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236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系统由设备底座(1)、设备本体(2)、排污管(3)、下气室(4)、导流板(5)、负高压电场区(6)、热风保护系统(7)、余热回收系统(8)、余热利用系统(9)、排放口(10)组成,其中设备本体安装于设备底座上;排污管、导流板安装于设备本体下气室;负高压电场区位于设备本体中段;热风保护系统安装于负高压电场区,保护电场绝缘瓷瓶结露;余热回收系统横穿负高压电场区;余热利用系统安装于设备本体侧面;排放口安装于设备本体正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烟气除尘、有色烟羽治理集尘化设计,低能耗的针对不同工况做到节能减排,实现稳定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湿法烟气除尘
,具体涉及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适用于有色烟羽治理工艺。
技术介绍
对气体污染物的处理是当前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典型的是燃烧装置的烟气处理,无论是燃油、燃气、燃煤锅炉或燃汽轮机、内燃机排放的烟气,以及食品、药品、化工产品等行业的污染性气体的排放,都需要将气体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将洁净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近年来,气体处理涌现出许多新方法,主要有干法、半干法、湿法等,装置有流化床、喷淋塔、鼓泡床、水床等多种多样,原理、结构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所有湿法处理装置的原理都是让处理液体与被处理气体充分、有效接触,并保持一定时间,同时要解决气体或液体中的杂质、固形物或不洁物对运行的影响,保证设备的连续稳定运行。中国专利申请CN207056301U公开一种高效多级旋叶式动态液膜处理烟气装置,其包括圆柱形塔体和中心转轴,中心转轴贯穿式安装在塔内的中心位置,塔体的顶端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变频驱动装置,变频驱动装置带动中心转轴旋转;塔体的底端设有倒锥形排渣区;塔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除尘区、脱硫区和脱水区,三区贯通,脱硫区内设有至少上下两级旋叶式装置,脱硫区内的每级旋叶式装置均设在中心转轴上,脱水区内设有至少一级旋叶式装置,脱水区与烟气出口管相通。现有处理装置的设备体积和投资都偏大,生产需要期望能开发出设备占地小、功能全、连续运行稳定,运行费用低、适应性广、投资少、效率高的气体处理设备。同时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升,尾气排放指标越来越高,需满足超净化除尘的同时,协同治理有色烟羽成为迫在眉睫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而现有设备无法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适用于有色烟羽治理工艺系统,主要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钢铁厂炼铁高炉冲渣尾气、湿法熄焦泛气、钢铁厂炼钢连铸尾气、钢铁厂焖坑尾气等烟气排放系统。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其包括设备底座、设备本体、排污管、下气室、导流板、负高压电场区、热风保护系统、余热回系统、余热利用系统、排放口;设备本体安装于设备底座上;排污管、导流板安装于设备本体下气室;负高压电场区位于设备本体中段;热风保护系统安装于负高压电场区,保护电场绝缘瓷瓶结露;余热回收系统横穿负高压电场区;余热利用系统安装于设备本体侧面;排放口安装于设备本体正上方。其中,设备底座使用螺栓固定在现场基础上,下气室安装于设备本体下部;排污管安装于下气室下部。导流板安装于下气室底部。更进一步地,负高压电场区、热风保护系统、余热回收系统安装于设备本体中部;余热利用系统安装于负高压电场区上端。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启动前,先开启热风保护系统,待热风保护系统温度达到设计温度值并稳定,在绝缘瓷瓶形成结露保护后,进行步骤2的操作流程;步骤2,打开下气室,待处理烟气进入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之后,烟气经导流板改变烟气流动状态,使烟气均匀通过负高压电场区;步骤3,开启余热回收系统,对烟气余热经行回收,烟气与空气冷热交换降温,降温过程中析出湿法烟气中的蒸发水;步骤4,开启负高压电场区,负高压放电过程中,释放大量电荷,电荷朝负高压电场区中的极板运动过程中,吸附湿法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析出的冷凝水等污染物一起朝极板运动,在极板上形成水膜流到下气室,经排污管排放,达到减排目的;步骤5,开启余热利用系统,在余热回收系统中对烟气降温过程中,环境空气温度升高,升温后的环境空气通过余热利用系统降低湿法烟气的相对湿度,保障湿法烟气排放过程中与大气冷热交换时不结露,保障脱除烟羽视觉污染。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解决了传统除尘、有色烟羽治理等工段的分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除尘不达标、有色烟羽治理不彻底、能耗高、工况运行不稳定等缺陷。