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引水渠的围堰设备及其拼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渠道衬砌结构干地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引水渠的围堰设备及其拼装方法。
技术介绍
引水渠最大的维修工作,就是引水渠衬砌板的维修。由于渠道建设时,没有进行夯实,有渗透时土方就会产生下沉,引起塌陷,从而使衬砌板遭到破坏。引水渠不得不在每运行一段时间后,全面停止输水,拆除损坏的衬砌板,重补加固渠堤,做到和原有渠堤的良好结合。目前,我国采用的衬砌结构修复方法主要分为断水修复和输水修复。断水修复既关闭修复点上游闸口,使修复点渠段及下游渠段停止输水,形成干地基坑,进行修复施工。此方式维修涉及沿线多段管理处的参与,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且维修过程耗时较长,会严重影响沿渠地区的居民用水安全,故目前主要考虑不中断渠道输水条件下进行修输水修复。输水修复主要分为水下修复和干地修复,水下修复即直接于水中施工,维修、更换破损的衬砌板。此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水下施工需要特种设备及潜水员,受水流、水压影响,操作难度较大;(2)水下施工产生的泥土、沙石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引水渠的围堰设备,所述引水渠的渠道(6)包括:位于渠道(6)底面的渠底衬砌板(6.1)、位于渠道(6)两侧的渠坡衬砌板(6.2)及渠道(6)两岸的渠堤(6.3),其中,渠道(6)中充满渠水;/n所述围堰设备包括:纵向围堰(1)、横向围堰(2)及动力艇(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定装置(3)和支撑桁架(5);/n所述纵向围堰(1)由两个以上标准浮箱(1.1)并列排布组成;所述横向围堰(2)由两个以上标准浮箱(1.1)及一个坡角浮箱(2.1)并列排布组成,其中,坡角浮箱(2.1)位于横向围堰(2)的两个以上标准浮箱(1.1)组成的整体的一端;且相邻标准浮箱(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引水渠的围堰设备,所述引水渠的渠道(6)包括:位于渠道(6)底面的渠底衬砌板(6.1)、位于渠道(6)两侧的渠坡衬砌板(6.2)及渠道(6)两岸的渠堤(6.3),其中,渠道(6)中充满渠水;
所述围堰设备包括:纵向围堰(1)、横向围堰(2)及动力艇(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定装置(3)和支撑桁架(5);
所述纵向围堰(1)由两个以上标准浮箱(1.1)并列排布组成;所述横向围堰(2)由两个以上标准浮箱(1.1)及一个坡角浮箱(2.1)并列排布组成,其中,坡角浮箱(2.1)位于横向围堰(2)的两个以上标准浮箱(1.1)组成的整体的一端;且相邻标准浮箱(1.1)之间及标准浮箱(1.1)和坡角浮箱(2.1)之间均安装有止水橡胶;
所述纵向围堰(1)和横向围堰(2)的顶部均安装有围堰板,所述围堰板采用翻转式升高;
整体连接关系如下:所述纵向围堰(1)压紧在渠底衬砌板(6.1)上,纵向围堰(1)的长度方向与渠道(6)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纵向围堰(1)与渠底衬砌板(6.1)的接触面安装有止水橡胶;
两个横向围堰(2)均压紧在渠坡衬砌板(6.2)上,两个横向围堰(2)的长度方向与渠道(6)的宽度方向一致,并分别与纵向围堰(1)的两端连接,形成U型围堰;所述横向围堰(2)与纵向围堰(1)连接处安装有止水橡胶;横向围堰(2)与渠坡衬砌板(6.2)的接触面安装有止水橡胶;修复的所述引水渠待衬砌板位于所述U型围堰的包络范围内;
两个所述支撑桁架(5)分别安装在两个横向围堰(2)之间;
两个以上所述锚定装置(3)固定在渠堤(6.3)上,每个锚定装置(3)均通过锚链与所述纵向围堰(1)或所述横向围堰(2)连接;
所述渠道(6)内设置有动力艇(4),所述动力艇(4)位于所述纵向围堰(1)的临水侧,动力艇(4)用于拖带或顶推纵向围堰(1)和横向围堰(2)在渠道(6)内移动,同时对标准浮箱(1.1)和坡角浮箱(2.1)进行注水或抽水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引水渠的围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浮箱(1.1)包括:标准箱体(1.1.1)、所述围堰板、第一固定座(1.1.10)、第一连接接头(1.1.3)、第一橡胶条(1.1.4)、第二橡胶条(1.1.5)及第一承压块(1.1.6);
