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17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散热器、发电机和外表面喷涂有绝缘漆的的壳体,壳体外表面设置有防雷装置,防雷装置包括接地杆和设置于壳体上表面的避雷针,避雷针通过接入线与接地杆连接,壳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一,铰接座一与避雷针转动连接,壳体上表面设置有使避雷针保持竖直状态的支撑杆,壳体侧壁竖直设有圆管,圆管与接地杆滑移连接,且接地杆下端伸出圆管,圆管贯穿开设有沿圆管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槽,接地杆固定连接有通过通槽伸出圆管的支杆,支杆与通槽滑移连接,通槽上端连通有可供支杆扣入的卡槽;提高了柴油发电机组运输和使用的便捷性同时具有防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
本技术涉及柴油发电机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柴油发电机组是以柴油机为原动机,由发动机、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组成,所以叫发电机组,拖动同步发电机发电的一种电源设备,是一种起动迅速、操作维修方便、投资少、对环境的适应性能较强的发电装置,目前矿山、铁路、野外工地、道路交通维护、以及工厂、企业、医院等部门都会设有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或临时电源。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673758U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雷的静音发电机外壳,包括有外壳壳体;所述外壳壳体之上设置有阀式避雷器,其连接有导通电路;所述外壳壳体之上设置有安装座体,安装座体包括有设置在外壳壳体外部的第一座体,以及设置在外壳壳体内部的第二座体;所述外壳壳体内部设置有电路腔体,导通电路设置于电路腔体内部,所述阀式避雷器安装于安装座体的第一座体之中,所述电路腔体固定于安装座体的第二座体之中;所述第一座体以及第二座体之上分别设置有隔音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发电机组中的防雷装置通过凸出于整体装置底部的底座接地,因此在运输或使用中会导致整体装置的稳定性较差,需要特地于整体装置底部加装枕木以确保平衡,从而运输和使用前期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输和使用便捷同时具有防雷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散热器、发电机和外表面喷涂有绝缘漆的的壳体,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防雷装置,所述防雷装置包括接地杆和设置于壳体上表面的避雷针,避雷针通过接入线与接地杆连接,所述壳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一,所述铰接座一与避雷针转动连接,所述壳体上表面设置有使避雷针保持竖直状态的支撑杆,所述壳体侧壁竖直设有圆管,所述接入线穿过圆管与接地杆固定连接,所述圆管与接地杆滑移连接,且接地杆下端伸出圆管,所述圆管贯穿开设有沿圆管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槽,所述接地杆固定连接有通过通槽伸出圆管的支杆,所述支杆与通槽滑移连接,所述通槽上端连通有可供支杆扣入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接地杆插入地底时,将支杆从卡槽中滑出,沿通槽延伸方向按压支杆,即可将接地杆插入地底,将避雷针旋至竖直状态,将支撑杆转动至抵住避雷针,柴油发电机组的防雷装置就安装完成,实现了柴油发电机组的防雷功能,提高了柴油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当需要将柴油发电机装入集装箱运输时,先转动支撑杆远离避雷针,再将避雷针绕铰接座一做圆周运动,避雷针从与壳体的竖直状态转变为水平状态,将支杆从通槽扣入卡槽,接地杆从地底收回滑腔中并固定,即可将柴油发电机进行装箱运输,提高了柴油发电机在运输途中的便捷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上表面设置有铰接座二,所述铰接座二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避雷针包括升降杆和立杆,所述支撑杆与立杆抵靠,所述立杆开设有沿立杆长度方向延伸的内腔,所述升降杆与内腔滑移连接,所述立杆贯穿开设有竖直槽口,所述升降杆底部水平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末端垂直设置有侧杆,所述支撑杆靠近避雷针一端开设有可供侧杆穿过的通孔,所述侧杆与支撑杆的连接处设有紧固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避雷针时,将避雷针转动至竖直状态,支撑杆抵靠住立杆,保证避雷针处于竖直状态,将伸缩杆从立杆中伸出,伸缩杆带动侧杆沿竖直槽口滑移,侧杆穿入通孔,紧固件防止伸缩杆缩回立杆中,同时也可以防止避雷针受外力移动;由于柴油发电机体型较大,所采用的避雷针长度可能会超过柴油发电机的长度,当需要移动柴油发电机时,较长的避雷针会增加运输难度,将伸缩杆缩回立杆内腔再进行运输,提高柴油发电机组在运输过程中的便捷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杆自由端侧壁开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排水孔,且所述排水孔背离所述竖直槽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雨水通过竖直槽口进入立杆内腔,将立杆转动至水平时,积存的雨水会通过排水孔排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杆自由端开设有可供支撑杆末端卡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竖直槽口顶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与定位槽卡接,实现了支撑杆与避雷针之间的定位