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377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包括传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的压扁工位、钻孔工位和整形工位,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压扁工位、所述钻孔工位和所述整形工位沿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布,所述传送带在所述压扁工位处设置有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传送带在所述钻孔工位处设置有导轨、行走机构、驱动电机和钻孔刀具,所述传送带在所述整形工位设置有限位装置、圆柱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位于所述传送带的末端外侧并朝向所述传送带,所述圆柱连接所述第三气缸。本技术方案用于解决现有圆柱形管状结构钻孔存在孔位偏移和管件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件加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圆柱形管状结构,需要在其径向上冲孔,以形成与其他管件连通的连通孔,或是起到其他的作用,在圆柱形管状结构上冲孔时,由于圆柱形管状结构为薄壁型空腔结构,并不能直接采用冲床进行冲压,现有的冲孔方式是将圆柱形管状结构进行固定,再通过旋转的钻孔刀具进行钻孔,然而该种钻孔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圆柱形管状结构的外壁光滑,会导致钻孔刀具的偏移,从而导致孔位的偏移,同时在钻孔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圆柱形管状结构的滑动,从而进一步导致孔位的偏移以及管件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以解决现有圆柱形管状结构钻孔存在孔位偏移和管件变形的问题,该管状结构钻孔装置能够有效对圆柱形管状结构进行径向钻孔,同时避免孔位偏移和管件变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包括传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的压扁工位、钻孔工位和整形工位,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压扁工位、所述钻孔工位和所述整形工位沿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布,所述传送带在所述压扁工位处设置有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分别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压块,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压块,所述传送带在所述钻孔工位处设置有导轨、行走机构、驱动电机和钻孔刀具,所述导轨垂直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所述行走机构可位移地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钻孔刀具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钻孔刀具位于所述传送带的顶部,所述钻孔刀具与所述传送带垂直,所述传送带在所述整形工位设置有限位装置、圆柱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位于所述传送带的末端外侧并朝向所述传送带,所述圆柱的截面与管状结构的内腔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圆柱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管状结构位于所述整形工位时,所述限位装置抵住所述管状结构的头端端面,所述圆柱由所述第三气缸驱动插入管状结构的内腔。进一步的,所述管状结构钻孔装置还包括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位于所述圆柱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四气缸和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所述第四气缸连接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由所述第四气缸带动插入或抽出所述传送带顶部。本管状结构钻孔装置在进行圆柱形管状结构进行钻孔操作时,通过所述传送带对圆柱形管状结构进行输送,当圆柱形管状结构输送至压扁工位时,可通过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将圆柱形管状结构上待钻孔的位置进行压扁,从而在钻孔工位进行钻孔时,能够有效避免钻孔刀具和圆柱形管状结构的偏移,提高钻孔精度,完成钻孔的圆柱形管状结构输送至整形工位时,通过圆柱插入圆柱形管状结构中能够对圆柱形管状结构进行整形,从而使圆柱形管状结构恢复原状,进而避免圆柱形管状结构的变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该管状结构钻孔装置能够有效对圆柱形管状结构进行径向钻孔,同时避免孔位偏移和管件变形。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包括传送带9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带9上的压扁工位、钻孔工位和整形工位,所述传送带9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条1和第二限位条2,所述压扁工位、所述钻孔工位和所述整形工位沿所述传送带9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布,所述传送带9在所述压扁工位处设置有第一压块3、第二压块4、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所述第一压块3和所述第二压块4分别设置于所述传送带9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5连接所述第一压块3,所述第二气缸6连接所述第二压块4,所述传送带9在所述钻孔工位处设置有导轨8、行走机构7、驱动电机11和钻孔刀具10,所述导轨8垂直设置于所述传送带9的一侧,所述行走机构7可位移地设置于所述导轨8上,所述驱动电机11连接于所述行走机构7上,所述钻孔刀具10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1,所述钻孔刀具10位于所述传送带9的顶部,所述钻孔刀具10与所述传送带9垂直,所述传送带9在所述整形工位设置有限位装置12、圆柱15和第三气缸16,所述第三气缸16位于所述传送带9的末端外侧并朝向所述传送带9,所述圆柱15的截面与管状结构18的内腔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圆柱15连接所述第三气缸16,管状结构18位于所述整形工位时,所述限位装置12抵住所述管状结构18的头端端面,所述圆柱15由所述第三气缸16驱动插入管状结构18的内腔。所述管状结构钻孔装置还包括有收集槽17,所述收集槽17位于所述圆柱15的底部。所述限位装置12包括第四气缸13和挡板14,所述挡板14位于所述传送带9的一侧,所述第四气缸13连接所述挡板14,所述挡板14由所述第四气缸13带动插入或抽出所述传送带9顶部。本管状结构钻孔装置在进行圆柱形管状结构进行钻孔操作时,通过所述传送带对圆柱形管状结构进行输送,当圆柱形管状结构输送至压扁工位时,可通过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将圆柱形管状结构上待钻孔的位置进行压扁,从而在钻孔工位进行钻孔时,能够有效避免钻孔刀具和圆柱形管状结构的偏移,提高钻孔精度,完成钻孔的圆柱形管状结构输送至整形工位时,通过圆柱插入圆柱形管状结构中能够对圆柱形管状结构进行整形,从而使圆柱形管状结构恢复原状,进而避免圆柱形管状结构的变形。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的压扁工位、钻孔工位和整形工位,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压扁工位、所述钻孔工位和所述整形工位沿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布,所述传送带在所述压扁工位处设置有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分别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压块,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压块,所述传送带在所述钻孔工位处设置有导轨、行走机构、驱动电机和钻孔刀具,所述导轨垂直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所述行走机构可位移地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钻孔刀具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钻孔刀具位于所述传送带的顶部,所述钻孔刀具与所述传送带垂直,所述传送带在所述整形工位设置有限位装置、圆柱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位于所述传送带的末端外侧并朝向所述传送带,所述圆柱的截面与管状结构的内腔截面形状相适配,所述圆柱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管状结构位于所述整形工位时,所述限位装置抵住所述管状结构的头端端面,所述圆柱由所述第三气缸驱动插入管状结构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结构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的压扁工位、钻孔工位和整形工位,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所述压扁工位、所述钻孔工位和所述整形工位沿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布,所述传送带在所述压扁工位处设置有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分别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压块,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压块,所述传送带在所述钻孔工位处设置有导轨、行走机构、驱动电机和钻孔刀具,所述导轨垂直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所述行走机构可位移地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行走机构上,所述钻孔刀具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钻孔刀具位于所述传送带的顶部,所述钻孔刀具与所述传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康欣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