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及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253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及其成型方法,该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包括前主轴、圆盖板、前模体、后模体、花键、后主轴,前模体和后模体可拆卸地连接,圆盖板活动扣合于前盖板的端部开口内,前主轴套装于前盖板的中心处,前主轴位于壳体内的一端活动插接有后主轴,后主轴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定位凸缘,花键固定套接于前主轴的中部。该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的成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粘接溶液配制;(b)配制砂料;(c)模具中装填砂料;(d)芯模分段固化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芯模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开裂,质量稳定;能够加快水分蒸发,缩短了制模的周期;克服了传统芯模整体加热固化时间较长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较大的比模量、质量轻等特点,在压力容器成型、航空航天结构件制造、汽车轻量化制造等领域越来越受到青睐。可溶性芯模是复合材料缠绕成型的必不可要的一部分。进行复合材料缠绕用的可溶性芯模通常有石膏芯模、磷酸酯淀粉芯模、石英砂芯模等。相比于其他可溶性芯模,由石英砂和聚乙烯醇组成的可溶性芯模具有成本低、质量稳定、可以重复利用等特点。制作芯模一般选用可溶性芯模材料,芯模加热固化过程中会有水蒸气散发,传统的芯模的金属芯轴结构透气性差,造成水分蒸发慢、加热时间长,很容易造成可溶性芯模加热固化后出现开裂,导致芯模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及其成型方法,通过花键增加了与可溶性芯模的接触面积,确保可溶性芯模成型稳定可靠;前主轴设计成空心结构,花键上有通气孔,通过花键与主轴的空心孔连接,可以加快砂芯模内部的水分蒸发,确保芯模加热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主轴(1)、圆盖板(2)、前模体(3)、后模体(4)、花键(6)、后主轴(7),所述前模体(3)和后模体(4)可拆卸地连接,形成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n所述圆盖板(2)活动扣合于前盖板(3)的端部开口内,所述前主轴(1)套装于前盖板(3)的中心处,前主轴(1)位于壳体内的一端活动插接有后主轴(7),所述后主轴(7)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后模体(4)的端部开口处贴合连接的定位凸缘(71);/n所述花键(6)固定套接于前主轴(1)的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主轴(1)、圆盖板(2)、前模体(3)、后模体(4)、花键(6)、后主轴(7),所述前模体(3)和后模体(4)可拆卸地连接,形成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
所述圆盖板(2)活动扣合于前盖板(3)的端部开口内,所述前主轴(1)套装于前盖板(3)的中心处,前主轴(1)位于壳体内的一端活动插接有后主轴(7),所述后主轴(7)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后模体(4)的端部开口处贴合连接的定位凸缘(71);
所述花键(6)固定套接于前主轴(1)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主轴(1)为空心圆柱结构,所述后主轴(7)的端面中心处设置有插接柱(72),插接柱(72)活动插接于前主轴(1)的中心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6)通过位于圆周面内的螺钉(5)与前主轴(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6)的每个键齿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径向分布的通气孔(61),通气孔(61)与前主轴(1)的中心孔连通。


5.一种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溶性芯模模具结构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粘接溶液配制:将聚乙烯醇和热水按照重量比1.5:7的比例量取,将聚乙烯醇投入热水中,并不断搅拌至溶液呈现溶胶状;
(b)配制砂料(9):将石英砂和聚乙烯醇溶胶按照重量比100:8的比例量取,并充分搅拌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磊文茂永韩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