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演播室多景区交互式布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984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演播室多景区交互式布光装置,包括设置在演播室内的景区以及设置在景区上部的顶棚,所述顶棚上至少设置一组同心圆环式的移动布光单元,所述每个移动布光单元还连接有二次布光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布光单元至少包括一组移动组件、及一组旋转打光组件,其技术方案要点为,解决了现有演播室照明结构一般固定安装于演播室棚顶的井字格式布光的不足,通过调整布光灯的转动来照明演出者,达到很好的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演播室多景区交互式布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演播室
,特别涉及一种演播室多景区交互式布光装置。
技术介绍
演播室是利用光和声进行空间艺术创作的场所,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常规基地,除了录制声音外,还要摄录图像。嘉宾、主持及演职人员在里面进行工作、制作及表演。因此,除了必要的摄录编设备外,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声、光设备和便于创作的条件。现有的演播室照明结构一般采用井字格布光的方式,在移动时,只能沿井字格的一个方向移动,且移动时,全部的灯光都在同一方向移动,不利于多景区布光,也不利于在转角布光,若采用固定安装于演播室棚顶,这样对于人员的演出或者节目的主持,只能通过调整布光灯的转动来照明演出者,这样想达到很好的照明效果,所需要的照明装置就会很多,而且有时多景区布光时很不便捷,由于照明装置的固定,所呈现的效果不好,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很多照明设备,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演播室多景区交互式布光装置,解决了现有演播室照明结构一般固定安装于演播室棚顶的井字格式布光的不足,通过调整布光灯的转动来照明演出者,达到很好的照明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演播室多景区交互式布光装置,包括设置在演播室内的景区以及设置在景区上部的顶棚,所述顶棚上至少设置一组同心圆环式的移动布光单元,所述每个移动布光单元还连接有二次布光单元,所述移动布光单元至少包括一组移动组件、及一组旋转打光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环形滑轨、环形齿条、滑块、第一电机、第一齿轮,所述环形滑轨安置于顶棚上、且呈倒置T字型设置,所述环形齿条安置于环形滑轨水平方向的外壁上;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环形滑轨内,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滑块内、且其输出轴上安装有锥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呈平行设置安装于环形滑轨内并与环形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心安装有穿设锥齿轮组并与滑块内底部转动连接的转动杆;所述旋转打光组件包括固定块、第二电机、移动块、布光灯、第二齿轮,所述固定块安置于滑块下壁面上,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固定块内,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沿竖直方向往下转动穿出固定块的底部、并与移动块相连,所述移动块外侧的底端安装有支杆,所述布光灯的顶端铰接在支杆的底端,所述移动块的底端同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设置在布光灯相对的两侧、且一转向杆位于移动块内的端部连接有往复驱动机构。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转向杆基于支杆对称设置,并且转向杆的铰接转向方向与支杆的铰接转向方向一致。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滑块包括下部的方形安装壳、上部的呈倒置T字型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设置有半圆形凸起,同样环形滑轨的底部设置有与半圆形凸起相配合的半圆形凹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顶棚分为上承重部和下覆盖,所述下覆盖与上承重部通过螺栓等可拆卸方式连接以方便环形齿条、第一齿轮等部件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移动布光单元;2、顶棚;21、上承重部;22、下覆盖;3、环形滑轨;4、环形齿条;5、滑块;6、第一电机;7、锥齿轮组;8、第一齿轮;9、转动杆;10、第二电机;11、移动块;12、布光灯;13、固定块;14、支杆;15、转向杆;16、往复驱动机构;17、安装壳;18、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演播室多景区交互式布光装置,参照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演播室内的景区以及设置在景区上部的顶棚2,顶棚2上至少设置一组同心圆环式的移动布光单元1,每个移动布光单元1还连接有二次布光单元,移动布光单元1至少包括一组移动组件、及一组旋转打光组件。