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文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218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文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运动文胸,其包括:文胸部;与文胸部相连的用于横向环绕使用者的围带,以及连接在围带与文胸部之间的背带,其中,文胸部包括前片和后片,前片与后片的边缘区域模压贴合在一起,以使前片与后片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胸垫的罩杯部,后片的中心区域形成有一个用于将胸垫放置到罩杯部的开口部,围带的与文胸部相连的一端同时模压贴合在边缘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动文胸的舒适度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动文胸
本技术属于文胸
,具体涉及一种运动文胸。
技术介绍
女士在进行运动时,尤其是进行跑步等运动时胸部乳房部分随着身体的运动震动,不仅会对女士的运动体验带来影响而且对乳房的生理健康也具有不良影响。现有运动文胸产品中多数为缝制款,即通过缝线针迹将面料与面料结合,尤其是与女性乳房接触的文胸内部结构,常用模杯拼接面料或者采用拼接的版型,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将文胸制成胸部凸起的立体外形,但此类产品在运动中非常容易摩擦皮肤甚至磨破乳房周围脆弱部分造成体感不适。另外,现有的运动文胸的边缘部位大多采用对折包边条织带等弹性织物增加弹力以达到包裹作用,但是这会造成人体对不同部位面料的受力不均衡,一般体现在运动后受到文胸边缘部分的弹力的作用部位红肿或者出现勒痕。此外,多数中、高强度面料的运动文胸在功能结构的需求上为稳定承托,通常会设计成版型较小或弹力较小,所以后背都有缝制勾袢以便于穿脱,然而这样的外观又更内衣化,外穿露出勾袢较不美观,且容易在大幅度运动时脱开,使得使用者较为尴尬。除此之外,现有的运动文胸还存在透气性差,汗液不能及时蒸发的问题,也影响了使用者的运动体验。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提出一种舒适度更强的运动文胸。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文胸,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根据本技术的运动文胸,包括:文胸部;与文胸部相连的用于横向环绕使用者的围带,以及连接在围带与文胸部之间的背带,其中,文胸部包括前片和后片,前片与后片的边缘区域模压贴合在一起,以使前片与后片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胸垫的罩杯部,后片的中心区域形成有一个用于将胸垫放置到罩杯部的开口部,围带的与文胸部相连的一端同时模压贴合在边缘区域内。进一步地,前片与后片之间的位于罩杯部的底部的边缘区域内设置有无弹力贴片。进一步地,背带包括中心本体和自中心本体分别朝向罩杯部的两个杯部延伸的第一背带和自中心本体分别朝向围带的靠近杯部的两侧延伸的第二背带,第二背带构造成与围带之间形成有开口。进一步地,围带包括与文胸部的一侧相连的第一围带和与文胸部的另一侧相连的第二围带,第一围带与第二围带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围带的与第二围带相连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一围带一片成型的公扣,第二围带的与第一围带相连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二围带一片成型的用于与公扣配合的母扣。进一步地,第一背带和/或第二背带和/或中心本体上形成有排汗孔。进一步地,形成在第一背带和/或第二背带上的排汗孔分别沿第一背带和/或第二背带的远离中心本体的边缘排布。进一步地,形成在中心本体上的排汗孔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排布面积。进一步地,文胸部的前片具有突出后片的边缘的凸边,凸边上形成有沿凸边的长度方向排布的排汗孔。进一步地,排汗孔包括依次间隔排布的圆孔和菱形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运动文胸采用无痕贴合、模压的工艺使得使用者在穿着运动文胸后运动文胸和与运动文胸接触的皮肤之间更加贴合,不会出现缝制部位对皮肤的压力过大形成勒痕;通过设置排汗孔使得使用者在运动时前胸和后背排出或蒸发的汗液可经排汗孔排出,减少闷热;通过将开口设置在后片的中间区域使得开口与皮肤不接触,进而减小运动文胸对皮肤的摩擦,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运动文胸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运动文胸的主视图,其示出了文胸的前片;图3为图1所示的运动文胸的后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运动文胸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文胸的后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运动文胸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运动文胸100的结构,其包括:文胸部1;与文胸部1相连的用于横向环绕使用者的围带2,以及连接在围带2与文胸部1之间的背带3。