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木板粘合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506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0
一种建筑用木板粘合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喷胶腔、压合腔、收集腔,所述喷胶腔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箱体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上安装有穿过喷胶腔左端的喷头,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对木板进行自动进料、自动涂胶、自动压合、自动收集、自动储存等操作,人们只需进行上料操作即可,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完全不用担心粘合剂粘到操作人员的衣服上,干净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木板粘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木板粘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工地需要大量的木板来进行建筑,而需要的木板厚度不一,所以很多木板都需要人工粘合进行使用,而人工粘合不仅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粘合时会不小心把粘胶粘到人身上,使双手或衣服不好清洗,进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专利号为CN201810133037.X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木板打胶压力粘合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只能对木板进行自动涂胶,要两片涂胶的木板进行压合时还是需要人们手动将两块木板重叠后放置在压合装置下才能实现压合,并不能实现全自动压合,这样一来比起人工操作并不能提高多少效率,在此技术方案中也不能对压合后的木板进行自动收集和储存,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用木板粘合装置,能够对木板进行自动进料、自动涂胶、自动压合、自动收集、自动储存等操作,人们只需进行上料操作即可,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完全不用担心粘合剂粘到操作人员的衣服上,干净卫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建筑用木板粘合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喷胶腔、压合腔、收集腔,所述喷胶腔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箱体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上安装有穿过喷胶腔左端的喷头,所述泵体上安装有位于箱体外的第一导管,所述喷胶腔底部从左到右为从高到低的斜坡,所述喷胶腔底部设有连通压合腔的第一通料口,所述第一通料口左端设有阻挡槽,所述阻挡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至第一通料口处的阻挡板,所述阻挡板远离第一通料口一端和阻挡槽远离第一通料口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喷胶腔右端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箱体外的第二导管,所述第一通料口右端设有延伸至箱体外后与第二导管连通的第三导管,所述压合腔左端设有旋转口,所述压合腔内壁滑动连接有压合板,所述压合板右端固定安装有穿过压合腔右端后到达箱体外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位于箱体外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所述压合板与压合腔右端固定安装有环绕第一滑动杆的第三弹簧,所述箱体后端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穿过压合腔后端内壁后与压合腔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压合板和旋转口之间的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二开口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筒,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旋转板中心一端与第一滚筒贴合,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旋转板中心一端与第二滚筒贴合,所述旋转板内部对称设有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与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与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内部安装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二储液腔内部安装有第二海绵,所述第一海绵抵住第一滚筒,所述第二海绵抵住第二滚筒,所述压合腔内部设有连通收集腔的第二通料口,所述收集腔内部滑动连接有压料板,所述收集腔左端为拆卸盖,所述拆卸盖与箱体螺纹连接,所述压料板靠近拆卸盖一端固定安装有穿过拆卸盖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位于箱体外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所述压料板与拆卸盖之间固定安装有环绕第二滑动杆的第四弹簧,所述收集腔左端设有升降槽,所述收集腔内部设有穿过升降槽有延伸至箱体外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升降槽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顶部固定安装有伸入第二通料口内的挡块,所述收集腔底部设有容纳升降板的第一沉槽,所述第一沉槽前后两端设有容纳挡块的第二沉槽,所述箱体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收集腔内部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底部设有移动槽,所述升降板穿过移动槽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一端抵住压料板,所述箱体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升降槽前后两方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穿过箱体后与推板固定连接,挡块高度高于第一沉槽。