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90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其包括支架管本体和两个卷曲部,其中一个所述卷曲部放置于肾盂内,另外一个所述卷曲部放置于膀胱内,两个所述卷曲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管本体的两端,各所述卷曲部包括第一弹性螺旋段和第二弹性螺旋段,所述第一弹性螺旋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管本体和所述第二弹性螺旋段连接,当所述卷曲部处于卷曲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螺旋段的侧壁与所述支架管本体之间具有空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猪尾圈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猪尾圈的外壁与导尿支架管本体的外壁形成包覆物和细菌生物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临床上适用于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以及其他各种原因(炎性狭窄、放疗后狭窄)导致的输尿管而引起上尿路梗阻并肾积水等疾病,使得肾功能严重受损,重则导致肾功能丧失,危及患者健康。医护人员一般通过输尿管导尿支架管进行治疗,延缓或者阻止了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减轻了病人所带来的痛苦,降低了术后的输尿管狭窄或者再发输尿管狭窄以及出现继发性肾结石的风险,但是现有的输尿管导尿支架管一般由导尿支架管本体和两个猪尾圈构成,当猪尾圈处于卷曲状态时,猪尾圈的外壁与导尿支架管本体的外壁接触,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猪尾圈的外壁与导尿支架管本体的外壁形成包覆物和细菌生物膜,因而存在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猪尾圈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猪尾圈的外壁与导尿支架管本体的外壁形成包覆物和细菌生物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其包括支架管本体和两个卷曲部,其中一个所述卷曲部放置于肾盂内,另外一个所述卷曲部放置于膀胱内,两个所述卷曲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管本体的两端,各所述卷曲部包括第一弹性螺旋段和第二弹性螺旋段,所述第一弹性螺旋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管本体和所述第二弹性螺旋段连接,当所述卷曲部处于卷曲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螺旋段的侧壁与所述支架管本体之间具有空隙。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螺旋段与所述支架管本体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螺旋段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螺旋段。可选的,所述支架管本体的外壁和所述卷曲部的外部均涂设有亲水涂覆层。可选的,所述亲水涂覆层为交联PVP涂覆层。可选的,所述支架管本体的材质和所述卷曲部的材质均为聚氨酯材料。可选的,所述支架管本体和所述卷曲部均设有若干导尿孔。可选的,所述支架管本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卷曲部的内表面均涂设有特氟龙材料层。可选的,所述导尿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当卷曲部处于卷曲状态时,第二弹性螺旋段的侧壁与第一弹性螺旋段的侧壁具有空隙,以及第二弹性螺旋段的侧壁与支架管本体的侧壁具有空隙,尿液能很好地通过第一弹性螺旋段与第二弹性螺旋段之间的空隙以及通过第二弹性螺旋段与支架管本体之间的空隙,保证了输尿管导尿支架管的清洁度,避免在第一弹性螺旋段与第二弹性螺旋段之间以及第二弹性螺旋段与支架管本体之间形成包覆物和细菌生物膜,降低了结石复发和肾功能衰竭的几率;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具有操作安全便捷和安全可靠的优点,从而具有一定的推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支架管本体;2、卷曲部;21、第一弹性螺旋段;22、第二弹性螺旋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其包括支架管本体1和两个卷曲部2,其中一个卷曲部2放置于肾盂内,另外一个卷曲部2放置于膀胱内,两个卷曲部2分别设置于支架管本体1的两端,各卷曲部2包括第一弹性螺旋段21和第二弹性螺旋段22,第一弹性螺旋段21的两端分别与支架管本体1和第二弹性螺旋段22连接,当卷曲部2处于卷曲状态时,第二弹性螺旋段22的侧壁与支架管本体1之间具有空隙。基于上述设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当卷曲部2处于卷曲状态时,第二弹性螺旋段22的侧壁与第一弹性螺旋段21的侧壁具有空隙,以及第二弹性螺旋段22的侧壁与支架管本体1的侧壁具有空隙,尿液能很好地通过第一弹性螺旋段21与第二弹性螺旋段22之间的空隙以及通过第二弹性螺旋段22与支架管本体1之间的空隙,保证了输尿管导尿支架管的清洁度,避免在第一弹性螺旋段21与第二弹性螺旋段22之间以及第二弹性螺旋段22与支架管本体1之间形成包覆物和细菌生物膜,降低了结石复发和肾功能衰竭的几率;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具有操作安全便捷和安全可靠的优点,从而具有一定的推广性。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弹性螺旋段21与支架管本体1平齐设置,第二弹性螺旋段22凸出设置于第一弹性螺旋段21,其中,第一弹性螺旋段21与支架管本体1之间具有空隙,且第二弹性螺旋段22与第一弹性螺旋段21和支架管本体1之间均具有空隙,从而使得尿液不容易在第一弹性螺旋段21与第二弹性螺旋段22之间以及第二弹性螺旋段22与支架管本体1之间形成包覆物和细菌生物膜,进一步增强了输尿管导尿支架管的使用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支架管本体1的外壁和卷曲部2的外部均涂设有亲水涂覆层,亲水涂覆层能降低支架管本体1与输尿管之间的摩擦,以及卷曲部2与肾盂或者膀胱的摩擦,进而降低支架管本体1对输尿管的损伤,以及降低卷曲部2对肾盂或者膀胱的损伤,因此,支架管本体1和卷曲部2均具有极好的滑动性能;其中,亲水涂覆层为交联PVP涂覆层,交联PVP涂覆层在遇水后,由于交联PVP涂覆层在吸水后会在导管本体的表面和卷曲部2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从而提高导管本体和卷曲部2的滑动性能。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支架管本体1的材质和卷曲部2的材质均为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材料与人体的相容性好。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支架管本体1和卷曲部2均设有若干导尿孔,尿液从肾盂进入支架管本体1和卷曲部2后,会从支架管本体1和卷曲部2的导尿孔中流出至输尿管,接着从输尿管流出至膀胱,从而便于尿液的排放。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支架管本体1的内表面和卷曲部2的内表面均涂设有特氟龙材料层,特氟龙材料层对尿液的流动具有引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导尿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支架管本体1的外壁和卷曲部2的外壁均设有刻度,其中,刻度的起始值设置在位于肾盂的卷曲部2上,刻度的终止值设置在位于膀胱的卷曲部2上,从而便于医护人员观察输尿管导尿支架管伸入输尿管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管本体和两个卷曲部,其中一个所述卷曲部放置于肾盂内,另外一个所述卷曲部放置于膀胱内,两个所述卷曲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管本体的两端,各所述卷曲部包括第一弹性螺旋段和第二弹性螺旋段,所述第一弹性螺旋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管本体和所述第二弹性螺旋段连接,当所述卷曲部处于卷曲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螺旋段的侧壁均与所述支架管本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一弹性螺旋段的侧壁之间具有空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管本体和两个卷曲部,其中一个所述卷曲部放置于肾盂内,另外一个所述卷曲部放置于膀胱内,两个所述卷曲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管本体的两端,各所述卷曲部包括第一弹性螺旋段和第二弹性螺旋段,所述第一弹性螺旋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管本体和所述第二弹性螺旋段连接,当所述卷曲部处于卷曲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螺旋段的侧壁均与所述支架管本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一弹性螺旋段的侧壁之间具有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螺旋段与所述支架管本体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弹性螺旋段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螺旋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尿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管本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武叶林辉郑立巧刘巧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泰睿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