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依潮专利>正文

搏击训练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96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搏击训练机器人,包括自动跟随移动座和搏击旋转反应靶,搏击旋转反应靶安装在自动跟随移动座上;搏击旋转反应靶包括模拟人体躯干的靶身、用于带动所述靶身在水平面内旋转的驱动装置、至少一个上肢杆和至少一个下肢杆,上肢杆和/或下肢杆可拆卸地安装在靶身上;靶身底部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自动与训练者预先设定的合适距离保持前后左右,左转右转跟随等同步移动,并可在跟随的同时做出主动攻击,训练者可以同时练习躲闪步法、格挡反击、反应和距离感,很有实战代入感;其可取代真人陪练,攻击方式可调且多样,可以有效提高使用者的格挡,步法以及下意识闪躲和精准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进而提高使用者的格斗技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搏击训练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智能搏击训练装置
,尤其涉及搏击训练机器人。
技术介绍
拳击打靶器材是一种在普通健身爱好者和专业的博击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训练器材。现有的拳靶训练器材有悬挂式和立式。悬挂式指通过绳索或链条将沙袋悬挂于屋顶、墙壁或横梁上。立式指拳靶安装于载重座上,载重座立于地面上。现有的悬挂式和立式拳靶均无自动跟随功能,训练者在打拳的时候无法同时练习步法移动。此外,现有的拳靶也无主动攻击功能,不利于训练者水平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搏击训练机器人,在对训练者压迫式的移动中同时可以对训练者进行各种单击和各种组合攻击,使训练者充满实战代入感,利于提高训练者的水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搏击训练机器人,包括自动跟随移动座和搏击旋转反应靶,所述搏击旋转反应靶安装在自动跟随移动座上,所述搏击旋转反应靶包括模拟人体躯干的靶身、用于带动所述靶身在水平面内旋转的驱动装置、至少一个模拟人体上肢的上肢杆和至少一个模拟人体下肢的下肢杆,所述上肢杆和/或下肢杆可拆卸地安装在靶身上;所述靶身底部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进一步的,上肢杆和/或下肢杆的高度可调节。进一步的,搏击旋转反应靶还包括模拟人体头部的头部体,所述头部体安装在靶身上。优选地,所述上肢杆左伸或右伸,所述下肢杆左伸或右伸。进一步的,所述靶身上设有用于安装上肢杆和下肢杆的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靶身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三个连接结构,左侧的三个连接结构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右侧的三个连接结构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设于自动跟随移动座内。或者,所述驱动装置设于箱体内,箱体底部与自动跟随移动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搏击旋转反应靶与自动跟随移动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搏击训练机器人还包括拳击靶,拳击靶包括躯干部和两个直拳模拟机构,躯干部可与自动跟随移动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直拳模拟机构包括曲柄连杆机构、二连杆、平衡杆和模拟手臂,所述二连杆与躯干部转动连接,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由电机驱动,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的一端与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模拟手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模拟手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平衡杆一端与躯干部转动连接,平衡杆另一端与模拟手臂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自动跟随移动座包括座体、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测距模块、行走机构和控制芯片;所述行走机构位于座体的下方用以驱动机器人行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测距模块和行走机构均与控制芯片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设置合适的距离,自动与训练者保持同步移动,并在跟随移动的同时做出各种攻击动作,训练者可以同时练习躲闪步法、格挡反击、反应和距离感,很有实战代入感;2,本技术用以模拟对手,取代真人陪练,可有效降低训练费用;其攻击方式可调且多样,可以有效提高使用者的格挡,步法以及下意识闪躲和精准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进而提高使用者的格斗技能。附图说明图1是右拳加左低扫腿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高扫腿加低扫腿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摆拳加击腹拳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的原理图;图5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三中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搏击训练机器人,包括自动跟随移动座1和搏击旋转反应靶2,搏击旋转反应靶2安装在自动跟随移动座1上。