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169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舌片、第二舌片以及连接本体;连接本体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舌片通孔;第一舌片连接第一端,并自第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至舌片通孔内;第二舌片连接第二端,并自第二端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至舌片通孔内;第一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内凸弧形面和第一外凸弧形面,第一内凸弧形面设置在第一端以及第一外凸弧形面之间;第二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内凸弧形面和第二外凸弧形面,第二内凸弧形面设置在第二端以及第二外凸弧形面之间。该链接结构降低了插针与连接本体之间的接触电阻和过渡电阻,延长了使用寿命,提升了抗振能力和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插针和插孔是电连接器中用于传输电流或者信号的重要组成部件,插针插接在插孔中并与插孔电连接,从而实现了电连接器的信号转接。现有技术中,插孔通常使用用高强度铍铜加工而成的冠簧式插孔或扭簧式插孔,但是,由于扭簧和冠簧既要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又要提供良好的载流能力,对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高,现有的插孔需要由高强度的铍铜等材料制成才能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但在机械强度要求高的情况下(使用高强度材料),会降低插针与插孔之间的导电性能,进而不能满足新能源等行业大功率充电时对插针和插孔之间良好的导电性能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插孔与插针之间的机械强度与导电性能不兼容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插孔组件以及电连接器。为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舌片、第二舌片以及圆柱套筒状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舌片、第二舌片以及圆柱套筒状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的多个舌片通孔;所述第一舌片连接所述第一端,并自所述第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至所述舌片通孔内;所述第二舌片连接所述第二端,并自所述第二端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至所述舌片通孔内;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均与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平行;/n所述第一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内凸弧形面和第一外凸弧形面,所述第一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外凸弧形面之间;/n所述第二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内凸弧形面和第二外凸弧形面,所述第二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舌片、第二舌片以及圆柱套筒状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的多个舌片通孔;所述第一舌片连接所述第一端,并自所述第一端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至所述舌片通孔内;所述第二舌片连接所述第二端,并自所述第二端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至所述舌片通孔内;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均与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平行;
所述第一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内凸弧形面和第一外凸弧形面,所述第一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外凸弧形面之间;
所述第二舌片的相对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内凸弧形面和第二外凸弧形面,所述第二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外凸弧形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的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导向台;
沿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所述弹性导向台自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端向内倾斜;和/或
沿所述连接本体的轴向,所述弹性导向台自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端向内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片和所述第二舌片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第一翘片;所述第一弹片远离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片上;所述第一外凸弧形面设置在第一翘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舌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三弹片、第四弹片以及第二翘片;所述第三弹片远离所述第四弹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内凸弧形面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平安林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巴斯巴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