2、将烟气除尘、有色烟羽治理集尘化设计,低能耗的针对不同工况做到节能减排,实现稳定可靠运行的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3、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烟气余热回收的同时,负高压静电去除烟气中的污染物,再余热利用后排放,有效去除烟气中的蒸发水、有机盐等污染物。系统能耗低、集成化后造价低、污染物捕集率较传统设备高出30%,做到真正的节能减排。4、本专利技术的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结构简化,各个组件之间配合稳定良好,运行成本较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示意图。图3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设备底座1、设备本体2、排污管3、下气室4、导流板5、负高压电场区6、热风保护系统7、余热回收系统8、余热利用系统9、排放口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地,不应当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仅仅限制至下述具体结构或部件或具体参数。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系统为新型EAS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EAS(ElectricalAgglomerationSystem)),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中的下气室设有烟气进风口,烟气通过系统风机经下气室进风口进入系统,在导流板作用下改变烟气流动方向,烟气在系统空腔内均匀分布上升,分布均匀的烟气进入负高压电场区,经由余热回收系统中的风机鼓入环境空气对烟气间接降温,烟气降温过程中析出蒸发水及有机盐等污染物,同时负高压电源对电场做工,电场区内散发大量电荷,电荷带着烟气中的污染物运动到收尘板被收集,净化后的烟气处于饱和状态,这时将余热回收系统鼓入在烟气降温过程中被升温的环境空气与净化后的烟气混合后排放,降低烟气的相对含湿量,保证烟气在排放时满足超低排放的同时,回收烟气中的蒸发水,节能减排,消除视觉污染。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其由设备底座1、设备本体2、排污管3、下气室4、导流板5、负高压电场区6、热风保护系统7、余热回收系统8、余热利用系统9、排放口10组成。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从外观上如图1所示,在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周边设置有防护栏,用于维护人员或生产人员监控设备的运转;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总高为H,其上的混合烟气出口为H2(锥高),混合烟气出口为L1(长度)*W1(宽度),直段高度为H1,设备底座1的最长边为L、宽度为W。冷空气从冷空气进口进入,经过混合之后,从热空气出口排出。在本专利技术的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中,使用螺栓将设备底座固定在现场基础上,静电凝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其由设备底座(1)、设备本体(2)、排污管(3)、下气室(4)、导流板(5)、负高压电场区(6)、热风保护系统(7)、余热回收系统(8)、余热利用系统(9)、排放口(10)组成,其中设备本体(2)安装于设备底座(1)上;排污管(3)、导流板(5)安装于设备本体下气室;负高压电场区(6)位于设备本体中段;热风保护系统(7)安装于负高压电场区,保护电场绝缘瓷瓶结露;余热回收系统(8)横穿负高压电场区;余热利用系统(9)安装于设备本体侧面;排放口(10)安装于设备本体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其由设备底座(1)、设备本体(2)、排污管(3)、下气室(4)、导流板(5)、负高压电场区(6)、热风保护系统(7)、余热回收系统(8)、余热利用系统(9)、排放口(10)组成,其中设备本体(2)安装于设备底座(1)上;排污管(3)、导流板(5)安装于设备本体下气室;负高压电场区(6)位于设备本体中段;热风保护系统(7)安装于负高压电场区,保护电场绝缘瓷瓶结露;余热回收系统(8)横穿负高压电场区;余热利用系统(9)安装于设备本体侧面;排放口(10)安装于设备本体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设备底座(1)使用螺栓固定在现场基础上,下气室(4)安装于设备本体(2)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污管(3)安装于下气室(4)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流板(5)安装于下气室(4)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静电凝并和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负高压电场区(6)、热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迁君王美华周书山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九鼎昊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