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20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3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保护开关,包括:至少两个负载开关,电连接至公共电网,其中第一负载开关与输出线电连接,第二负载开关与输入线电连接;第一保护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检测组件、第一转换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磁力组件。第一检测组件被输出线和输入线穿过,用于在检测得到输出线输出的电信号与输入线输入的电信号之间的矢量和不为零时产生第一漏电信号;第一转换组件用于将第一漏电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第一驱动组件与输出线连接,用于响应于第一电信号达到第一预定电信号产生第一输出信号;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一端与输入线连接,第二端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用于响应于第一输出信号断开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与公共电网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开关
本公开涉及电力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保护开关。
技术介绍
随着对物理世界的探索,人类迈入了电气时代。为了便于居民用电,世界各国通过公共电网向居民提供一定标准的市电。为了避免在居民使用公共电网提供的市电时,因负载的金属外壳的绝缘层被磨损,或因线路连接失误导致居民触电的情况,保护开关应运而生。相关技术中,保护开关因为检测灵敏度无法有效控制,因此存在漏电电流足够大时才能够被检测到的情况。这会导致存在漏电时保护开关因灵敏度低而无法及时断电的情况,为居民用电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灵敏度高且能够有效控制检测精度的保护开关。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护开关,包括:至少两个负载开关,电连接至公共电网,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中的第一负载开关与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线电连接,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中的第二负载开关与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入线电连接;第一保护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检测组件、第一转换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磁力组件,其中:输出线和输入线穿过第一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被构造成检测输出线输出的电信号与输入线输入的电信号之间的矢量和,并在矢量和不为零的情况下产生第一漏电信号;第一转换组件被构造成将第一漏电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第一驱动组件与输出线连接,且第一驱动组件被构造成响应于第一电信号达到第一预定电信号产生第一输出信号;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一端与输入线电连接,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且第一磁力组件被构造成响应于第一输出信号断开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与公共电网的电连接。可选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闭合磁芯和第一线圈,输出线和输入线穿过第一闭合磁芯,第一线圈缠绕于第一闭合磁芯;第一线圈被构造成感应于矢量和不为零产生第一漏电信号;第一转换组件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可调电阻,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电连接,第一可调电阻与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其中,第一二极管被构造成将第一漏电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第一可调电阻被构造成限制电流值大于第一预定值的直流信号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可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具有正极和负极;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第一可调电阻与第一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一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或者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第一可调电阻与第一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一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可选地,第一转换组件还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驱动组件具有正极和负极,其中,在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可调电阻与第一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或者,在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可调电阻与第一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可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线电连接,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一电信号达到第一预定电信号而处于导通状态,以产生第一输出信号。可选地,上述保护开关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第二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转换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四可调电阻;其中:第二转换组件包括串联的第三二极管和第二可调电阻,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负极与输出线电连接;第二驱动组件具有正极、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线电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以及第四可调电阻,其第一端与接地线电连接,其中,在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出线电连接时,第二可调电阻与第二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第四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或者,在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出线电连接时,第二可调电阻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第四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第二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输入线与接地线的电连接产生第二输出信号;第一磁力组件还被构造成响应于第二输出信号断开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与公共电网的电连接。可选地,上述保护开关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第二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转换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四可调电阻:其中:第三转换组件包括串联的第四二极管和第三可调电阻,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负极与输入线电连接;以及第二驱动组件具有正极、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线电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以及第四可调电阻,其第一端与接地线电连接,其中,在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线电连接时,第三可调电阻与第二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第四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或者,在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入线电连接时,第三可调电阻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第四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第二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输出线与接地线电连接,产生第二输出信号;第一磁力组件还被构造成响应于第二输出信号断开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与公共电网的电连接。可选地,上述保护开关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第二保护电路包括:第二转换组件,包括串联的第三二极管和第二可调电阻,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负极与输出线电连接;第三转换组件,包括串联的第四二极管和第三可调电阻,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负极与输入线电连接;第二驱动组件,具有正极、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线电连接,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以及第四可调电阻,其第一端与接地线电连接,其中,在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出线电连接时,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线电连接,第二可调电阻与第三可调电阻均与第二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第四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或者,在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出线电连接时,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入线电连接,第二可调电阻与第三可调电阻均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第四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第二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输入线与接地线的电连接产生第二输出信号;并且/或者,响应于输出线与接地线电连接产生第二输出信号;第一磁力组件还被构造成响应于第二输出信号断开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与公共电网的电连接。