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182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内衣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文胸,包括:文胸部,与文胸部的两侧相连的用于贴合使用者的背部的背带部,以及分别连接在文胸部与背带部的连接处的两条聚拢带。其中,文胸部的横向宽度大于背带部的横向宽度,任意一条聚拢带均设置成能够自一条聚拢带的连接处朝向与该连接处相对的文胸部的一侧延伸并与文胸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文胸能够降低对胸部的伤害且具有更好的聚拢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文胸
本技术属于内衣
,具体涉及一种文胸。
技术介绍
文胸是专门针对女性设计的用于保护胸部的内衣,现有的文胸根据功能可分为运动文胸、聚拢文胸、哺乳文胸等。现有的聚拢文胸一般通过改进罩杯部分的结构来实现文胸的聚拢功能,例如在罩杯的内侧形成可以使得罩杯形成下窄上宽的凸起结构来使得胸部聚拢在罩杯上部。这样的凸起结构虽然可以起到聚拢的作用,但是聚拢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且这样的凸起结构长期与人体胸部接触,或多或少会给使用者的胸部带来一定的压迫感,长久使用可能会对人体的胸部造成轻微的伤害。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提出一种能够降低对胸部的伤害且聚拢效果更好的文胸。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对胸部的伤害且聚拢效果更好的文胸。根据本技术的文胸,包括:文胸部,与文胸部的两侧相连的用于贴合使用者的背部的背带部,以及分别连接在文胸部与背带部的连接处的至少两条聚拢带,其中,文胸部的横向宽度大于背带部的横向宽度,任意一条聚拢带均设置成能够自一条聚拢带的连接处朝向与该连接处相对的文胸部的一侧延伸并与文胸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聚拢带具有自文胸部与背带部的连接处的顶部至中下部的最大宽度。进一步地,聚拢带具有自聚拢带的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方向上的渐缩的宽度。进一步地,文胸部的靠近聚拢带的连接处的底部的区域和聚拢带的自由端二者中的一者上形成有连接公扣,另一者上形成有与连接公扣相配合的连接母扣。进一步地,连接公扣与连接母扣与文胸部或聚拢带一体成型。进一步地,聚拢带包括与连接处相连的第一竖边,与第一竖边的顶端相连的靠近文胸部的顶部的第一斜边,与第一竖边的底端相连的靠近文胸部的底部的第二斜边,以及连接第一斜边和第二斜边的第二竖边,其中,第一斜边的斜率大于第二斜边的斜率,第一竖边的长度大于第二竖边的长度。进一步地,聚拢带包括贴合在一起的底带和顶带,底带在长度方向上的外边缘突出于顶带在长度方向上的外边缘。进一步地,文胸部包括第一外侧片和第一内侧片,第一外侧片与第一内侧片的边缘区域模压贴合在一起,以使第一外侧片与第一内侧片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胸垫的罩杯部,第一内侧片的靠近聚拢带的连接处的边缘与聚拢带的连接处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进一步地,背带部包括背带本体和连接背带本体与文胸部的肩带,背带本体包括与第一外侧片的两侧相连的第二外侧片和与第二外侧片贴合在一起的第二内侧片,第二内侧片的靠近聚拢带的连接处的边缘与聚拢带的连接处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隔。进一步地,肩带自背带本体分别朝向文胸部的两个罩杯延伸,肩带构造为包括由第一外侧片与第二外侧片延伸至一体成型的第一肩带和由第一内侧片与第二内侧片延伸至一体成型的第二肩带,第一肩带与第二肩带贴合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文胸设置了聚拢带使得聚拢带与使用者的胸部不直接接触,避免直接对使用者胸部挤压造成的伤害,同时通过设置文胸部的横向宽度大于背带部的横向宽度使得聚拢带可从胸部后侧位置向中心聚拢,具有更好的聚拢效果;将聚拢带设置成具有自聚拢带的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方向上的渐缩的宽度使得聚拢带在对胸部施加的作用力也自文胸部与背带部的连接处的顶部至中下部的逐渐减小,在确保聚拢效果的同时对减轻使用者的过大挤压力带来的不适感;设置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使得具有更大弹力的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减小聚拢带对使用者胸部的压迫感。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文胸的主视图,其示出了文胸部的第一外侧片的结构;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文胸的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第一内侧片的结构;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文胸的后视图,其示出了背带部的第二外侧片的结构;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文胸的背带部的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第二内侧片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文胸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文胸100的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该文胸100包括:文胸部1,与文胸部1的两侧相连的用于贴合使用者的背部的背带部2,以及分别连接在文胸部1与背带部2的连接处A(如图3所示)的至少两条聚拢带3。