该结构能够对两块木板进行自动进料、涂胶、压合、下料收集等操作,利用两液混合硬化胶即AB胶对木板进行分步骤涂胶压合。为了进一步完善,所述喷胶腔左端固定安装有位于喷头上方的红外开关。进一步完善,所述进料口左右两端设有压紧槽和送料槽,所述压紧槽滑动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靠近进料口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滚珠,所述推块远离进料口一端与压紧槽远离进料口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送料槽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进料口内的第三滚筒,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三滚筒前端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齿顶圆直径小于第三滚筒直径,所述第一齿轮远离进料口一方设有与送料槽前后两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远离进料口一端设有与送料槽底部内部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该结构能够对木板进行送料。进一步完善,所述旋转口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行程开关。进一步完善,所述推板靠近压料板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滚珠。进一步完善,所述旋转板分别设有连通第一储液腔的第一灌注口和连通第二储液腔的第二灌注口。一种建筑用木板粘合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一、进料:将第一块木板通过进料口送入,同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三滚筒转动,第三滚筒带动第一块木板进入喷胶腔内;二、喷胶液:当第一块木板遮挡红外开关时带动泵体启动,泵体带动胶液通过喷头喷出,胶液均匀喷洒在第一块木板上,多余的胶液通过第三导管和第二导管统一排出收集;三、喷固化液:通过第一灌注口向第一储液腔内灌固化液,通过第二灌注口向第二储液腔内灌水,随着第一块木板的向下运动第一块木板通过第一通料口进入压合腔,此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旋转板旋转°,旋转板旋转使第一滚筒将第一储液腔内部的固化液涂抹在第一块木板的喷胶面,在旋转板旋转的过程中,触碰第一行程开关使得红外开关关闭;四、胶合:当红外开关关闭时,通过进料口送入第二块木板时喷头不会对其进行喷胶,随后送入第二块木板,第二电机带动旋转板旋转°,第二滚筒推动第二块木板与第一块木板胶合;五:下料收集:当第二滚筒推动第二块木板与第一块木板到最大距离时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带动升降板下降至第一沉槽内,升降板下降带动挡块退出第二通料口,胶合后的木板下落在挡块顶部,此时压料板左侧抵住挡块,随后启动第二气缸推动压料板和胶合后的木板,使得胶合后的木板被挡块和压料板抵住,随后启动第一气缸上升带动挡块堵住第二通料口,此时升降板抵住胶合后的木板,完成收集。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对木板进行自动进料、自动涂胶、自动压合、自动收集、自动储存等操作,人们只需进行上料操作即可,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完全不用担心粘合剂粘到操作人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木板粘合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喷胶腔(20)、压合腔(34)、收集腔(16),所述喷胶腔(20)顶部设有进料口(40),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5)顶部固定安装有泵体(3),所述泵体(3)上安装有穿过喷胶腔(20)左端的喷头(6),所述泵体(3)上安装有位于箱体(1)外的第一导管(4),所述喷胶腔(20)底部从左到右为从高到低的斜坡,所述喷胶腔(20)底部设有连通压合腔(34)的第一通料口(9),所述第一通料口(9)左端设有阻挡槽(10),所述阻挡槽(10)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至第一通料口(9)处的阻挡板(8),所述阻挡板(8)远离第一通料口(9)一端和阻挡槽(10)远离第一通料口(9)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所述喷胶腔(20)右端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箱体(1)外的第二导管(38),所述第一通料口(9)右端设有延伸至箱体(1)外后与第二导管(38)连通的第三导管(37),所述压合腔(34)左端设有旋转口(12),所述压合腔(34)内壁滑动连接有压合板(62),所述压合板(62)右端固定安装有穿过压合腔(34)右端后到达箱体(1)外的第一滑动杆(36),所述第一滑动杆(36)位于箱体(1)外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35),所述压合板(62)与压合腔(34)右端固定安装有环绕第一滑动杆(36)的第三弹簧(13),所述箱体(1)后端安装有第二电机(59),所述第二电机(59)输出轴穿过压合腔(34)后端内壁后与压合腔(34)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9)输出轴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压合板(63)和旋转口(12)之间的旋转板(55),所述旋转板(55)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51)和第二开口(64),所述第一开口(51)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53),所述第三转轴(53)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筒(52),所述第二开口(64)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四转轴(57),所述第四转轴(57)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筒(58),所述第一开口(51)靠近旋转板(55)中心一端与第一滚筒(52)贴合,所述第二开口(64)靠近旋转板(55)中心一端与第二滚筒(58)贴合,所述旋转板(55)内部对称设有第一储液腔(65)和第二储液腔(66),所述第一储液腔(65)与第一开口(51)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66)与第二开口(64)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65)内部安装有第一海绵(54),所述第二储液腔(66)内部安装有第二海绵(56),所述第一海绵(54)抵住第一滚筒(52),所述第二海绵(56)抵住第二滚筒(58),所述压合腔(34)内部设有连通收集腔(16)的第二通料口(31),所述收集腔(16)内部滑动连