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22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大底的顶面外周边上设置有侧裙,侧裙与大底之间形成容纳腔,中底与容纳腔相匹配,中底位于容纳腔内,大底的底面前掌部设置有前耐磨垫,前耐磨垫上设置有前卡槽,前卡槽与前掌部相匹配,前耐磨垫通过前卡槽包裹在前掌部上,大底的底面后跟部设置有后耐磨垫,后耐磨垫上设置有后卡槽,后卡槽与后跟部相匹配,后耐磨垫通过后卡槽包裹在后跟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前耐磨垫对大底的前掌部进行定型保护,而采用后耐磨垫对大底的后跟部进行定型保护,提高整个鞋底的结构稳定性,使得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也更好,而且前耐磨垫和后耐磨垫可以分别提高鞋底的前掌部、后跟部的耐磨性能,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鞋底
本技术属于鞋底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鞋底。
技术介绍
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物品之一,也是一种古老的工具;鞋的出现让我们爬的更高,走得更远。现在,鞋的作用已经不再局限于保护皮肤和取暖,它还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更多的活动,超越极限。鞋底是鞋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面上的鞋底的种类较多,但现有的鞋底在使用中前掌部和后跟部很容易磨损,影响整个鞋子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耐磨鞋底的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采用前耐磨垫对大底的前掌部进行定型保护,而采用后耐磨垫对大底的后跟部进行定型保护,提高整个鞋底的结构稳定性,使得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感也更好,而且前耐磨垫和后耐磨垫可以分别提高鞋底的前掌部、后跟部的耐磨性能,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其特征在于:大底的顶面外周边上设置有侧裙,侧裙与大底之间形成容纳腔,中底与容纳腔相匹配,中底位于容纳腔内,大底的底面前掌部设置有前耐磨垫,前耐磨垫上设置有前卡槽,前卡槽与前掌部相匹配,前耐磨垫通过前卡槽包裹在前掌部上,大底的底面后跟部设置有后耐磨垫,后耐磨垫上设置有后卡槽,后卡槽与后跟部相匹配,后耐磨垫通过后卡槽包裹在后跟部上。进一步,前耐磨垫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防滑块,通过防滑块的设计增加鞋底前掌部的防滑性能,避免鞋底在使用时打滑。进一步,大底的底面足弓部均匀设置有加强肋条,通过加强肋条的设计可以提高鞋底的结构稳定性,使得足弓部坚硬,有效防止鞋底断裂,使得足弓部能够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鞋底的承力效果。进一步,后耐磨垫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防滑条,防滑条为波纹状结构,通过防滑条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而且防滑条与防滑块配合,分别对鞋底的前掌部、后跟部进行防滑处理,符合使用者脚部与鞋底之间的受力情况,防滑面积大,使得鞋底的防滑效果好,而且防滑条为波纹状的结构使得鞋底外形更美观,并且波纹状可以增大鞋底后跟部与地面的面积,提高鞋底抓地力的作用,防滑效果更佳。进一步,前耐磨垫和后耐磨垫的材料均为聚氨酯材料,中底的材料为ETPU材料,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的前耐磨垫和后耐磨垫的耐磨性能好,质量轻,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减震、防滑性能,采用ETPU材料制作的中底的减震性能好,而且不易变形,对脚部提供足够的支撑,让使用者的脚部受力平衡,提高鞋底的使用舒适度。进一步,前耐磨垫与前掌部之间、后耐磨垫与后跟部之间均采用编织线编织固定,采用编织线编织固定可以有效确保前耐磨垫与前掌部、后耐磨垫与后跟部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前耐磨垫、后耐磨垫与大底之间不易分离。进一步,前耐磨垫与前掌部的接触面、后耐磨垫与后跟部的接触面均涂覆有胶水,将前耐磨垫与前掌部的接触面、后耐磨垫与后跟部的接触面之间均匀涂覆胶水的设计,可以增加前耐磨垫与前掌部、后耐磨垫与后跟部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使得前耐磨垫、后耐磨垫与大底之间不易裂开,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前耐磨垫上的前卡槽将大底的前掌部包裹,而后耐磨垫上的后卡槽将大底的后跟部包裹,前耐磨垫对大底的前掌部进行定型保护,而采用后耐磨垫对大底的后跟部进行定型保护,提高鞋底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而且该结构设计可以便于前耐磨垫、后耐磨垫与大底之间的实际安装,并且通过前耐磨垫和后耐磨垫可以提高鞋底前掌部、后跟部的耐磨性能,使得鞋底不易出现损坏,同时该设计将前掌部的两侧面、后跟部的两侧面同时包裹,对前掌部的两侧面、后跟部的两侧面进行保护遮挡,防止鞋底侧面的严重磨损,有效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