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32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包括膜元件支撑板,膜元件支撑板包括四周的边条和位于边条内的导流板,所述膜元件支撑板的边条处设有若干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若干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高度方向和膜元件支撑板的板面垂直,出水管的高度高于膜元件支撑板厚度,出水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出水孔,边条上设有若干将导流板两侧均和出水孔连通的总汇水口,所述导流板为网板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若干片膜片叠合后,各个膜片的出水管连通形成一出水通道,无需再套接软管,组装方便快捷,且膜片之间通过间隔条间隔后压紧即可,不会存在脱落老化等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导流板处变成网板结构,有效降低了成本,且增加了膜的汇水通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板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
技术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实用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相对于传统生化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MB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的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平板膜元件是MBR膜生物反应器中重要核心元件,而支撑板又是平板膜元件的重要核心部件,现在技术中平板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出水管的高度方向和平板膜支撑板的板面方向平行,软管连接在出水管上将出水汇集,软管连接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插接不方便,费时费力,而是,软管容易老化,三是软管容易脱落;(2)支撑板较厚,支撑板构成膜元件的主要成本构成,造成膜元件成本过高,且膜汇水通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在膜元件支撑板两侧设置导流布和滤膜后形成膜片,将若干片膜片叠合后,各个膜片的出水管连通形成一出水通道,无需再套接软管,组装方便快捷,且膜片之间通过间隔条间隔后压紧即可,不会存在软管脱落老化等情况。本专利技术中将导流板处变成网板结构,有效降低了成本,且增加了膜的汇水通量。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包括膜元件支撑板,膜元件支撑板包括四周的边条和位于边条内的导流板,所述膜元件支撑板的边条处设有若干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若干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高度方向和膜元件支撑板的板面垂直,出水管的高度高于膜元件支撑板厚度,出水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出水孔,边条上设有若干将导流板两侧均和出水孔连通的总汇水口,所述导流板为网板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膜元件支撑板为方形板,凸耳有两个且两个凸耳分别位于膜元件支撑板的侧顶部边条处。利于气流从出水管处排出,位于膜元件支撑板外的滤膜不易损坏。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由两层斜条网构成,两层斜条网的倾斜方向分别和方形板的两对角线方向平行,所述两层斜条网一体注塑成型。将两侧的水向出水孔处汇集,形成多孔径全流道结构形式,最大限度的提升汇水通量。进一步地,所述两层斜条网均由平行布置的一号斜条和二号斜条间隔布置组成,一号斜条的粗度大于二号斜条。斜条粗细高低间隔布置使得:1、保证膜面接触点不在一个平面上,增加膜面内部面的高差,形成更多的储水空间,2、高低不同还可以在抽吸过程中外侧曝气冲刷起到震动作用,在不抽吸的时候低差位在两侧高差位斜条的支撑下回弹,形成震动,减少膜面污泥结块,3、粗细不同是采用细斜条减少筋条平面投影面积,增大筋条之间的空间,保证足够的储水,采用粗斜条起到加强作用。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斜条和二号斜条均为半圆愣筋结构,所述半圆愣筋的弧形面朝向膜元件支撑板外侧。膜元件支撑板和膜面的接触面积小,过水阻力小,同时分开两侧膜面,避免膜面负压吸附黏连。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焊接块。用于把膜元件支撑外侧的导流布点焊在膜元件支撑板上,增加导流布和膜元件支撑板的结合牢度。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总汇水口处。减少水流涡旋助力,提高水流顺畅性,保障出水量要求。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伸缩缝,所述伸缩缝和膜元件支撑板侧边平行。保障一次注塑成型和二次热熔焊接后材料的热涨冷缩空间,保证整张膜元件支撑板的平整度。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一端设有环形凹槽,另一端设有用于卡入环形凹槽的环形凸块。利于将两片平板膜支撑膜对接,不易移位,且两片平板膜支撑膜插接方便快捷,不易漏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垫。密封效果好,不易漏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在膜元件支撑板两侧设置导流布和滤膜后形成膜片,将若干片膜片叠合后,各个膜片的出水管连通形成一出水通道,无需再套接软管,组装方便快捷,且膜片之间通过间隔条间隔后压紧即可,不会存在软管脱落老化等情况。2、本专利技术中将导流板处变成网板结构,有效降低了成本,且增加了膜的汇水通量。3、本专利技术中两层斜条网构成,两层斜条网的倾斜方向分别和方形板的两对角线方向平行,将两侧的水向出水孔处汇集,形成多孔径全流道结构形式,最大限度的提升汇水通量。4、本专利技术中斜条粗细高低间隔布置使得:1、保证膜面接触点不在一个平面上,增加膜面内部面的高差,形成更多的储水空间,2、高低不同还可以在抽吸过程中外侧曝气冲刷起到震动作用,在不抽吸的时候低差位在两侧高差位斜条的支撑下回弹,形成震动,减少膜面污泥结块,3、粗细不同是采用细斜条减少筋条平面投影面积,增大筋条之间的空间,保证足够的储水,采用粗斜条起到加强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出水管处的放大图;图4为斜条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包括膜元件支撑板1,膜元件支撑板1包括四周的边条2和位于边条2内的导流板3,膜元件支撑板1的边条2处设有若干凸耳4,膜元件支撑板1为方形板,凸耳4有两个且两个凸耳4分别位于膜元件支撑板1的侧顶部边条处。凸耳4上设有若干出水管5,出水管5的高度方向和膜元件支撑板1的板面垂直,出水管5的高度高于膜元件支撑板1厚度,出水管5一端设有环形凹槽5.1,另一端设有用于卡入环形凹槽5.1的环形凸块5.2,环形凹槽5.2内设有密封垫5.3。出水管5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出水孔6,边条2上设有若干将导流板3两侧均和出水孔6连通的总汇水口7,导流板3为网板结构,导流板3由两层斜条网8构成,两层斜条网8的倾斜方向分别和方形板的两对角线方向平行,两层斜条网8一体注塑成型,两层斜条网8均由平行布置的一号斜条8.1和二号斜条8.2间隔布置组成,一号斜条8.1的粗度大于二号斜条8.2,一号斜条8.1和二号斜条8.2均为半圆愣筋结构,半圆愣筋的弧形面朝向膜元件支撑板1外侧;导流板3上设有若干焊接块9,导流板3上设有若干缺口10,缺口10位于总汇水口7处;导流板3上设有若干伸缩缝11,伸缩缝11和膜元件支撑板1侧边平行。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元件支撑板,膜元件支撑板包括四周的边条和位于边条内的导流板,所述膜元件支撑板的边条处设有若干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若干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高度方向和膜元件支撑板的板面垂直,出水管的高度高于膜元件支撑板厚度,出水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出水孔,边条上设有若干将导流板两侧均和出水孔连通的总汇水口,所述导流板为网板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元件支撑板,膜元件支撑板包括四周的边条和位于边条内的导流板,所述膜元件支撑板的边条处设有若干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若干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高度方向和膜元件支撑板的板面垂直,出水管的高度高于膜元件支撑板厚度,出水管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出水孔,边条上设有若干将导流板两侧均和出水孔连通的总汇水口,所述导流板为网板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元件支撑板为方形板,凸耳有两个且两个凸耳分别位于膜元件支撑板的侧顶部边条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由两层斜条网构成,两层斜条网的倾斜方向分别和方形板的两对角线方向平行,所述两层斜条网一体注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后可形成出水通道的平板膜支撑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斜条网均由平行布置的一号斜条和二号斜条间隔布置组成,一号斜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元朱江王一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千里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