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配合于螺栓的螺母,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侧杆和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穿过侧杆和支撑杆与螺母连接,支撑杆与伸缩杆的位置固定,提高了避雷针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上表面开设有可供避雷针嵌合的凹槽,所述铰接座一位于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途中,将收缩的避雷针嵌入凹槽中,可避免避雷针的尖锐头部对工人或其他设备造成损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凹槽贯穿壳体单侧壁,所述凹槽内底面趋向发电机底部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柴油发电机的使用环境,将凹槽贯穿壳体侧壁,且向壳体底部倾斜,可防止凹槽内有积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接地杆底端设置尖锐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加便捷的将接地杆插入地底导电。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将原本通过发电机壳体接地的方式转变为可伸缩式接地杆接地,将支杆从卡槽中滑出,向下按压支杆,即可将接地杆插入地底,当需要移动柴油发电机时,只需将接地杆从地底拔出,扣入卡槽中即可,提高了柴油发电机在运输过程中的便捷性,同时提高了防雷装置的可靠性。采用支撑杆与避雷针卡接,螺栓同时穿过侧杆和支撑杆与螺母连接即可防止伸缩杆缩回立杆,同时支撑杆还能保证避雷针一直处于竖直状态,保证避雷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柴油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柴油发电机的剖视图。图3是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散热器;2、发电机;3、壳体;31、凹槽;32、铰接座二;4、防雷装置;41、避雷针;411、升降杆;412、立杆;414、内腔;415、竖直槽口;416、滑杆;417、侧杆;418、排水孔;42、接地杆;421、支杆;43、接入线;44、铰接座一;5、圆管;51、滑腔;52、通槽;53、卡槽;6、定位槽;7、隔音层;71、玻璃纤维网;8、支撑杆;81、通孔;82、紧固件;821、螺栓;822、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2、散热器1和外表面喷涂有绝缘漆的壳体3,壳体3外表面设置有防雷装置4;防雷装置4包括垂直设置于壳体3上表面的避雷针41和插入地底导电的接地杆42,避雷针41和接地杆42之间通过接入线43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散热器(1)、发电机(2)和外表面喷涂有绝缘漆的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外表面设置有防雷装置(4),所述防雷装置(4)包括接地杆(42)和设置于壳体(3)上表面的避雷针(41),避雷针(41)通过接入线(43)与接地杆(42)连接,所述壳体(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一(44),所述铰接座一(44)与避雷针(41)转动连接,所述壳体(3)上表面设置有使避雷针(41)保持竖直状态的支撑杆(8),所述壳体(3)侧壁竖直设有圆管(5),所述接入线(43)穿过圆管(5)与接地杆(42)固定连接,所述圆管(5)与接地杆(42)滑移连接,且接地杆(42)下端伸出圆管(5),所述圆管(5)贯穿开设有沿圆管(5)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槽(52),所述接地杆(42)固定连接有通过通槽(52)伸出圆管(5)外的支杆(421),且所述支杆(421)与通槽(52)滑移连接,所述通槽(52)上端连通有可供支杆(421)扣入的卡槽(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包括散热器(1)、发电机(2)和外表面喷涂有绝缘漆的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外表面设置有防雷装置(4),所述防雷装置(4)包括接地杆(42)和设置于壳体(3)上表面的避雷针(41),避雷针(41)通过接入线(43)与接地杆(42)连接,所述壳体(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一(44),所述铰接座一(44)与避雷针(41)转动连接,所述壳体(3)上表面设置有使避雷针(41)保持竖直状态的支撑杆(8),所述壳体(3)侧壁竖直设有圆管(5),所述接入线(43)穿过圆管(5)与接地杆(42)固定连接,所述圆管(5)与接地杆(42)滑移连接,且接地杆(42)下端伸出圆管(5),所述圆管(5)贯穿开设有沿圆管(5)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槽(52),所述接地杆(42)固定连接有通过通槽(52)伸出圆管(5)外的支杆(421),且所述支杆(421)与通槽(52)滑移连接,所述通槽(52)上端连通有可供支杆(421)扣入的卡槽(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雷功能的柴油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固定连接有铰接座二(32),所述铰接座二(32)与支撑杆(8)转动连接,所述避雷针(41)包括升降杆(411)和立杆(412),所述支撑杆(8)与立杆(412)抵靠,所述立杆(412)开设有沿立杆(412)长度方向延伸的内腔(414),所述升降杆(411)与内腔(414)滑移连接,所述立杆(412)贯穿开设有竖直槽口(415),所述升降杆(411)底部水平设置有滑杆(416),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宏李铭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宏盛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