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植入深度的发射器,包括探针、深度调节装置与调节锁片,探针与深度调节装置连接,深度调节装置包括定位组件与滑动组件,定位组件与滑动组件相互配合,能够调节探针伸出长度;调节锁片被配置为能够锁定定位组件,使探针伸出长度保持不变。定位组件包括卡筋与凹槽;滑动组件包括滑轨与滑块,滑块能够在滑轨中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卡筋和凹槽,滑轨和滑块的设置,有利于调节探针伸出底座的长度大小,从而适宜于植入不同厚度皮肤的人体皮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多种皮肤厚度的人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射器还能够锁住探针伸出底座的长度,避免其他外力作用改变探针伸出底座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植入深度的发射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糖连续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植入深度的发射器。
技术介绍
植入皮下的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可以作为传统血糖监测产品的有益补充甚至替代,提供血糖变化的图谱信息并减少或免去患者指血采集所带来的痛楚。CGMS是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可以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可将其形象地比喻为“血糖电图”,与心电图类似,能获得患者在佩戴期间的血糖波动图,是了解食物种类、运动类型、药物品种、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素与患者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帮助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行可视化糖尿病教育的工具。CGMS一般由一款可微创植入人体皮下的基于GOx的“针型”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及一套无线或有线的信号检测及传输/记录装置(发射器),以及将检测到的电流信号转换成葡萄糖浓度的算法(通常置于App或接收器中)组成,通常,还需要一个将传感器植入皮下的助针器。通过助针器将传感器(即探针)刺入皮下,传感器在患者的组织液中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时形成电信号,电信号随之被转换为血糖读数,再通过发射器传输到接收器上。在这些数据和直观图的指导下,临床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24小时的血糖波动情况,必要时可配合胰岛素泵给患者注射胰岛素。一般而言,CGM传感器工作电极由表面金属层、内层、酶层及外膜组成。组织间液(InterstitialFluid,ISF)中的溶解氧与葡萄糖透过外膜进入酶层,葡萄糖分子与酶反应,产生电活性的反应产物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酸,过氧化氢分别向内和向外扩散,向内扩散的部分到达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形成电极电流。该电流与葡萄糖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近似的线性关系,从而可以通过电流值的大小换算出葡萄糖浓度。目前,除Dexcom公司使用柔性贵金属合金丝做为传感器基底材料外,其他各家基本上采用柔性基底材料PI或PET,然后对其进行金属化、图案化后实现电极的制备,传感器探头在植入前被套设入半闭针内,在助针器的作用下,半闭针包裹传感器探头进入皮下,取下助针器,半闭针也随之脱出,传感器探头被顺利植入皮下。CGMS能正确反映人体血糖的变化,这是建立在细胞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糖浓度非常相似的假设基础之上,其基本依据是来源于人体毛细血管的组织液葡萄糖与血糖之间呈现较高的相关性,通过参考血糖值的校准,即可以将组织液中葡萄糖生化反应生成的电流转换成血糖检测值。这就要求传感器越是接近于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其准确性越高。由于CGM传感器通常是被要求植入皮下脂肪层,因此,不同的个体,由于其身体条件不同,脂肪层的厚度,其中毛细血管的丰富程度都有差异,不同的植入深度调节机制,有助于获得传感器的最大有效面积,保证传感器的灵敏性。人体脂肪通常有白色与棕色两种,其中:白色脂肪堆积在皮下,负责储存多余的能量,也形成了难看的赘肉;棕色脂肪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毛细血管丰富,因此,棕色脂肪部位或者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的连接处,是CGM传感器推荐的植入部位。目前市面上推出的连续血糖监测产品中的传感器植入深度都是不可调节的,这样会使皮肤厚度太厚或太薄的患者在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产品时,传感器探头不能达到合适的监测位置,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植入深度的发射器。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植入深度的发射器,包括探针、深度调节装置与调节锁片,探针与深度调节装置连接,深度调节装置包括定位组件与滑动组件,定位组件与滑动组件相互配合,能够调节探针伸出长度;调节锁片被配置为能够锁定定位组件,使探针伸出长度保持不变。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卡筋与凹槽,卡筋能够与凹槽结合或者分离。进一步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与滑块,滑块能够在滑轨中滑动。进一步地,深度调节装置包括托座与底座,托座与底座连接。进一步地,托座上设置有卡筋与滑轨。进一步地,底座上设置有滑块与凹槽。进一步地,调节锁片上设有阻挡片。进一步地,调节锁片底部设有手柄。进一步地,卡筋具有凸起部。进一步地,该发射器还包括上盖、线路板组件、支撑件与传输部件,上盖上设有植入通道和档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可调节植入深度发射器上设置了定位组件(卡筋和凹槽)与滑动组件(滑轨和滑块),定位组件与滑动组件相互配合,能够调节探针伸出底座的长度大小,从而适宜于植入不同厚度皮肤的人体皮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多种皮肤厚度的人群。(2)本专利技术中,卡筋采用弹性材料,便于卡筋进入凹槽或者脱离凹槽;凹槽为内小外大的梯形结构,这样设置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卡筋进入凹槽,而且便于卡筋脱离凹槽,使得卡筋能更灵活地在多个凹槽间移动,方便调节探针伸出底座的长度。(3)本专利技术中,上盖外侧壁设有档位,不同的档位对应于探针伸出底座不同的长度,不同的档位对应于不同长度的档位线,档位线的长度表示探针伸出底座的长度;这样有利于使用者调节植入深度,根据档位线的长度,使用者能够准确判断出探针伸出底座的长度。(4)本专利技术发射器还包括调节锁片,当调节锁片处于锁定状态时,能够阻止卡筋在各个凹槽间跳转,使得托座和底座不能相对转动,即锁住了探针伸出底座的长度,避免其他外力作用改变探针伸出底座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射器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托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发射器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发射器调节到不同档位后,将探针植入人体皮肤的示意图。图7为上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托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探针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支撑件、探针与传输部件安装在托座内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打开上盖后,本专利技术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支撑件、探针与传输部件安装在托座内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出了斜面的结构)。图14为半闭针安装在植入通道时,本专利技术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2中,发射器的结构爆炸图。图16为实施例2中,调节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实施例2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实施例2中,调节锁片处于未锁定状态时,发射器的仰视立体图。图19为实施例2中,调节锁片处于未锁定状态时,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显示出卡筋与调节锁片的相对位置关系,隐去了部分上盖)。图20为实施例2中,调节锁片处于锁定状态时,发射器的仰视立体图。图21为实施例2中,调节锁片处于锁定状态时,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显示出卡筋与调节锁片的相对位置关系,隐去了部分上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阐述,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植入深度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探针、深度调节装置与调节锁片,探针与深度调节装置连接,深度调节装置包括定位组件与滑动组件,定位组件与滑动组件相互配合,能够调节探针伸出长度;调节锁片被配置为能够锁定定位组件,使探针伸出长度保持不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植入深度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探针、深度调节装置与调节锁片,探针与深度调节装置连接,深度调节装置包括定位组件与滑动组件,定位组件与滑动组件相互配合,能够调节探针伸出长度;调节锁片被配置为能够锁定定位组件,使探针伸出长度保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植入深度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定位组件包括卡筋与凹槽,卡筋能够与凹槽结合或者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植入深度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滑动组件包括滑轨与滑块,滑块能够在滑轨中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植入深度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深度调节装置包括托座与底座,托座与底座连接。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林,杨清刚,陈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微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