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触摸手套、手姿检测装置、虚拟键盘及控制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206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智能触摸手套、手姿检测装置、虚拟键盘及控制终端。手套本体设置导体、电路模块与检测模块;导体设置在手套本体中各手指上;电路模块包括5个输出端口,分别连接各导体;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各输出端口的电平;使用者穿戴所述智能触摸手套,通过检测模块检测各输出端口的电平值变化与否可探测手指姿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穿戴舒适感高,可作为手姿检测装置、虚拟键盘与智能设备的控制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触摸手套、手姿检测装置、虚拟键盘及控制终端
本专利技术属于手套与智能设备
,尤其涉及智能触摸手套、手姿检测装置、虚拟键盘及控制终端。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可穿戴电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开发研究的可穿戴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表、持续医疗监测器、健身监测器、以及带有环境传感器的服装等。手套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常用的穿戴产品。作为智能穿戴设备中的一种,智能手套可为人们提供多种交互功能,设置于智能手套内部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和区分不同的交互类型,如触摸、运动存在、敲击、温度变化等。开发研究智能手套的新功能,进一步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趣味是科技工作者的目标之一。另外,目前设置在手套内部或表面的传感器和电路板往往体积较大,硬度较大,大大降低了穿戴舒适感,为此增加智能手套的穿戴舒适性是该领域的另一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触摸手套,其穿脱方便,可采集使用者手指姿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触摸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其特征是:手套本体设置导体、电路模块与检测模块;所述导体设置在手套本体中各手指上,即,大拇指设置第一导体,食指设置第二导体,中指设置第三导体,无名指设置第四导体,小拇指设置第五导体;电路模块用于提供高低电平,包括五个输出端口,具体如下:第一输出端口输出低电平,并且第一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一导体;第二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二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二导体;第三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三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三导体;第四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四输出端口电连接第四导体;第五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五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五导体;电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各输出端口的电平;使用者穿戴所述智能触摸手套,通过检测各输出端口的电平值变化与否探测手指姿态,即,当拇指与其余手指相触摸,第一导体与其余导体中的一个导体相接触时,该导体对应的输出端口的电平值降低,因此通过检测模块检测各输出端口的电平值变化与否能够探测手指姿态,当某输出端口的电平值变化,则大拇指与该输出端口对应的手指呈接触姿态,即:当第二输出端口电平值变化,则大拇指与食指呈接触姿态;当第三输出端口电平值变化,则大拇指与中指呈接触姿态;当第四输出端口电平值变化,则大拇指与无名指呈接触姿态;当第五输出端口电平值变化,则大拇指与小拇指呈接触姿态。作为优选,所述导体设置在各手指指尖位置。作为优选,所述导体通过弹性导线关于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导体的材料不限,包括人体、金属、石墨、导电纤维、导电玻璃、导电橡胶、导电塑料等。所述手套本体的材料不限,考虑到穿戴舒适性与灵活性,优选采用弹性材料,可提高舒适度和灵活性。本专利技术中,弹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弯曲、拉伸等变形,并且当外力撤除时具有一定形状恢复能力的性能。作为优选,所述导体连接在手套本体上,与手套本体一体化,连接方法不限,包括通过粘结、热压、缝合中的一种方法或者几种。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电路模块与检测模块集成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电路模块具有柔性。作为优选,所述检测模块具有柔性。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触摸手套可作为一种包括上控制键、下控制键、左控制键、右控制键的虚拟键盘,使用者穿戴所述智能触摸手套,通过检测模块检测各输出端口的电平值变化与否探测手指姿态,如下手指姿态一至手指姿态四中的一种触发上控制键、下控制键、左控制键、右控制键中的一种,并且一种手指姿态触发一种控制键,每种手指姿态触发不同的控制键:手指姿态一:大拇指与食指接触;手指姿态二:大拇指与中指接触;手指姿态三:大拇指与无名指接触;手指姿态四:大拇指与小拇指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触摸手套还可作为智能设备的控制终端,此时手套本体还设置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将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该检测结果转化为控制指令发送至智能设备,用于控制智能设备。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控制模块中包括数据库,其中存储检测结果与控制指令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数据库得到与所述所述检测结果对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发送至智能设备的方式不限,包括有线发送与无线发送。