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科,顾名思义,是进行介入诊疗的科室;它是一门新兴学科,并且发展迅速。现今介入科与内科、外科及临床科室相比,特点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通过人体原有腔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局部病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科室;根据其技术可以分为血管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按治疗范围又可以分为肿瘤介入、非肿瘤介入、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妇科介入、骨骼肌肉介入等;由于不同于外科的开刀手术,也不是内科仅仅用药,其临床应用范围较广,能治疗多种内科无法治疗的疾病。相对于外科开刀更加无创,已经在疾病治疗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给病人进行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时,需要先固定患者的手臂,使患者的手臂张开,通过穿刺针先刺入患者的手腕的桡动脉,然后卸下注射器,再插入导丝,现有的穿刺针主要由针体、针柄和针芯构成,针柄体积比较小,这样手捏针柄很容易脱落,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血管介入导管治疗时,因为导管比较长,需要进行固定,现有的装置虽能固定导管,但不能精准的定位固定,且导管较为脆弱,不能根据恒定的夹持力进行固定,也不能辅助患者手臂进行张开以及对手腕处固定;为此设计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可使患者的手臂张开,且能固定患者的手臂,方便医生操作以及顺利患者进行治疗,且还能精准的定位,对导管进行恒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下端表面右侧后端安装有可前后摆动的长支撑板(4),所述床板(1)下端表面的中部左侧滑动连接有可随着长支撑板(4)前后摆动时进行左右移动的回收箱(10),所述床板(1)下端表面前侧左端安装有可随回收箱(10)左右移动而向下端呈梯形状开展或合拢的收纳箱;所述长支撑板(4)上端表面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固定板(31),所述长支撑板(4)内部安装有可同时控制固定板(31)前后滑动和长支撑板(4)水平摆动的结构;所述固定板(31)上端表面前后两侧滑动连接有多个可同步向内侧移动的方滑块(33),所述方滑块(33)上端表面分别铰接有可随方滑块(33)停止而向内侧翻转的弧形杆(40);所述固定板(31)内壁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一滑箱(54),所述第一滑箱(54)上端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安装箱(75),所述第一安装箱(75)左端安装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二安装箱(80),所述第二安装箱(80)下端左侧安装有可左右摆动的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安装箱(80)下端右侧安装有可左右摆动且具有恒定夹持力的第二夹持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下端表面右侧后端安装有可前后摆动的长支撑板(4),所述床板(1)下端表面的中部左侧滑动连接有可随着长支撑板(4)前后摆动时进行左右移动的回收箱(10),所述床板(1)下端表面前侧左端安装有可随回收箱(10)左右移动而向下端呈梯形状开展或合拢的收纳箱;所述长支撑板(4)上端表面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固定板(31),所述长支撑板(4)内部安装有可同时控制固定板(31)前后滑动和长支撑板(4)水平摆动的结构;所述固定板(31)上端表面前后两侧滑动连接有多个可同步向内侧移动的方滑块(33),所述方滑块(33)上端表面分别铰接有可随方滑块(33)停止而向内侧翻转的弧形杆(40);所述固定板(31)内壁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一滑箱(54),所述第一滑箱(54)上端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安装箱(75),所述第一安装箱(75)左端安装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二安装箱(80),所述第二安装箱(80)下端左侧安装有可左右摆动的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二安装箱(80)下端右侧安装有可左右摆动且具有恒定夹持力的第二夹持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支撑板(4)右端安装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一手柄(18),所述第一手柄(18)左端表面固定连接有长导杆(114),所述长导杆(114)滑动连接在长支撑板(4)内壁,所述长导杆(114)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圆套(19),所述圆套(19)左端表面前后两侧分别铰接有多个向外侧左端倾斜的第一小连杆(20),所述第一小连杆(20)外侧分别铰接有长挡板(21),所述长挡板(21)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长支撑板(4)内壁,所述长挡板(21)上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卡条(24),所述长支撑板(4)上端表面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与卡条(24)相配合的卡块(25),所述卡块(25)上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固定板(31)下端表面;所述长导杆(114)左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箭头隔板(26),所述长支撑板(4)左端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直齿轮(30),第一直齿轮(30)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床板(1)下端表面,所述第一直齿轮(30)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与箭头隔板(26)相配合的锁板(27),两个锁板(27)内侧表面上端分别开设有与第一直齿轮(30)相配合的齿槽;所述锁板(27)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长支撑板(4)内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支撑板(4)下端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主动大直齿轮(5),所述主动大直齿轮(5)左端啮合有从动小直齿轮(6),所述从动小直齿轮(6)下端同轴固接有从动大直齿轮(7),所述从动大直齿轮(7)前端带连接有宽直齿轮(8),所述宽直齿轮(8)外表面前端上侧啮合有直齿条(9),所述直齿条(9)固定连接在回收箱(10)后端表面上侧,所述回收箱(10)滑动连接在床板(1)下端表面,所述回收箱(10)前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键形滑槽,所述键形滑槽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导杆(11),所述第一导杆(11)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收纳箱后端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包括第一收纳箱(12)、第二收纳箱(13)和封板(14),所述封板(14)上端表面固定连接在床板(1)下端表面,所述封板(14)前后两端表面中部分别铰接有第三连杆(17),所述第三连杆(17)另端分别铰接在第二收纳箱(13)左右两端表面后侧,所述封板(14)左右两端表面右端分别铰接有与第三连杆(17)相互平行的第二连杆(16),所述第二连杆(16)中部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二收纳箱(13)前后两端表面中部,所述第二收纳箱(13)左右两端表面右侧分别铰接有与第二连杆(16)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杆(15),所述第一连杆(15)下端分别铰接在第一收纳箱(12)前后两端表面右侧,所述第二连杆(16)下端分别铰接在第一收纳箱(12)前后两端表面中部,所述第一导杆(11)前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第一收纳箱(12)后端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1)上端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粗螺纹杆(112),所述粗螺纹杆(112)前后两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32),所述粗螺纹杆(112)外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粗螺纹筒(42),所述粗螺纹杆(112)外表面内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粗螺纹筒(34),所述第一粗螺纹筒(34)分别转动连接在方滑块(33)内壁,所述方滑块(33)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卡板(37),所述第一粗螺纹筒(34)外表面上端分别开设有与卡板(37)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板(37)前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四导杆(36),所述方滑块(33)前后两端表面分别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长滑板(35),所述长滑板(35)左端表面分别开设有与第四导杆(36)相配合的V形滑槽;所述方滑块(33)上端表面分别铰接有弧形杆(40),所述弧形杆(40)外侧分别铰接有第二小连杆(41),所述第二小连杆(41)另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二粗螺纹筒(42)外表面上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血管介入用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1)上端表面右侧后端转动连接有粗定位手柄(44),粗定位手柄(44)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齿圈(45),齿圈(45)外表面左端啮合有第二直齿轮(48),第二直齿轮(48)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49),第一伸缩杆(49)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固定板(31)内壁,所述第一伸缩杆(49)外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0),第一锥齿轮(50)前端下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51),第二锥齿轮(51)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52),第一螺纹杆(52)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筒(53),所述第一螺纹筒(53)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第一滑箱(54)内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森,袁欣,管生,郭新宾,范锋,王彩鸿,李冬冬,刘朝,陈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