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13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整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包括步骤S1.开挖护岸基础;S2.在护岸基础岸脚处施工格宾笼镇脚;S3.在格宾笼镇脚顶面施工亲水平台,且亲水平台的高程高于正常水位0.2~0.5m;S4.在护岸基础的岸坡坡面施工护坡;S5.在护岸基础的岸顶施工人行通道;S6.在人行通道与亲水平台之间设置人行梯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不仅能够美化河岸环境,给人们带来良好亲水环境,而且可形成健康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场镇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整治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河道的生态指的是“河流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意味着河流像生物一样会“呼气吸气”、会“喝水排水”。生态治理要求的基本依据是“要尊重自然规划,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需要,尽量保持河道自然形态,促进人水和谐”。传统的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等,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以采用护岸型式最为广泛,如墙式护岸、坡式护岸等。以墙式护岸为例,墙式护岸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或者浆砌石挡墙结构,其具有结构稳定、抗水流冲击力强的优点。但是忽略了河流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同时截断了河流与两岸的生态联系,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也就是说采用传统的护岸型式治理河道时,没有充分认识到河道治理项目是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综合性治理项目,没有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河道治理思路、方案没有充分融入生态理念,只是注重防洪安全,却忽视生态功能,灭失了河流生态环境,没有达到恢复河道的生态和绿化景观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不仅能够美化河岸环境,给人们带来良好亲水环境,而且可形成健康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场镇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护岸基础;S2.在护岸基础岸脚处施工格宾笼镇脚;S3.在格宾笼镇脚顶面施工亲水平台,且亲水平台的高程高于正常水位0.2~0.5m;S4.在护岸基础的岸坡坡面施工护坡;S5.在护岸基础的岸顶施工人行通道;S6.在人行通道与亲水平台之间设置人行梯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岸基础岸脚处采用格宾笼镇脚,具有柔性、透水性、整体性和生态性的优点,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对河道护坡、泥石流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在格宾笼镇脚顶面施工亲水平台,能够为人们带来良好的亲水环境,方便人们戏水玩耍;通过在岸顶施工人行通道,满足人们散步、观赏河道风景等需求,有利于提升场镇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并且通过设置人行梯步,便于人们下行至亲水平台,满足亲水需要。因此,本申请不仅能够美化河岸环境,给人们带来良好亲水环境,而且可形成健康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场镇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2中施工格宾笼镇脚,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1.格宾笼组装;S22.放线确定出格宾笼的外边沿线;S23.将组装好的格宾笼安装到确定出的位置;S24.向格宾笼中填充石料形成格宾墙,在格宾墙墙背和底部设置反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格宾笼镇脚的施工,施工过程简单快捷,方便施工,且防渗性能好,提升整体使用性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3中亲水平台的宽度为1m或1.5m,亲水平台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碎石垫层、C20砼层和青石板层,亲水平台每隔3m设置一道伸缩缝,该伸缩缝内通过沥青杉木板分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体结构强度高,防冲刷能力强,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4中施工护坡前先进行土石回填,护坡包括填埋在土石回填表面的C25钢筋砼棱格和种植在C25钢筋砼棱格表面的麦冬草皮,护坡坡比为1:1.8~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护坡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绿化美观,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5中人行通道沿河道水流方向贯通全线,人行通道宽度为3m,人行通道两侧设置有路沿,人行通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碎石垫层和C20砼路面层,人行通道每隔5m设置一道伸缩缝,该伸缩缝内通过沥青杉木板分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体结构稳固牢靠,便于人们通行。