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万千专利>正文

内科用护理床靠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74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内科用护理床靠垫,包括固定外框,固定螺母,顶紧螺栓,防护外套,顶紧垫,可拆卸头部垫结构,调节插孔,可调靠背架结构,背靠垫和防护地垫,所述的固定螺母嵌入在固定外框的右侧上下两侧;所述的防护外套设置在固定螺母的左侧,并胶接在固定外框的内壁右侧;所述的顶紧垫胶接在防护外套的中部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节支杆一端轴接在下侧轴架的上侧,并在另一端插接在调节插孔内,所述的调节插孔设置有多个,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调节调节支杆插接在调节插孔内的位置,以便调节靠板的支撑角度;背靠垫采用厚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后的海绵垫,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增加使用者背靠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科用护理床靠垫
本技术属于及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内科用护理床靠垫。
技术介绍
在医院中许多病人的疾病状况需要住院接受卧床治疗,在医院住院能够在治疗条件优越的环境中完成疾病的恢复治疗,但许多病人长期的卧床导致身体疲劳或肢体麻木,时常需要在坐立姿势中调整状态。但是现有的内科用护理床靠垫还存在着不方便调节靠背的角度,依靠时舒适性差和不方便对头枕进行拆卸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内科用护理床靠垫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内科用护理床靠垫,以解决现有的内科用护理床靠垫存在着不方便调节靠背的角度,依靠时舒适性差和不方便对头枕进行拆卸的问题。内科用护理床靠垫,包括固定外框,固定螺母,顶紧螺栓,防护外套,顶紧垫,可拆卸头部垫结构,调节插孔,可调靠背架结构,背靠垫和防护地垫,所述的固定螺母嵌入在固定外框的右侧上下两侧;所述的防护外套设置在固定螺母的左侧,并胶接在固定外框的内壁右侧;所述的顶紧垫胶接在防护外套的中部右侧;所述的可拆卸头部垫结构安装在固定外框的上部;所述的调节插孔由上至下依次开设在固定外框的左侧下部;所述的可调靠背架结构安装在固定外框的左侧;所述的背靠垫放置在固定外框的上部以及可调靠背架结构的左侧;所述的防护地垫胶接在固定外框的下部;所述的可调靠背架结构包括连接轴架,靠板,板框,下侧轴架和调节支杆,所述的连接轴架连接轴架螺钉安装在固定外框的左侧上部;所述的靠板轴接在连接轴架的下部,并在左侧与背靠垫的下部接触;所述的板框嵌入在靠板的右侧下部;所述的下侧轴架螺钉安装在板框的内壁下侧。优选的,所述的可拆卸头部垫结构包括上侧连接板,侧边耳板,连接螺栓,柔性垫和头枕,所述的上侧连接板设置在固定外框的上侧;所述的侧边耳板焊接在上侧连接板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的柔性垫胶接在上侧连接板的左端,并放置在背靠垫的上侧;所述的头枕缝接在柔性垫的左侧下部。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支杆一端轴接在下侧轴架的上侧,并在另一端插接在调节插孔内,所述的调节插孔设置有多个。优选的,所述的背靠垫采用厚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后的海绵垫。优选的,所述的侧边耳板通过连接螺栓安装在固定外框的上部前后两侧。优选的,所述的顶紧螺栓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母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地垫采用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的顶紧垫采用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所述的调节支杆一端轴接在下侧轴架的上侧,并在另一端插接在调节插孔内,所述的调节插孔设置有多个,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调节调节支杆插接在调节插孔内的位置,以便调节靠板的支撑角度。2.本技术中,所述的背靠垫采用厚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后的海绵垫,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增加使用者背靠时的舒适性。3.本技术中,所述的侧边耳板通过连接螺栓安装在固定外框的上部前后两侧,有利于在使用时将连接螺栓拧下,以便对可拆卸头部垫结构进行拆卸。4.本技术中,所述的防护地垫采用橡胶垫,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避免对床板摩擦造成损坏。5.本技术中,所述的顶紧垫采用橡胶垫,有利于在使用时能够避免顶紧螺栓与床头板摩擦造成损坏。6.