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检测泄漏的热力管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396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检测泄漏检测的热力管网系统,所述供热管网具有多个节点,在至少一个节点处设置热像仪,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测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井盖完整性检测子系统,红外数据处理及报警子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智能检测泄漏检测的热力管网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红外热像仪实时监测供热管网节点处的红外温度场变化自动检测泄漏,能够达到很好的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检测泄漏的热力管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进行泄漏检测供热管网

技术介绍
集中供热管网泄漏会直接导致管内高温介质大量流失,热污染环境,泄漏严重甚至还可能导致地质塌陷,造成人员伤亡,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管网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要故障。随着近些年国内集中供热的快速发展,供热区域及管网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传统火电厂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引导下,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如低真空改造、循环水余热利用等),使得热网运行安全对电厂机组的安全运行影响越来越大,一旦供热管网发生较大泄漏,会直接导致机组跳机,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而供热管网分支节点,由于连接分支管路,需要现场开孔焊接、保温,加工质量难以达到厂内预制保温管道工艺水平,并且分支节点处还安装分支管路阀门及仪表,更是管道应力集中点,从而造成管网分支节点发生泄漏故障的概率远远大于普通管道。据工程实践统计,供热管网泄漏故障60%-80%以上发生在分支节点处。供热管网泄漏检测,特别是泄漏故障实时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一直得到国内外学者及热力管网运营单位的重点关注。该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类。直接法主要包括直埋预警线法、分布式光纤测温法以及红外成像检测方法。目前欧洲直埋预警线监测系统已经拥有了较成熟的设计与工艺方法。该方法分为阻抗式与电阻式两种,都需要在预制保温层中埋设报警线,分别通过检测脉冲反射信号和电阻值来诊断故障点及其位置,能够检测内、外渗漏。但该方法需要在一定距离内(国内建议500m)布置检测点,且检测点的现场安装工艺以及整个监测系统对管网设计及工艺都要求很高;分布式光纤测温法主要基于拉曼光反射、布里渊光反射和光纤光栅原理,通过布置在管道外侧,由串联的测温光纤传感器构成的测温系统,感知泄漏产生的温度变化,从而发现泄漏并能进行精确定位。其中基于拉曼光反射的英国York公司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应用较多,但相对直埋预警线法,成本更高,技术成熟度低;红外成像检测方法采用热红外成像技术,将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像,转换成被测目标温度场的标准视频信号。该方法作为供热管网人工巡检方法之一,不对管网运行产生任何影响,主要用于埋置较浅的直埋热力管道。目前国内外有研究采用无人机载红外摄像对整个城市管网进行泄漏监测,但无法分辨泄漏与管道保温破坏导致的管道周围温度上升,且无人机高空飞行目前受到国家安全管控,实施难度大。间接法目前主要包括模型法、神经网络法以及统计检测方法。模型法即通过建立供热管网稳态或瞬态模型,将管网模拟值与实际运行数据(流量或压力)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是否泄漏,该方法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管网模型的精度;神经网络法依靠学习管网正常与故障运行数据,自主分析管网运行状态并建立判断管网泄漏的能力。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需要大量泄漏数据学习建模;统计检测法是基于统计理论,分析泄漏工况运行数据,并与正常工况建立函数关系来估算泄漏量和泄漏位置。该方法不需要建立模型,只需进行少量的压力与流量概率运算,具有广泛适应性,但是对仪器精度要求严格。由于供热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在国内的广泛应用以及仪表精度的不断提高,为统计检测法的应用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目前该方法已经获得了给水管网泄漏检测领域的持续关注。以上所述两类方法中,第一类直接法中的直埋预警线法,技术工艺较成熟,检测效率较高,但工艺要求高,造价较高,难以短期内在国内推广应用。即使新建管网可以考虑采用,但对于目前已建成运行的供热管网,由于成本过高,更难应用实施;分布式光纤测温法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及工程应用积累,且该方法检测效率高,但相对直埋预警线法,其成本更高,技术成熟度更低;红外成像检测方法由于其简便快捷的特性,在人工检测领域已经获得大量应用。但即使国内条件允许,能够采用目前研究开发的无人机载红外摄像检测方法,也只能达到定期检测巡查的目的,且该方法还需解决如何在复杂背景与环境干扰下,分辨并确认供热管道泄漏点;第二类间接法中,首先是模型法。