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5中人行通道内每隔3m种植有植株,植株的高度为1.8~2m;人行通道迎水面侧设置有防护栏杆,人行通道背水面侧外侧设置有排水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种植植株,能够美化河岸环境,提升景观效果,还利于人们遮阳休憩;通过设置防护栏杆,实现安全防护,通过设置排水沟,利于岸顶排水。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6中人行梯步沿河道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相邻两组人行梯步之间的间距为200~400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人们从岸顶不同位置下行至亲水平台,更加人性化,便于使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护岸基础埋设有沿岸脚向岸顶贯通的排水涵管,所述格宾笼镇脚、护坡以及人行通道位于排水涵管上方,所述排水涵管两端分别设置有集水池和消力池,所述集水池位于靠近护岸基础岸顶处,所述消力池位于靠近护岸基础岸脚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地面以下水的排放,整体布置合理,施工方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不仅能够美化河岸环境,给人们带来良好亲水环境,而且可形成健康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场镇形象,改善人居环境;2.亲水平台采用多层结构,整体结构强度高,防冲刷能力强,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3.通过设置排水涵管,实现地面以下水的排放,整体布置合理,施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排水管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格宾笼镇脚;2、亲水平台;3、土石回填;4、护坡;41、C25钢筋砼棱格;42、麦冬草皮;5、人行通道;6、防护栏杆;7、排水沟;8、植株;9、排水涵管;10、集水池;11、消力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护岸基础,精确测量放线后进行护岸基础开挖,用1立方米挖机按放好的线开挖护岸基础,护岸基础直至挖到控制标高处。挖机挖除废土后通过人工清理坑底的残土、渣土,并对坑底、坑壁进行清平,使坑底、坑壁平顺且相互垂直。S2.在护岸基础岸脚处施工格宾笼镇脚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1.格宾笼组装。本实施例中格宾笼组装的步骤为:S211.取出一个完整的格宾单元,校正弯曲变形的部分,可用钳子拉和脚踩整平;S212.立起隔板及前后面板,先用边缘钢丝延长部分固定住角点,确保每一竖直面板上端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特别注意隔板的两条竖直边沿及底部边沿要在同一竖直面上;S213.绞合时注意按每间隔10~15cm双圈-单圈-双圈间隔进行绞合,隔板绞合时注意沿一条竖直线绞合,而且绞合后的隔板是在同一竖直面上;S214.用于转弯的格宾,绞合时前面板不绞合,折放到底板下,并用钢丝绳稍微绞几个点,方便移动安装;S215.组装格宾的原则为,形状规则、绞合牢固,所有竖直面板上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开挖护岸基础;/nS2.在护岸基础岸脚处施工格宾笼镇脚(1);/nS3.在格宾笼镇脚(1)顶面施工亲水平台(2),且亲水平台(2)的高程高于正常水位0.2~0.5m;/nS4.在护岸基础的岸坡坡面施工护坡(4);/nS5.在护岸基础的岸顶施工人行通道(5);/nS6.在人行通道(5)与亲水平台(2)之间设置人行梯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护岸基础;
S2.在护岸基础岸脚处施工格宾笼镇脚(1);
S3.在格宾笼镇脚(1)顶面施工亲水平台(2),且亲水平台(2)的高程高于正常水位0.2~0.5m;
S4.在护岸基础的岸坡坡面施工护坡(4);
S5.在护岸基础的岸顶施工人行通道(5);
S6.在人行通道(5)与亲水平台(2)之间设置人行梯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施工格宾笼镇脚(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21.格宾笼组装;
S22.放线确定出格宾笼的外边沿线;
S23.将组装好的格宾笼安装到确定出的位置;
S24.向格宾笼中填充石料形成格宾墙,在格宾墙墙背和底部设置反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亲水平台(2)的宽度为1m或1.5m,亲水平台(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碎石垫层、C20砼层和青石板层,亲水平台(2)每隔3m设置一道伸缩缝,该伸缩缝内通过沥青杉木板分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施工护坡(4)前先进行土石回填(3),护坡(4)包括填埋在土石回填(3)表面的C25钢筋砼棱格(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苏缘黎开全孙朝洪戴勤波万伟黎开云李雷张治彬黎开平黎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天地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