本技术中,所述的顶紧螺栓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母的内侧,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对床头板起到顶紧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拆卸头部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调靠背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外框;2、固定螺母;3、顶紧螺栓;4、防护外套;5、顶紧垫;6、可拆卸头部垫结构;61、上侧连接板;62、侧边耳板;63、连接螺栓;64、柔性垫;65、头枕;7、调节插孔;8、可调靠背架结构;81、连接轴架;82、靠板;83、板框;84、下侧轴架;85、调节支杆;9、背靠垫;10、防护地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内科用护理床靠垫,包括固定外框1,固定螺母2,顶紧螺栓3,防护外套4,顶紧垫5,可拆卸头部垫结构6,调节插孔7,可调靠背架结构8,背靠垫9和防护地垫10,所述的固定螺母2嵌入在固定外框1的右侧上下两侧;所述的防护外套4设置在固定螺母2的左侧,并胶接在固定外框1的内壁右侧;所述的顶紧垫5胶接在防护外套4的中部右侧;所述的可拆卸头部垫结构6安装在固定外框1的上部;所述的调节插孔7由上至下依次开设在固定外框1的左侧下部;所述的可调靠背架结构8安装在固定外框1的左侧;所述的背靠垫9放置在固定外框1的上部以及可调靠背架结构8的左侧;所述的防护地垫10胶接在固定外框1的下部;所述的背靠垫9采用厚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后的海绵垫,在使用时能够增加使用者背靠时的舒适性,所述的防护地垫10采用橡胶垫,在使用时能够避免对床板摩擦造成损坏,所述的顶紧垫5采用橡胶垫,在使用时能够避免顶紧螺栓3与床头板摩擦造成损坏,所述的顶紧螺栓3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母2的内侧,在使用时方便对床头板起到顶紧作用;所述的可调靠背架结构8包括连接轴架81,靠板82,板框83,下侧轴架84和调节支杆85,所述的连接轴架连接轴架81螺钉安装在固定外框1的左侧上部;所述的靠板82轴接在连接轴架81的下部,并在左侧与背靠垫9的下部接触;所述的板框83嵌入在靠板82的右侧下部;所述的下侧轴架84螺钉安装在板框83的内壁下侧;所述的侧边耳板62通过连接螺栓63安装在固定外框1的上部前后两侧,在使用时将连接螺栓63拧下,以便对可拆卸头部垫结构6进行拆卸。如附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拆卸头部垫结构6包括上侧连接板61,侧边耳板62,连接螺栓63,柔性垫64和头枕65,所述的上侧连接板61设置在固定外框1的上侧;所述的侧边耳板62焊接在上侧连接板6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所述的柔性垫64胶接在上侧连接板61的左端,并放置在背靠垫9的上侧;所述的头枕65缝接在柔性垫64的左侧下部;所述的调节支杆85一端轴接在下侧轴架84的上侧,并在另一端插接在调节插孔7内,所述的调节插孔7设置有多个,在使用时方便调节调节支杆85插接在调节插孔7内的位置,以便调节靠板82的支撑角度。工作原理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时将固定外框1套接在床头板上,然后从固定螺母2内旋转顶紧螺栓3,以便利用顶紧垫5对床头板顶紧固定,接着根据使用所需调整调节支杆85插接在调节插孔7内的位置,以便调节靠板82的角度,且在调节完毕后将上侧连接板61放置在固定外框1的上侧,并对背靠垫9的上端起到辅助夹紧作用,同时利用连接螺栓63贯穿侧边耳板62与固定外框1螺纹连接即可。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科用护理床靠垫,其特征在于,该内科用护理床靠垫,包括固定外框(1),固定螺母(2),顶紧螺栓(3),防护外套(4),顶紧垫(5),可拆卸头部垫结构(6),调节插孔(7),可调靠背架结构(8),背靠垫(9)和防护地垫(10),所述的固定螺母(2)嵌入在固定外框(1)的右侧上下两侧;所述的防护外套(4)设置在固定螺母(2)的左侧,并胶接在固定外框(1)的内壁右侧;所述的顶紧垫(5)胶接在防护外套(4)的中部右侧;所述的可拆卸头部垫结构(6)安装在固定外框(1)的上部;所述的调节插孔(7)由上至下依次开设在固定外框(1)的左侧下部;所述的可调靠背架结构(8)安装在固定外框(1)的左侧;所述的背靠垫(9)放置在固定外框(1)的上部以及可调靠背架结构(8)的左侧;所述的防护地垫(10)胶接在固定外框(1)的下部;所述的可调靠背架结构(8)包括连接轴架(81),靠板(82),板框(83),下侧轴架(84)和调节支杆(85),所述的连接轴架(81)螺钉安装在固定外框(1)的左侧上部;所述的靠板(82)轴接在连接轴架(81)的下部,并在左侧与背靠垫(9)的下部接触;所述的板框(83)嵌入在靠板(82)的右侧下部;所述的下侧轴架(84)螺钉安装在板框(83)的内壁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科用护理床靠垫,其特征在于,该内科用护理床靠垫,包括固定外框(1),固定螺母(2),顶紧螺栓(3),防护外套(4),顶紧垫(5),可拆卸头部垫结构(6),调节插孔(7),可调靠背架结构(8),背靠垫(9)和防护地垫(10),所述的固定螺母(2)嵌入在固定外框(1)的右侧上下两侧;所述的防护外套(4)设置在固定螺母(2)的左侧,并胶接在固定外框(1)的内壁右侧;所述的顶紧垫(5)胶接在防护外套(4)的中部右侧;所述的可拆卸头部垫结构(6)安装在固定外框(1)的上部;所述的调节插孔(7)由上至下依次开设在固定外框(1)的左侧下部;所述的可调靠背架结构(8)安装在固定外框(1)的左侧;所述的背靠垫(9)放置在固定外框(1)的上部以及可调靠背架结构(8)的左侧;所述的防护地垫(10)胶接在固定外框(1)的下部;所述的可调靠背架结构(8)包括连接轴架(81),靠板(82),板框(83),下侧轴架(84)和调节支杆(85),所述的连接轴架(81)螺钉安装在固定外框(1)的左侧上部;所述的靠板(82)轴接在连接轴架(81)的下部,并在左侧与背靠垫(9)的下部接触;所述的板框(83)嵌入在靠板(82)的右侧下部;所述的下侧轴架(84)螺钉安装在板框(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千杨巧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杨万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