为长条形“U”型板,初级固定板(4)的顶部设置于推力检测板(3)的“U”型槽内,推力检测板(3)的上部两侧设置有与螺纹孔(9)相配合的螺套(10);
所述定子(2)包含稀土永磁体(6)、次级磁轭版(5)、磁轭连接板(7)和内磁气隙(12);所述的稀土永磁体(6)包括上磁体组件(601)和下磁体组件(602),次级磁轭版(5)包括上次级磁轭版(501)和下次级磁轭版(502),并通过磁轭连接板(7)连接,所述的上磁体组件(601)和下磁体组件(602)分别对称布置在上次级磁轭版(501)和下次级磁轭版(502)内侧,所述的上磁体组件(601)与下磁体组件(602)之间为内磁气隙(12),所述动子(1)设于内磁气隙(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V型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次级磁轭版(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安李博刘波施志平赵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