所述智能设备不限,包括机器人,康复训练装置,无人机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利用了手套的结构特点:手指细长、独立灵活,尤其是大拇指与其余四肢触摸灵活,手掌相对结构平整,姿态变化较少,采用导体、电路模块与检测模块,将导体设置在手套本体的手指部位,通过导线与电路模块连接构成触摸传感器,结构简单,穿戴舒适感高;使用者穿戴所述智能触摸手套,通过检测模块检测电路模块各输出端口的电平变化与否能够得到大拇指与其余手指触摸与否,从而获知使用者的手姿,因此可作为手姿检测装置;(2)本专利技术优选将导体设置在指尖,将电路模块与检测模块设计在手掌部位,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穿戴舒适感,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当手套受到折叠、揉搓、挤压等外力作用时,各元件所遭受的影响较低,有利于提高性能的稳定;当导体、导线、电路模块、检测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采用柔性结构时,更加提高了穿戴舒适感与灵活感;(3)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触摸手套可作为一种包括上控制键、下控制键、左控制键、右控制键的虚拟键盘,将人体动作与控制键相结合,增加了趣味性与健身性。(4)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触摸手套可作为智能设备的控制终端,通过手指的姿态变化控制智能设备,一方面不仅拓宽了智能手套的应用范围,增加了趣味性,而且解决了使用键盘、控制按钮控制智能设备的单调性与枯燥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智能触摸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智能触摸手套的一种手指姿态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智能触摸手套的另一种手指姿态图。图1-3中的附图标记为:1-手套本体;第一导体21;第二导体22;第三导体23;第四导体24;第五导体25;电路模块3;导线41-45;检测模块7;第一输出端口61;第二输出端口62;第三输出端口63;第四输出端口64;第五输出端口6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旨在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智能触摸手套包括手套本体1,手套本体1各手指部位的指尖处设置导体,即,大拇指设置第一导体21,食指设置第二导体22,中指设置第三导体23,无名指设置第四导体24,小拇指设置第五导体25。手套本体1还设置电路模块3与检测模块7。电路模块包括5个输出端口,分别输出高低电平,具体如下:第一输出端口61输出低电平,并且第一输出端口61通过导线41连接第一导体21;第二输出端口62输出高电平,并且第二输出端口62通过导线42连接第二导体22;第三输出端口63输出高电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触摸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其特征是:手套本体设置导体、电路模块与检测模块;/n所述导体设置在手套本体中各手指上,即,大拇指设置第一导体,食指设置第二导体,中指设置第三导体,无名指设置第四导体,小拇指设置第五导体;/n电路模块包括5个输出端口,具体如下:/n第一输出端口输出低电平,并且第一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一导体;/n第二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二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二导体;/n第三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三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三导体;/n第四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四输出端口电连接第四导体;/n第五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五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五导体;/n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各输出端口的电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触摸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其特征是:手套本体设置导体、电路模块与检测模块;
所述导体设置在手套本体中各手指上,即,大拇指设置第一导体,食指设置第二导体,中指设置第三导体,无名指设置第四导体,小拇指设置第五导体;
电路模块包括5个输出端口,具体如下:
第一输出端口输出低电平,并且第一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一导体;
第二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二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二导体;
第三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三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三导体;
第四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四输出端口电连接第四导体;
第五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并且第五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五导体;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各输出端口的电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触摸手套,其特征是:使用者穿戴所述智能触摸手套,通过检测各输出端口的电平值变化与否探测手指姿态,当某输出端口的电平值变化,则大拇指与该输出端口对应的手指呈接触姿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触摸手套,其特征是:所述导体设置在各手指指尖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触摸手套,其特征是:所述电路模块与检测模块设置在手掌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触摸手套,其特征是:所述导体通过弹性导线与各输出端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触摸手套,其特征是:所述导体材料包括人体、金属、石墨、导电纤维、导电玻璃、导电橡胶、导电塑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触摸手套,其特征是:所述手套本体材料为弹性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触摸手套,其特征是:所述导体连接在手套本体上,与手套本体一体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触摸手套,其特征是:所述导体与手套本体的连接方法包括粘结、热压、缝合中的一种方法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慧孙丹丹胡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韧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