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视网膜脱落复位术后护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术后护理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视网膜脱落复位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视网膜脱落可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力丧失,甚至眼球萎缩。不得不摘除眼球,一旦发现视网膜脱落,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手术复位,将视力损伤降低到较小,否则,若视网膜脱落病程太久,视网膜营养丧失,视细胞变性坏死,即使手术成功,视功能也会造成损伤;气体和硅油均比水轻,具有上浮力,且表面张力高疏水性,利用气体和硅油这些特性顶压和封闭视网膜裂孔,可对患者视网膜进行恢复治疗,患者在术后早期要严格限制体位,尽量少下床活动,护理时通常根据患者裂口的位置,使患者保持不同的体位,若是上方的视网膜脱离,需要保持俯卧位,若是下方的视网膜脱离及4~8点方位的裂孔,患者需要保持头低位,及患者俯卧,胸部垫高,呈胸高头低的倒置头位尽量要保持更低的姿势,在低头的时候要尽量把头垂到很低的位置,术后初期为了便于患者保持俯卧位,医护人员通常使用头部固定装置对患者头部进行定位,但现有的头部固定装置,需要将其固定在床上使用,拆卸不方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视网膜脱落复位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左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转动槽(2),转动槽(2)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传动轴(3),传动轴(3)上固定有上端伸出转动槽(2)的摆动块(4),摆动块(4)右侧开设有开口朝右且上端与外部连通的放置槽(5),放置槽(5)下侧壁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压槽(6),两个压槽(6)底面分别经压簧(7)连接有上端伸出压槽(6)的支撑杆(8),两个支撑杆(8)上端分别设有弧形的托板(9),摆动块(4)内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槽(10),弧形槽(10)内滑动连接有弧形齿条(11),弧形齿条(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网膜脱落复位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左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转动槽(2),转动槽(2)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传动轴(3),传动轴(3)上固定有上端伸出转动槽(2)的摆动块(4),摆动块(4)右侧开设有开口朝右且上端与外部连通的放置槽(5),放置槽(5)下侧壁上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压槽(6),两个压槽(6)底面分别经压簧(7)连接有上端伸出压槽(6)的支撑杆(8),两个支撑杆(8)上端分别设有弧形的托板(9),摆动块(4)内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开口朝上的弧形槽(10),弧形槽(10)内滑动连接有弧形齿条(11),弧形齿条(11)上端伸出弧形槽(10)且设有弧形的压板(12);
所述的床板(1)上开设有位于转动槽(2)前方且左右方向的传动槽(13),传动轴(3)上同轴固定有位于传动槽(13)内的主动带轮(14),传动槽(13)内转动连接有位于传动轴(3)右方且前后轴向的转轴(15),转轴(15)上同轴固定有从动带轮(16),主动带轮(14)与从动带轮(16)经楔形带(17)连接,转轴(15)左端同轴固定有不完全齿轮(18),床板(1)上开设有上下贯通且位于转动槽(2)右方的摆动槽(19),摆动槽(19)内左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连接轴(20),连接轴(20)上固定有推板(21),连接轴(20)前端插入传动槽(13)内且经导向键滑动连接有可与不完全齿轮(18)啮合的连接齿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网膜脱落复位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1)前端固定有与传动轴(3)同轴的传动箱(23),传动箱(23)前端同轴转动连接有开口朝后的转筒(24),转筒(24)前端设有摇柄(25),转筒(24)后端插入传动箱(23)内且同轴固定有环形棘轮(26),传动轴(3)前端插入传动箱(23)内且同轴设有位于环形棘轮(26)内的蓄力卷簧(27),蓄力卷簧(27)自由端与环形棘轮(26)内侧壁固定,传动箱(23)左侧铰接有与环形棘轮(26)啮合的棘爪,传动箱(23)内上侧壁上设有与棘爪接触的弹性压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网膜脱落复位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动块(4)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挡槽(28),两个挡槽(28)呈中心对称布置,右侧的挡槽(28)开口朝右且下端与外部连通,转动槽(2)右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29),滑动槽(29)右端面经弹性片连接有可插入挡槽(28)内的挡板(30),摆动块(4)左侧开设有位于其对应侧的挡槽(28)下方且开口朝左的卡槽(31),转动槽(2)左侧壁上开设有插槽(32),插槽(32)底面经弹性片连接有可插入卡槽(31)内的卡扣(33),卡扣(33)右端面为左低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苗,张玲,马晓璞,周纪妹,张凤妍,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