搏击旋转反应靶2包括模拟人体躯干的靶身21、用于带动所述靶身21在水平面内旋转的驱动装置、至少一个模拟人体上肢的上肢杆22、至少一个模拟人体下肢的下肢杆23和模拟人体头部的头部体24,本实施例中靶身21底部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11连接。头部体24安装在靶身21上,上肢杆22和/或下肢杆23可拆卸地安装在靶身21上,上肢杆22和/或下肢杆23的高度可调节。本实施例中上肢杆22左伸或右伸,下肢杆23左伸或右伸。当然,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设计为前伸、后伸。作为优选,下肢杆23比上肢杆22长。头部体24具有仿真人的面型,使用者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出拳击打移动中头部体24的下巴和头部位置,增加击中的难度进而增强训练效果。其中,靶身21上设有用于安装上肢杆22和下肢杆23的连接结构25,连接结构25可以是安装孔位,也可是连接装置。以上肢杆22和下肢杆23与靶身21螺纹联接为例,连接结构25可以是螺纹孔,也可以是带螺纹孔的安装板。优选地,靶身21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三个连接结构25,左侧的三个连接结构25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右侧的三个连接结构25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上肢杆22、下肢杆23可拆卸地安装在靶身21上,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训练阶段等情况安装一个上肢杆22、或两个上肢杆22、或一个下肢杆23、或两个下肢杆23、或同时安装上肢杆22和下肢杆23。而且上肢杆22和下肢杆23的安装位置和安装高度可调,可任意组合,训练多样化。将支杆安装在上部,可模拟摆拳,平勾拳,高扫腿,高鞭腿,转身后摆腿,转身鞭拳;将支杆安装在中部可模拟勾拳,击腹拳,中扫腿,中鞭腿;将支杆安装在下部可模拟低扫腿,低鞭腿。上部、中部和下部之间也可组合。例如,以图1所示,靶身21的右侧高位安装一上肢杆22,靶身21的左侧低位安装一下肢杆23,组合成低扫腿加平勾拳;以图2所示,靶身21的左侧高位安装一下肢杆23,靶身21的右侧低位安装一下肢杆23,组合成高扫腿加低扫腿;以图3所示,靶身21的右侧高位安装一上肢杆22,靶身21的左侧中位安装一上肢杆22,组合成摆拳加击腹拳。当然还可组合成摆拳加低扫腿,平勾拳加中扫腿、转身后摆腿等任意组合拳腿攻击。如图4所示,自动跟随移动座1包括座体、无线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测距模块、行走机构、蓄电池和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定位模块、测距模块及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其信号输出端口与驱动机构、电机驱动器电连接。蓄电池为机器人内各部件的运行提供电力。本实施例中,搏击旋转反应靶2的驱动装置内置于自动跟随移动座1的座体内。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驱动器,步进电机与驱动器连接,驱动器连接控制芯片,可实现靶身21旋转速度、位移量、旋转方向的调节控制。使用时,可事先设定好电机的参数,也可在训练过程中由其他人员操纵来控制电机的位移量、速度、旋转方向等。位移量指转动的角度,例如在60度、90度、180度等范围内往复摆动,或者进行360度同向转动等。座体内部成型为安装控制芯片、无线通信模块、蓄电池、驱动装置的空腔,座体外表面安装有翻盖,打开翻盖可打开空腔。...

【技术保护点】
1.搏击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跟随移动座和搏击旋转反应靶,所述搏击旋转反应靶安装在自动跟随移动座上;所述搏击旋转反应靶包括模拟人体躯干的靶身、用于带动所述靶身在水平面内旋转的驱动装置、至少一个模拟人体上肢的上肢杆和至少一个模拟人体下肢的下肢杆,所述上肢杆和/或下肢杆可拆卸地安装在靶身上;所述靶身底部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搏击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跟随移动座和搏击旋转反应靶,所述搏击旋转反应靶安装在自动跟随移动座上;所述搏击旋转反应靶包括模拟人体躯干的靶身、用于带动所述靶身在水平面内旋转的驱动装置、至少一个模拟人体上肢的上肢杆和至少一个模拟人体下肢的下肢杆,所述上肢杆和/或下肢杆可拆卸地安装在靶身上;所述靶身底部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上肢杆和/或下肢杆的高度可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搏击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搏击旋转反应靶还包括模拟人体头部的头部体,所述头部体安装在靶身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靶身上设有用于安装上肢杆和下肢杆的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搏击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靶身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三个连接结构,左侧的三个连接结构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右侧的三个连接结构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搏击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依潮
申请(专利权)人:吴依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