接有压料板(21),所述收集腔(16)左端为拆卸盖(14),所述拆卸盖(14)与箱体(1)螺纹连接,所述压料板(21)靠近拆卸盖(14)一端固定安装有穿过拆卸盖(14)的第二滑动杆(18),所述第二滑动杆(18)位于箱体(1)外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19),所述压料板(21)与拆卸盖(14)之间固定安装有环绕第二滑动杆(18)的第四弹簧(17),所述收集腔(16)左端设有升降槽(24),所述收集腔(16)内部设有穿过升降槽(24)有延伸至箱体(1)外的升降板(29),所述升降板(29)与升降槽(24)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29)顶部固定安装有伸入第二通料口(31)内的挡块(32),所述收集腔(16)底部设有容纳升降板(29)的第一沉槽(23),所述第一沉槽(23)前后两端设有容纳挡块(32)的第二沉槽(22),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33),所述第一气缸(33)输出轴与升降板(29)固定连接,所述收集腔(16)内部设有推板(30),所述推板(30)底部设有移动槽(25),所述升降板(29)穿过移动槽(25)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29)一端抵住压料板(21),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升降槽(24)前后两方的第二支撑板(27),所述第二支撑板(27)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28),所述第二气缸(28)输出轴穿过箱体(1)后与推板(30)固定连接,挡块(32)高度高于第一沉槽(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木板粘合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内部从上到下分别设有喷胶腔(20)、压合腔(34)、收集腔(16),所述喷胶腔(20)顶部设有进料口(40),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5)顶部固定安装有泵体(3),所述泵体(3)上安装有穿过喷胶腔(20)左端的喷头(6),所述泵体(3)上安装有位于箱体(1)外的第一导管(4),所述喷胶腔(20)底部从左到右为从高到低的斜坡,所述喷胶腔(20)底部设有连通压合腔(34)的第一通料口(9),所述第一通料口(9)左端设有阻挡槽(10),所述阻挡槽(10)内部滑动连接有延伸至第一通料口(9)处的阻挡板(8),所述阻挡板(8)远离第一通料口(9)一端和阻挡槽(10)远离第一通料口(9)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所述喷胶腔(20)右端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箱体(1)外的第二导管(38),所述第一通料口(9)右端设有延伸至箱体(1)外后与第二导管(38)连通的第三导管(37),所述压合腔(34)左端设有旋转口(12),所述压合腔(34)内壁滑动连接有压合板(62),所述压合板(62)右端固定安装有穿过压合腔(34)右端后到达箱体(1)外的第一滑动杆(36),所述第一滑动杆(36)位于箱体(1)外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35),所述压合板(62)与压合腔(34)右端固定安装有环绕第一滑动杆(36)的第三弹簧(13),所述箱体(1)后端安装有第二电机(59),所述第二电机(59)输出轴穿过压合腔(34)后端内壁后与压合腔(34)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9)输出轴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压合板(63)和旋转口(12)之间的旋转板(55),所述旋转板(55)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51)和第二开口(64),所述第一开口(51)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53),所述第三转轴(53)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滚筒(52),所述第二开口(64)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四转轴(57),所述第四转轴(57)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筒(58),所述第一开口(51)靠近旋转板(55)中心一端与第一滚筒(52)贴合,所述第二开口(64)靠近旋转板(55)中心一端与第二滚筒(58)贴合,所述旋转板(55)内部对称设有第一储液腔(65)和第二储液腔(66),所述第一储液腔(65)与第一开口(51)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66)与第二开口(64)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65)内部安装有第一海绵(54),所述第二储液腔(66)内部安装有第二海绵(56),所述第一海绵(54)抵住第一滚筒(52),所述第二海绵(56)抵住第二滚筒(58),所述压合腔(34)内部设有连通收集腔(16)的第二通料口(31),所述收集腔(16)内部滑动连接有压料板(21),所述收集腔(16)左端为拆卸盖(14),所述拆卸盖(14)与箱体(1)螺纹连接,所述压料板(21)靠近拆卸盖(14)一端固定安装有穿过拆卸盖(14)的第二滑动杆(18),所述第二滑动杆(18)位于箱体(1)外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19),所述压料板(21)与拆卸盖(14)之间固定安装有环绕第二滑动杆(18)的第四弹簧(17),所述收集腔(16)左端设有升降槽(24),所述收集腔(16)内部设有穿过升降槽(24)有延伸至箱体(1)外的升降板(29),所述升降板(29)与升降槽(24)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29)顶部固定安装有伸入第二通料口(31)内的挡块(32),所述收集腔(16)底部设有容纳升降板(29)的第一沉槽(23),所述第一沉槽(23)前后两端设有容纳挡块(32)的第二沉槽(22),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33),所述第一气缸(33)输出轴与升降板(29)固定连接,所述收集腔(16)内部设有推板(30),所述推板(30)底部设有移动槽(25),所述升降板(29)穿过移动槽(25)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29)一端抵住压料板(21),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升降槽(24)前后两方的第二支撑板(27),所述第二支撑板(27)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28),所述第二气缸(28)输出轴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元叶洋帆付定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