移动组件包括环形滑轨3、环形齿条4、滑块5、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环形滑轨3安置于顶棚2上、且呈倒置T字型设置,环形齿条4安置于环形滑轨3水平方向的外壁上;滑块5滑动安装在环形滑轨3内,第一电机6安装于滑块5内、且其输出轴上安装有锥齿轮组7,第一齿轮8呈平行设置安装于环形滑轨3内并与环形齿条4啮合,第一齿轮8同轴心安装有穿设锥齿轮组7并与滑块5内底部转动连接的转动杆9;旋转打光组件包括固定块13、第二电机10、移动块11、布光灯12、第二齿轮,固定块13安置于滑块5下壁面上,第二电机10安装于固定块13内,第二电机10输出轴沿竖直方向往下转动穿出固定块13的底部、并与移动块11相连,移动块11外侧的底端安装有支杆14,布光灯12的顶端铰接在支杆14的底端,移动块11的底端同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转向杆15,转向杆15设置在布光灯12相对的两侧、且一转向杆15位于移动块11内的端部连接有往复驱动机构16。进一步优选为:转向杆15基于支杆14对称设置,并且转向杆15的铰接转向方向与支杆14的铰接转向方向一致。进一步优选为:滑块5包括下部的方形安装壳17、上部的呈倒置T字型的连接部18,连接部18的两侧设置有半圆形凸起,同样环形滑轨3的底部设置有与半圆形凸起相配合的半圆形凹槽。进一步优选为:顶棚2分为上承重部21和下覆盖22,下覆盖22与上承重部21通过螺栓等可拆卸方式连接以方便环形齿条4、第一齿轮8等部件的安装。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演播室多景区交互式布光装置,包括设置在演播室内的景区以及设置在景区上部的顶棚(2),所述顶棚(2)上至少设置一组同心圆环式的移动布光单元(1),所述每个移动布光单元(1)还连接有二次布光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布光单元(1)至少包括一组移动组件、及一组旋转打光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环形滑轨(3)、环形齿条(4)、滑块(5)、第一电机(6)、第一齿轮(8),所述环形滑轨(3)安置于顶棚(2)上、且呈倒置T字型设置,所述环形齿条(4)安置于环形滑轨(3)水平方向的外壁上;所述滑块(5)滑动安装在环形滑轨(3)内,所述第一电机(6)安装于滑块(5)内、且其输出轴上安装有锥齿轮组(7),所述第一齿轮(8)呈平行设置安装于环形滑轨(3)内并与环形齿条(4)啮合,所述第一齿轮(8)同轴心安装有穿设锥齿轮组(7)并与滑块(5)内底部转动连接的转动杆(9);/n所述旋转打光组件包括固定块(13)、第二电机(10)、移动块(11)、布光灯(12)、第二齿轮,所述固定块(13)安置于滑块(5)下壁面上,所述第二电机(10)安装于固定块(13)内,所述第二电机(10)输出轴沿竖直方向往下转动穿出固定块(13)的底部、并与移动块(11)相连,所述移动块(11)外侧的底端安装有支杆(14),所述布光灯(12)的顶端铰接在支杆(14)的底端,所述移动块(11)的底端同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转向杆(15),所述转向杆(15)设置在布光灯(12)相对的两侧、且一转向杆(15)位于移动块(11)内的端部连接有往复驱动机构(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演播室多景区交互式布光装置,包括设置在演播室内的景区以及设置在景区上部的顶棚(2),所述顶棚(2)上至少设置一组同心圆环式的移动布光单元(1),所述每个移动布光单元(1)还连接有二次布光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布光单元(1)至少包括一组移动组件、及一组旋转打光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环形滑轨(3)、环形齿条(4)、滑块(5)、第一电机(6)、第一齿轮(8),所述环形滑轨(3)安置于顶棚(2)上、且呈倒置T字型设置,所述环形齿条(4)安置于环形滑轨(3)水平方向的外壁上;所述滑块(5)滑动安装在环形滑轨(3)内,所述第一电机(6)安装于滑块(5)内、且其输出轴上安装有锥齿轮组(7),所述第一齿轮(8)呈平行设置安装于环形滑轨(3)内并与环形齿条(4)啮合,所述第一齿轮(8)同轴心安装有穿设锥齿轮组(7)并与滑块(5)内底部转动连接的转动杆(9);
所述旋转打光组件包括固定块(13)、第二电机(10)、移动块(11)、布光灯(12)、第二齿轮,所述固定块(13)安置于滑块(5)下壁面上,所述第二电机(10)安装于固定块(13)内,所述第二电机(10)输出轴沿竖直方向往下转动穿出固定块(13)的底部、并与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献军刘建伶邵孟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广播电视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