其中,结合图2和图4所示,文胸部1包括前片11(即文胸部的外侧面)和后片12(即文胸部的内侧面),前片11与后片12的边缘区域模压贴合在一起,以使前片11与后片12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胸垫的罩杯部13,后片12的中心区域形成有一个用于将胸垫放置到罩杯部13的开口部121(如图4所示),围带2的与文胸部1相连的一端同时模压贴合在边缘区域内。本技术实施例的运动文胸100在穿着时,文胸部1与使用者的胸部贴合,罩杯部13用于对使用者的胸部进行承托和保护,围带2从使用者的腋下延伸至背部,背带3从使用者的肩部延伸至背部与围带2连接,形成完整的保护使用者胸部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运动文胸100所采用模压贴合的方式与现有技术的缝线方式相比,由于现有技术的缝线方式会在文胸部1的各部分的接合处、文胸部1与围带2的接合处、背带3与文胸部1的接合处,以及背带3与围带2的接合处形成缝线凸起,使得使用者在穿着时会与这些缝线凸起形成摩擦,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较严重的勒痕,导致使用者穿着的不适感。而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运动文胸100采用模压贴合的方式,将前片11与后片12的边缘区域模压贴合在一起,且围带2的与文胸部1相连的一端同时模压贴合在边缘区域内,一方面使得文胸部1自身的前片11与后片12的接合处、围带2与文胸部1的接合处不会产生凸起,因此,使用者在穿着时不会对皮肤产生摩擦或勒痕,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运动文胸100通过在后片12的中心区域形成开口部121使得开口部121与使用者的乳沟部分对应,即该开口部121也不会接触使用者的皮肤,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运动文胸与人体的摩擦,使得使用者穿着时更加舒适。同时,位于中心区域的开口部121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将开口部设置在文胸部的两侧,因此其设置还减少了开口部121的个数,使用者仅需在同一位置即可分别插入或取出胸垫。优选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运动文胸100,前片11与后片12之间的位于罩杯部13的底部的边缘区域内可设置有无弹力贴片。该无弹力贴片可起到对胸部进行稳定承托并保持胸型的作用的同时,不会对使用者造成紧勒的压迫感,该设置可取代现有的钢圈设计并可满足使用者做中强度以上运动的需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背带3可包括中心本体33和自中心本体33分别朝向罩杯部13的两个杯部延伸的第一背带31和自中心本体33分别朝向围带的靠近杯部的两侧延伸的第二背带32,第二背带32可构造成与围带2之间形成有开口34。中心本体33的设置使得运动文胸100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更大,使用者穿着运动文胸100运动时,运动文胸100可对胸部实现更有效的防震保护。由于背部的汗腺比较发达,因而使用者在运动时背部容易出汗,通过设置开口34可使得使用者在运动时开口34部位进行排汗,同时开口34可减轻背带3对背部的压力,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运动文胸100,如图3所示,围带2可包括与文胸部1的一侧相连的第一围带21和与文胸部1的另一侧相连的第二围带22,第一围带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文胸,其特征在于,包括:/n文胸部;/n与所述文胸部相连的用于横向环绕使用者的围带,以及/n连接在所述围带与所述文胸部之间的背带,/n其中,所述文胸部包括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与所述后片的边缘区域模压贴合在一起,以使所述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胸垫的罩杯部,所述后片的中心区域形成有一个用于将胸垫放置到所述罩杯部的开口部,所述围带的与所述文胸部相连的一端同时模压贴合在所述边缘区域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文胸,其特征在于,包括:
文胸部;
与所述文胸部相连的用于横向环绕使用者的围带,以及
连接在所述围带与所述文胸部之间的背带,
其中,所述文胸部包括前片和后片,所述前片与所述后片的边缘区域模压贴合在一起,以使所述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胸垫的罩杯部,所述后片的中心区域形成有一个用于将胸垫放置到所述罩杯部的开口部,所述围带的与所述文胸部相连的一端同时模压贴合在所述边缘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与所述后片之间的位于所述罩杯部的底部的边缘区域内设置有无弹力贴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包括中心本体和自所述中心本体分别朝向所述罩杯部的两个杯部延伸的第一背带和自所述中心本体分别朝向所述围带的靠近所述杯部的两侧延伸的第二背带,所述第二背带构造成与所述围带之间形成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文胸,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带包括与所述文胸部的一侧相连的第一围带和与所述文胸部的另一侧相连的第二围带,所述第一围带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钭雅前王岚青
申请(专利权)人:彼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