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182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头端设有容纳空间,推送管,和撑开系统,所述撑开系统用于将心血管支架撑开,所述推送管滑动连接在套管上,所述撑开系统与套管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推送管能够将撑开系统以及位于撑开系统上的心血管支架推送到动脉的粥样硬化处,通过撑开系统能够将心血管支架快速撑开,其操作简单便捷,具有较好的调节性,且还能够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
技术介绍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部,由一间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每个腔室又分为位于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两部分,心房收集入心血液,心室射血出心,心室的进口和出口都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心血管是由心和血管组成,血管又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一般采用在动脉内放入心血管支架,利用心血管支架来扩张动脉。心血管支架一般由记忆合金制成,记忆合金制成的心血管支架在室外常温下处于收缩状态,当记忆合金制成的心血管支架放入到动脉后,由于人体温度高于室外常温,因此心血管支架能够随着温度的提高变为展开状态,从而达到扩张动脉的作用。然而,如何将心血管支架输送放置到粥样硬化处一直是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以解决心血管支架不易输送放置到动脉的粥样硬化处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头端设有容纳空间,推送管,和撑开系统,所述撑开系统用于将心血管支架撑开,所述推送管滑动连接在套管上,所述撑开系统与套管滑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撑开系统包括滑杆,前固定套,和后固定套,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套管内,所述前固定套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后固定套与推送管固定连接,所述前固定套与后固定套之间设有若干个撑开件。作为优选,所述撑开件包括第一撑开杆,第二撑开杆,第三撑开杆,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设置在前固定套上,所述第二铰接座设置在后固定套上,第一撑开杆、第二撑开杆与第三撑开杆顺次铰接,所述第一撑开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三撑开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座铰接。作为优选,所述前固定套与后固定套均呈锥台型,所述前固定套的下底与后固定套的下底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铰接座位于前固定套的上底边缘,所述第二铰接座位于后固定套的上底边缘。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辅助导入头,所述辅助导入头可拆卸连接在滑杆的头部。作为优选,所述辅助导入头包括一体成型的导入部和辅助导向部,所述导入部为圆顶锥形体,所述辅助导向部为倒置的锥台体。作为优选,所述套管的头端内周侧设有与辅助导向部配合的内倒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通过推动推送管能够将心血管支架推送到动脉的粥样硬化处,通过撑开系统能够将心血管支架快速撑开,其操作简单便捷。其二,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心血管支架的撑开程度能够根据抽拉滑杆来控制,具有较好的调节性。其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将整个输送器抽离动脉后经过消毒清洗还能够重复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撑开系统未工作状态图,图5为撑开系统工作状态图,图6为心血管支架撑开完成状态图。附图标记:套管1,容纳空间11,内倒角12,推送管2,撑开系统3,滑杆31,前固定套32,后固定套33,撑开件34,第一撑开杆341,第二撑开杆342,第三撑开杆343,第一铰接座344,第二铰接座345,辅助导入头4,导入部41,辅助导向部42,心血管支架5,动脉6,粥样硬化6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包括套管1,套管1的头端设有容纳空间11,推送管2,和撑开系统3,撑开系统3用于将心血管支架5撑开,推送管2滑动连接在套管1上,撑开系统3与套管1滑动连接;在使用状态下,通过推送管2能够将撑开系统3以及位于撑开系统3上的心血管支架5从套管1的容纳空间11内推出,通过撑开系统3能够将心血管支架5撑开。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撑开系统3包括滑杆31,前固定套32,和后固定套33,滑杆31滑动连接在套管1内,前固定套32与滑杆31固定连接,后固定套33与推送管2固定连接,前固定套32与后固定套33之间设有若干个撑开件34;向后抽拉滑杆31,前固定套32与辅助导入头4均随滑杆31同步移动,之后所有撑开件34能够转变为撑开形态,其撑开的程度由前固定套32与后固定套33之间的距离决定。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撑开件34包括第一撑开杆341,第二撑开杆342,第三撑开杆343,第一铰接座344,和第二铰接座345,第一铰接座344设置在前固定套32上,第二铰接座345设置在后固定套33上,第一撑开杆341、第二撑开杆342与第三撑开杆343顺次铰接,第一撑开杆341的另一端与第一铰接座344铰接,第三撑开杆343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座345铰接;如图4和图5所示,在向后抽拉滑杆31时,前固定套32能够逐渐靠近后固定套33,前固定套32上的第一撑开杆341的一端能够绕第一铰接座344的铰接处转动,后固定套33的第三撑开杆343的一端绕第二铰接座345的铰接处进行转动,其转动方向与第一撑开杆341的转动方向相反,与此同时,第二撑开杆342离滑杆31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加,即完成撑开作业。其中,第一铰接座344可采用焊接固定到前固定套32上,第二铰接座345可采用焊接固定到后固定套33上。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前固定套32与后固定套33均呈锥台型,前固定套32的下底与后固定套33的下底呈相对设置,第一铰接座344位于前固定套32的上底边缘,第二铰接座345位于后固定套33的上底边缘;如图2和图3所示,采用锥台型能够让第一撑开杆341和第三撑开杆343的初始状态均为倾斜状态,这样能够保证在抽拉滑杆31时,第二撑开杆342能够始终向外移动,即确保能够撑开心血管支架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辅助导入头4,辅助导入头4可拆卸连接在滑杆31的头部;辅助导入头4能够增加整个输送器进入到动脉6内的便捷性,且辅助导入头4还能够将套管1的敞口进行封闭。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辅助导入头4包括一体成型的导入部41和辅助导向部42,导入部41为圆顶锥形体,辅助导向部42为倒置的锥台体;如图2和图3所示,为圆顶锥形体的导入部41能够起到导向进入到动脉6内的作用。在未使用状态时,辅助导向部42是位于容纳空间11内。当心血管支架5撑开后需要抽离整个输送器时,为倒置的锥台体的辅助导向部42的外壁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辅助导向部42抵触到心血管支架5的端部后,将过多的抽拉力传递到心血管支架5上而造成心血管支架5的位置偏移。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套管1的头端内周侧设有与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其特征在于:/n包括套管(1),所述套管(1)的头端设有容纳空间(11),/n推送管(2),和/n撑开系统(3),所述撑开系统(3)用于将心血管支架(5)撑开,/n所述推送管(2)滑动连接在套管(1)上,所述撑开系统(3)与套管(1)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套管(1),所述套管(1)的头端设有容纳空间(11),
推送管(2),和
撑开系统(3),所述撑开系统(3)用于将心血管支架(5)撑开,
所述推送管(2)滑动连接在套管(1)上,所述撑开系统(3)与套管(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系统(3)包括滑杆(31),
前固定套(32),和
后固定套(33),
所述滑杆(31)滑动连接在套管(1)内,所述前固定套(32)与滑杆(31)固定连接,所述后固定套(33)与推送管(2)固定连接,所述前固定套(32)与后固定套(33)之间设有若干个撑开件(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血管支架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件(34)包括第一撑开杆(341),
第二撑开杆(342),
第三撑开杆(343),
第一铰接座(344),和
第二铰接座(345),
所述第一铰接座(344)设置在前固定套(32)上,所述第二铰接座(345)设置在后固定套(33)上,第一撑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