前耐磨垫底面上的防滑块和后耐磨垫底面上的防滑条的设计可以提高鞋底的前掌部、后跟部的防滑性能,使得鞋底具备出色的抓地能力,使用时更不易打滑,同时由于防滑块和防滑条均为凸起结构,可以使得鞋底的承力效果更佳,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使得鞋底的使用舒适度更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耐磨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中大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大底;2-中底;3-侧裙;4-容纳腔;5-前掌部;6-后跟部;7-足弓部;8-前耐磨垫;9-前卡槽;10-后耐磨垫;11-后卡槽;12-防滑块;13-加强肋条;14-防滑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耐磨鞋底,包括大底1和中底2,大底1的顶面外周边上设置有侧裙3,侧裙3与大底1之间形成容纳腔4,中底2与容纳腔4相匹配,中底2位于容纳腔4内,大底1的底面前掌部5设置有前耐磨垫8,前耐磨垫8上设置有前卡槽9,前卡槽9与前掌部5相匹配,前耐磨垫8通过前卡槽9包裹在前掌部5上,大底1的底面后跟部6设置有后耐磨垫10,后耐磨垫10上设置有后卡槽11,后卡槽11与后跟部6相匹配,后耐磨垫10通过后卡槽11包裹在后跟部6上。前耐磨垫8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防滑块12,通过防滑块12的设计增加鞋底前掌部5的防滑性能,避免鞋底在使用时打滑。大底1的底面足弓部7均匀设置有加强肋条13,通过加强肋条13的设计可以提高鞋底的结构稳定性,使得足弓部7坚硬,能够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鞋底的承力效果。后耐磨垫10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防滑条14,防滑条14为波纹状结构,通过防滑条14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而且防滑条14与防滑块12配合,分别对鞋底的前掌部5、后跟部6进行防滑处理,符合使用者脚部与鞋底之间的受力情况,防滑面积大,使得鞋底的防滑效果好,而且防滑条14为波纹状的结构使得鞋底外形更美观,并且波纹状可以增大鞋底后跟部6与地面的面积,提高鞋底抓地力的作用,防滑效果更佳。前耐磨垫8和后耐磨垫10的材料均为聚氨酯材料,中底2的材料为ETPU材料,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的前耐磨垫8和后耐磨垫10的耐磨性能好,质量轻,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减震、防滑性能,采用ETPU材料制作的中底2的减震性能好,而且不易变形,对脚部提供足够的支撑,让使用者的脚部受力平衡,提高鞋底的使用舒适度。前耐磨垫8与前掌部5之间、后耐磨垫10与后跟部6之间均采用编织线编织固定,采用编织线编织固定可以有效确保前耐磨垫8与前掌部5、后耐磨垫10与后跟部6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前耐磨垫8、后耐磨垫10与大底1之间不易分离。前耐磨垫8与前掌部5的接触面、后耐磨垫10与后跟部6的接触面均涂覆有胶水,将前耐磨垫8与前掌部5的接触面、后耐磨垫10与后跟部6的接触面之间均匀涂覆胶水的设计,可以增加前耐磨垫8与前掌部5、后耐磨垫10与后跟部6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使得前耐磨垫8、后耐磨垫10与大底1之间不易裂开,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顶面外周边上设置有侧裙,所述侧裙与所述大底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中底与所述容纳腔相匹配,所述中底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大底的底面前掌部设置有前耐磨垫,所述前耐磨垫上设置有前卡槽,所述前卡槽与所述前掌部相匹配,所述前耐磨垫通过所述前卡槽包裹在所述前掌部上,所述大底的底面后跟部设置有后耐磨垫,所述后耐磨垫上设置有后卡槽,所述后卡槽与所述后跟部相匹配,所述后耐磨垫通过所述后卡槽包裹在所述后跟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顶面外周边上设置有侧裙,所述侧裙与所述大底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中底与所述容纳腔相匹配,所述中底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大底的底面前掌部设置有前耐磨垫,所述前耐磨垫上设置有前卡槽,所述前卡槽与所述前掌部相匹配,所述前耐磨垫通过所述前卡槽包裹在所述前掌部上,所述大底的底面后跟部设置有后耐磨垫,所述后耐磨垫上设置有后卡槽,所述后卡槽与所述后跟部相匹配,所述后耐磨垫通过所述后卡槽包裹在所述后跟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耐磨垫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防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磨鞋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宓可钧周邦毕道成裘文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禾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