令所述围堰板为标准围堰板(1.1.2);
所述标准箱体(1.1.1)为矩形箱体,所述矩形箱体的顶面加工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进水口(1.1.7)、第一出水口(1.1.8)及第一排气口(1.1.9);
所述标准围堰板(1.1.2)为采用箱型板梁结构的矩形板,标准围堰板(1.1.2)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座(1.1.10)安装在标准箱体(1.1.1)的顶面,另一端通过伸缩杆安装在标准箱体(1.1.1)的顶面;且标准围堰板(1.1.2)与第一固定座(1.1.10)为销接,当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变化时,可带动标准围堰板(1.1.2)绕第一固定座(1.1.10)翻转;当不需要标准围堰板(1.1.2)增加围堰高度时,标准围堰板(1.1.2)处于收起状态,即标准围堰板(1.1.2)折叠位于标准箱体(1.1.1)的顶面上,当需要标准围堰板(1.1.2)增加围堰高度时,所述标准围堰板(1.1.2)处于展开状态,即标准围堰板(1.1.2)翻转升高至与渠道(6)内的渠水深度相同或高于渠道(6)内的渠水深度,且标准围堰板(1.1.2)的底边安装有密封条,当标准围堰板(1.1.2)翻转升高时,所述密封条抵触在标准箱体(1.1.1)上;
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承压块(1.1.6)呈矩阵分布安装在标准箱体(1.1.1)的底面,所述第一承压块(1.1.6)可发生变形;
所述标准箱体(1.1.1)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四个侧面中,面积最大的两个相同的侧面作为对接面;每个对接面的顶边和两个沿竖直方向的侧边分别安装有沿其所在边轮廓的第一橡胶条(1.1.4),每个对接面的底边安装有两个第一连接接头(1.1.3);标准箱体(1.1.1)的另外两个侧面中,远离标准围堰板(1.1.2)所在侧的侧面的底边安装有沿其底边轮廓的第二橡胶条(1.1.5);
两个标准浮箱(1.1)对接时,两个标准箱体(1.1.1)的对接面相对,并通过两个标准箱体(1.1.1)对接面的第一连接接头(1.1.3)连接,且两个对接面的第一橡胶条(1.1.4)互相压紧,使得对接完成的两个标准浮箱(1.1)之间没有缝隙;
所述第二橡胶条(1.1.5)压紧在渠底衬砌板(6.1)上;
所述第一橡胶条(1.1.4)和第二橡胶条(1.1.5)均为所述止水橡胶;所述第一橡胶条(1.1.4)采用Ω止水橡胶;第二橡胶条(1.1.5)采用GINA止水橡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引水渠的围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坡角浮箱(2.1)包括:坡角箱体(2.1.1)、所述围堰板、安装支座(2.1.3)、第二连接接头(2.1.1)(1)、第三橡胶条(2.1.4)、第四橡胶条(2.1.5)、第二承压块(2.1.6)及第二固定座(2.1.10);
令所述围堰板为坡角围堰板(2.1.2);
所述坡角箱体(2.1.1)为直角梯形箱体,即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箱体;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所在角与渠坡衬砌板(6.2)与水平面的夹角之和为90°;
所述直角梯形箱体的顶面加工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进水口(2.1.7)、第二出水口(2.1.8)及第二排气口(2.1.9);
所述坡角围堰板(2.1.2)为采用箱型板梁结构的三角形板,坡角围堰板(2.1.2)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座(2.1.10)安装在坡角箱体(2.1.1)的顶面,另一端通过伸缩杆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旭,黄新磊,付文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