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风轮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19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流风轮组件及空调器。轴流风轮组件包括风轮和集风圈,风轮包括叶片,叶片绕风轮轴旋转,风轮轴沿送风方向延伸,叶片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叶片在送风方向上呈凹凸设置,叶片在迎风侧具有背离送风方向伸出的第一端,叶片在背风侧具有向送风方向伸出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在送风方向上的间距为H1。集风圈与风轮同轴设置,且套设于叶片的外周,叶片的第二端在送风方向上突出于集风圈的高度为H3,H3与H1之间的比值比值在0.3至0.5以内。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集风圈罩设至叶片的送风侧,且使得H3与H1的比值合理区间,保证集风圈既起到增大风道静压的作用,又能够合理引导气流,使气流不会侧漏,从而增大风道系统的送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流风轮组件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轴流风轮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的换气风道中常设有轴流风轮,而轴流风轮的迎风侧通常设有集风圈,以将轴流风轮迎风侧的动压转变为静压,从而提高风道的送风风量。但是大部分集风圈只包裹到风轮的迎风侧,集风圈的出风口离风轮的送风侧较远,而气流流出集风圈时风压突然减小,导致风轮的送风侧容易发生气流侧漏甚至逆流,降低风道静压,因此集风圈与风轮之间的位置关系对风道的送风性能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流风轮组件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的轴流风轮送风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轴流风轮组件,包括:风轮,包括叶片,所述叶片绕风轮轴旋转,所述风轮轴沿送风方向延伸,所述叶片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所述叶片在送风方向上呈凹凸设置,所述叶片在所述迎风侧具有背离所述送风方向伸出的第一端,所述叶片在所述背风侧具有向所述送风方向伸出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送风方向上的间距为H1;集风圈,所述集风圈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流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风轮,包括叶片,所述叶片绕风轮轴旋转,所述风轮轴沿送风方向延伸,所述叶片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所述叶片在送风方向上呈凹凸设置,所述叶片在所述迎风侧具有背离所述送风方向伸出的第一端,所述叶片在所述背风侧具有向所述送风方向伸出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送风方向上的间距为H1;/n集风圈,所述集风圈与所述风轮同轴设置,且套设于所述叶片的外周,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送风方向上突出于所述集风圈,且所述第二端凸设于所述集风圈的高度为H3;/n其中,H3与H1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3,小于等于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流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轮,包括叶片,所述叶片绕风轮轴旋转,所述风轮轴沿送风方向延伸,所述叶片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所述叶片在送风方向上呈凹凸设置,所述叶片在所述迎风侧具有背离所述送风方向伸出的第一端,所述叶片在所述背风侧具有向所述送风方向伸出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送风方向上的间距为H1;
集风圈,所述集风圈与所述风轮同轴设置,且套设于所述叶片的外周,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送风方向上突出于所述集风圈,且所述第二端凸设于所述集风圈的高度为H3;
其中,H3与H1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3,小于等于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圈在所述送风方向上的高度为H2,H2与H1的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0.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包括轮毂,所述叶片设于所述轮毂的外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流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愉太蔡序杰马列周何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