无论是稳态或瞬态模型法,还需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研究如何快速有效的建立具体供热管网模型;神经网络法面对的主要问题,除了如何获得有效的运行数据以外,还要研究保证神经网络快速有效收敛的优化算法;统计检测方法运算简单、适应性广,且目前国内供热管网大量采用在线监测系统,为其提供了较扎实的应用基础。但还需依靠仪表行业的进一步提高仪表精度,以及研究开发合适的方法,使其能够应用在大型复杂供热管网领域。本项目基于目前比较成熟的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通过光学和探测器转变为人眼可见的热像图),将可见光图像处理方法、热红外图像处理方法与模式识别技术有机融合,提出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供热管网节点泄漏实时检测系统及其方法,并研究开发相应的软硬件系统,以泄漏故障发生概率最大的分支节点为突破口,提高供热管网泄漏检测整体效率,从而保证供热管网以及电厂机组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检测泄漏的供热系统及方法,对管网节点泄漏实时检测,以解决供热管网节点处泄漏实时检测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力供热系统,包括锅炉、换热器以及供热散热器,锅炉、换热器以及供热散热器通过供热管网相连,所述锅炉产生的蒸汽进入换热器,与换热器中的水进行换热,然后水进入供热散热器中进行供暖,所述供热管网具有多个节点,在至少一个节点处设置热像仪。作为优选,热像仪设置在立柱上。作为优选,热像仪设置在井盖处,检测井盖位置的数据。一种供热系统的节点泄漏实时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数据采集与监测步骤:利用热像仪监测并采集供热管网井盖处的红外视频监测数据以及可见光视频监测数据;数据传输步骤:与数据采集与监测子系统通讯,将监测点的红外视频数据以及可见光视频数据通过光纤传输到服务器;井盖完整性检测步骤:根据传输到服务器的可见光视频数据,判断井盖的完整性;泄漏确认步骤:对于满足井盖完整性检测的图像帧,提取其对应的红外温度场数据,通过帧间比较,获取其温度差或者温差变化的累计,超过阈值时,触发节点泄漏报警。作为优选,井盖完整性检测包括如下步骤:定义每个监测点各种工况条件下可见光视频数据中井盖的标准图像帧,称之为参考帧R;1)分别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每幅参考帧的灰度均值μr以及灰度标准差δr;其中M,N为图像分辨率,Iij表示对应坐标处的灰度值2)取可见光监控视频中的一帧,计算当前图像帧T的灰度均值μt以及灰度标准差δt;3)计算当前图像帧T与对应的参考图像帧R之间的灰度均值差Δμ、灰度标准差的差Δδ;4)当Δμ,Δδ的值大于设定阈值时,将当前帧作为疑似帧,继续步骤6)的处理;当Δμ,Δδ的值小于设定阈值时,当前帧为正常井盖帧,继续步骤4的处理;5)对于疑似帧,继续计算当前图像帧T与对应的参考图像帧R的每一级灰度像素数差的绝对值之和Si,如果Si的值大于设定阈值时,则认为当前帧没有通过井盖完整性检测,丢弃该帧,返回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检测泄漏的热力管网系统,所述热力管网具有多个节点,在至少一个节点处设置热像仪;/n所述系统,包括:/n数据采集与监测子系统,用于采集并实时传输供热管网节点处井盖的红外视频监测数据以及可见光视频监测数据;/n数据传输子系统,用于与数据采集与监测子系统通讯,将监测点的红外视频数据以及可见光视频数据传输到服务器;/n井盖完整性检测子系统,利用监测到的可见光数据判断监测点处井盖是否有残损以及是否有遮挡,对于通过完整性检测的数据帧送入数据处理及报警子系统,对于没有通过完整性检测的数据帧直接丢弃,如果在指定的连续时间内的图像帧都没有通过井盖完整性检测,触发井盖完整性异常报警,并通知管理人员人工处理;/n红外数据处理及报警子系统,利用监测到的红外成像的温度场数据,通过帧间比较,获取其温度变化跳变或者温度变化的累计趋势,超过阈值时,触发节点泄漏报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检测泄漏的热力管网系统,所述热力管网具有多个节点,在至少一个节点处设置热像仪;
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与监测子系统,用于采集并实时传输供热管网节点处井盖的红外视频监测数据以及可见光视频监测数据;
数据传输子系统,用于与数据采集与监测子系统通讯,将监测点的红外视频数据以及可见光视频数据传输到服务器;
井盖完整性检测子系统,利用监测到的可见光数据判断监测点处井盖是否有残损以及是否有遮挡,对于通过完整性检测的数据帧送入数据处理及报警子系统,对于没有通过完整性检测的数据帧直接丢弃,如果在指定的连续时间内的图像帧都没有通过井盖完整性检测,触发井盖完整性异常报警,并通知管理人员人工处理;
红外数据处理及报警子系统,利用监测到的红外成像的温度场数据,通过帧间比较,获取其温度变化跳变或者温度变化的累计趋势,超过阈值时,触发节点泄漏报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热像仪设置在井盖处,检测井盖位置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井盖完整性检测子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定义每个监测点各种工况条件下可见光视频数据中井盖的标准图像帧,称之为参考帧R;
1)分别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每幅参考帧的灰度均值μr以及灰度标准差δr;



其中M,N为图像分辨率,Iij表示对应坐标处的灰度值
2)取可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守军张林华魏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