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恢复水生植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33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恢复水生植被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栽种水生浮叶植物菱,栽种要点如下:1)选择包括小白菱、邵伯菱、沙角菱抗风浪、茎蔓韧性强的品种;2)栽种水体为湖泊中的相对封闭水体,水深1-2m,最深不超过4m,底质松软肥沃、腐殖质含量高,淤泥层应在0.2m以上;3)栽种方法包括菱种播种与幼苗栽种,两种单独或同时使用,菱种植区须进行消浪防护。(*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湖泊水体的生态保护,特别是一种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恢复水生植被的方法
技术介绍
湖泊作为地球表面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育和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完整结构的生态系统,在维系自身生态平衡的同时,也维系了区域的生态平衡,从而显现了其特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但由于受认识水平的制约,人类在开发、利用湖泊过程中,往往仅注重其是资源的载体,而忽视其作为功能载体的生态价值。我国淡水湖泊大多为浅水水体,它不仅是人类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局部、短期利益的驱动,湖泊网围养殖过度发展,一方面阻塞航道造成水上交通不畅,影响泄洪和供水;另一方面由于过量投饵,使湖泊营养盐增加、富营养化加剧,导致我国湖泊原有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表现特征为水质恶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湖泊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趋势。目前,湖泊水质恶化、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湖泊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从整体看,我国的富营养化湖泊大多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造成的,如网围养殖和大水面增养殖的过度发展导致了草型湖泊优质水生植被消失,湖泊自我调节功能受到抑制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恢复水生植被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栽种水生浮叶植物菱,栽种要点如下:1)选择包括小白菱、邵伯菱、沙角菱抗风浪、茎蔓韧性强的品种;2)栽种水体为湖泊中的相对封闭水体,水深1-2m,最深不超过4m, 底质松软肥沃、腐殖质含量10%以上,淤泥层应在0.2m以上;3)栽种方法包括菱种播种与幼苗栽种两种,单独或同时使用,菱种播种采用成行均匀撒种,行距3-4m,每亩播种量20-25kg;幼苗栽种选择分盘期的菱苗移栽,菱苗4-7棵一束,栽 种时用长柄木杈叉住苗束绳头,插入底泥中固定,行株距3-4m,同时使用时,菱种播种行与菱苗移栽行错...

【技术特征摘要】
1.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恢复水生植被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栽种水生浮叶植物菱,栽种要点如下1)选择包括小白菱、邵伯菱、沙角菱抗风浪、茎蔓韧性强的品种;2)栽种水体为湖泊中的相对封闭水体,水深1-2m,最深不超过4m,底质松软肥沃、腐殖质含量10%以上,淤泥层应在0.2m以上;3)栽种方法包括菱种播种与幼苗栽种两种,单独或同时使用,菱种播种采用成行均匀撒种,行距3-4m,每亩播种量20-25kg;幼苗栽种选择分盘期的菱苗移栽,菱苗4-7棵一束,栽种时用长柄木杈叉住苗束绳头,插入底泥中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文李宽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