可选地,在输出线为火线,且输入线为零线时,保护开关还包括:转换继电器,包括第二磁力组件且具有两个端点和四个触点,两个端点中的第一端点切换连接四个触点中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两个端点中的第二端点切换连接四个触点中的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第一触点和第四触点均与输入线电连接,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与输出线电连接;以及第三保护电路,包括第二检测组件、第四转换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其中:输出线和输入线穿过第二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被构造成检测输出线输出的电信号与输入线输入的电信号之间的矢量和,并在矢量和不为零的情况下产生第二漏电信号;第四转换组件与第二检测组件电连接,且被构造成将第二漏电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第三驱动组件与输出线及第四转换组件连接,且第三驱动组件被构造成响应于第二电信号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开关,包括:/n至少两个负载开关,电连接至公共电网,所述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中的第一负载开关与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线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中的第二负载开关与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入线电连接;/n第一保护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检测组件、第一转换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磁力组件,其中:/n所述输出线和所述输入线穿过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被构造成检测所述输出线输出的电信号与所述输入线输入的电信号之间的矢量和,并在所述矢量和不为零的情况下产生第一漏电信号;/n所述第一转换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漏电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n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输出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第一电信号达到第一预定电信号产生第一输出信号;/n所述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磁力组件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断开所述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与所述公共电网的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开关,包括:
至少两个负载开关,电连接至公共电网,所述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中的第一负载开关与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线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中的第二负载开关与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入线电连接;
第一保护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第一检测组件、第一转换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磁力组件,其中:
所述输出线和所述输入线穿过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被构造成检测所述输出线输出的电信号与所述输入线输入的电信号之间的矢量和,并在所述矢量和不为零的情况下产生第一漏电信号;
所述第一转换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漏电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输出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第一电信号达到第一预定电信号产生第一输出信号;
所述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磁力组件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断开所述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与所述公共电网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闭合磁芯和第一线圈,所述输出线和所述输入线穿过所述第一闭合磁芯,所述第一线圈缠绕于所述第一闭合磁芯;所述第一线圈被构造成感应于所述矢量和不为零产生所述第一漏电信号;
所述第一转换组件包括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可调电阻,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电连接,所述第一可调电阻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漏电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所述第一可调电阻被构造成限制电流值大于第一预定值的直流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开关,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具有正极和负极:
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可调电阻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可调电阻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转换组件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具有正极和负极,
其中,在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可调电阻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或者,在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可调电阻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线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电信号达到第一预定电信号而处于导通状态,以产生所述第一输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开关,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转换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四可调电阻;其中:
第二转换组件包括串联的第三二极管和第二可调电阻,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负极与所述输出线电连接;
第二驱动组件具有正极、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以及
第四可调电阻,其第一端与接地线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输出线电连接时,所述第二可调电阻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或者,在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输出线电连接时,所述第二可调电阻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输入线与所述接地线的电连接产生第二输出信号;所述第一磁力组件还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出信号断开所述至少两个负载开关与所述公共电网的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开关,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所述第二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转换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四可调电阻:其中:
第三转换组件包括串联的第四二极管和第三可调电阻,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负极与所述输入线电连接;以及
第二驱动组件具有正极、负极、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磁力组件的第二端电连接;以及
第四可调电阻,其第一端与接地线电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输入线电连接时,所述第三可调电阻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或者,在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输入线电连接时,所述第三可调电阻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四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正极电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强刘装伟周剑弘朱飞叶周胜平李慧容
申请(专利权)人:伏电贝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