其中,文胸部1的横向宽度(结合图1、图3,即c+2a表示的数值)大于背带部2的横向宽度(如图3所示,即b表示的数值),任意一条聚拢带3均设置成能够自一条聚拢带3的连接处A朝向与该连接处相对的文胸部1的一侧延伸并与文胸部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文胸100在使用时,文胸部1与使用者的胸部贴合,背带部2与使用者的背部贴合,如图1中所示,以一条聚拢带3的固定进行说明,当将一条聚拢带3从该条聚拢带3的连接处A朝向与该连接处相对的一侧拉伸时,该聚拢带3对文胸部1施加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的外力,以带动文胸部1内使用者的胸部向文胸部的中心聚拢,当两条聚拢带3分别从文胸部1的一侧向另一侧延伸固定以使两条聚拢带3形成交叉形状时,使用者的两个胸部可同时向文胸部1的中心聚拢。与现有技术中在文胸部的内侧设置凸起结构(例如垫片等)的方式相比,通过设置文胸部1的横向宽度大于背带部2的横向宽度,使得聚拢带3可从胸部后侧位置(即非正对腋下的位置,而是腋下后方的位置)向中心聚拢,使用者在穿着文胸100后,具有更好的聚拢效果,同时这样的聚拢带3的设置还可提供对使用者的胸部从胸部两侧向胸部中心聚拢的更稳定的作用力。由此,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文胸100一方面可提高聚拢效果,以及对胸部提供更好的支撑,同时也避免了现有的文胸部的内侧的凸起结构直接对使用者胸部挤压造成的伤害。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聚拢带3还可以设置多于两条,优选设置成三条,其中两条聚拢带3设置成上述交叉设置,另一条聚拢带3可自连接处A朝向文胸的另一侧水平延伸并固定,以进一步提高聚拢和固定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文胸100,如图3所示,聚拢带3可具有自文胸部1与背带部2的连接处A的顶部B至中下部C的最大宽度d。该最大宽度d与连接处A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优选为:1:2-4:5,以提供聚拢带3更稳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优选为2:3。在如图1和图3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聚拢带3可具有自聚拢带3的连接端A至自由端D的方向上的渐缩的宽度。通过该设置使得聚拢带3在对胸部施加的作用力也同宽度一样自文胸部1与背带部2的连接处A的顶部B至中下部C的逐渐减小,文胸部1与背带部2的连接处A处的宽度最大,此处对胸部外侧朝向胸部中心的作用力最大,具有更好的聚拢效果,在聚拢带3的宽度逐渐减小的过程中,聚拢带3对胸部的挤压力也逐渐减小,在确保聚拢效果的同时减轻使用者的因过大挤压力而出现的不适感。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文胸100,如图1所示,文胸部1的靠近聚拢带3的连接处的底部的区域E和聚拢带3的自由端D二者中的一者上可形成有连接公扣36,另一者上可形成有与连接公扣36相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胸,其特征在于,包括:/n文胸部,/n与所述文胸部的两侧相连的用于贴合使用者的背部的背带部,以及/n分别连接在所述文胸部与所述背带部的连接处的至少两条聚拢带,/n其中,所述文胸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背带部的横向宽度,任意一条所述聚拢带均设置成能够自一条聚拢带的连接处朝向与该连接处相对的文胸部的一侧延伸并与文胸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胸,其特征在于,包括:
文胸部,
与所述文胸部的两侧相连的用于贴合使用者的背部的背带部,以及
分别连接在所述文胸部与所述背带部的连接处的至少两条聚拢带,
其中,所述文胸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背带部的横向宽度,任意一条所述聚拢带均设置成能够自一条聚拢带的连接处朝向与该连接处相对的文胸部的一侧延伸并与文胸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拢带具有自所述文胸部与所述背带部的连接处的顶部至中下部的最大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拢带具有自聚拢带的连接端至自由端的方向上的渐缩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文胸部的靠近所述聚拢带的连接处的底部的区域和所述聚拢带的自由端二者中的一者上形成有连接公扣,另一者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公扣相配合的连接母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公扣与所述连接母扣与所述文胸部或所述聚拢带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拢带包括与连接处相连的第一竖边,与所述第一竖边的顶端相连的靠近所述文胸部的顶部的第一斜边,与所述第一竖边的底端相连的靠近所述文胸部的底部的第二斜边,以及连接第一斜边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钭雅前刘喆
申请(专利权)人:彼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