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隐框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12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幕墙隐框窗,包括开启扇和设置在所述开启扇周侧的多个幕墙单元,多个所述幕墙单元与所述开启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开启扇包括呈矩形的窗扇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窗扇内侧的窗扇玻璃,所述窗扇外侧设置有中柱,所述中柱远离所述窗扇一侧与所述幕墙单元固定连接,所述中柱与所述窗扇之间设置有风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幕墙隐框窗
本技术涉及幕墙窗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幕墙隐框窗。
技术介绍
由于玻璃幕墙建筑在我国迅速崛起,而隐框玻璃幕墙因其独特的整体镜面效果,受到建筑师的青睐,被大面积运用于高层建筑上,而与之相匹配使用的幕墙隐框窗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授权公告号为CN202913887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单元幕墙隐框上悬窗,包括上横框和下横框,以及由外框和内框插接而成的竖框,其结构要点所述的上横框和下横框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安装台;所述的外框表面通过连接块设置有固定板块,所述的内框表面中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同内框表面之间为竖向安装台;所述横向安装台和竖向安装台内设置有开启扇框,开启扇框上方设置有同上横框相连的挂钩,开启扇框的两侧分别同内框的连接板之间通过开窗附件相连;所述的固定板块的侧端面设置有第一挡边,第一挡边由第一立板和第一连接钩通过第一断热条连接而成;所述的第一连接钩同外框的连接块相连;所述的第一立板和开启扇框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上述单元幕墙隐框上悬窗通过第一断热条作为第一挡边,且在第一立板和开启扇框之间设置密封胶条,因此保温节能性好。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需要专门设置上横框、下横框以及由外框和内框插接而成的竖框作为开启扇的安装基础,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幕墙隐框窗。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幕墙隐框窗,包括开启扇和设置在所述开启扇周侧的多个幕墙单元,多个所述幕墙单元与所述开启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开启扇包括呈矩形的窗扇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窗扇内侧的窗扇玻璃,所述窗扇外侧设置有中柱,所述中柱远离所述窗扇一侧与所述幕墙单元固定连接,所述中柱与所述窗扇之间设置有风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柱用于作为该幕墙隐框窗的支撑,将开启扇与幕墙单元分别与中柱固定连接,对开启扇和幕墙单元进行支撑,开启扇由窗扇和窗扇玻璃组成,相比对比文件,该幕墙隐框窗无需区别上横框、下横框以及竖框,均采用中柱即可,这样该幕墙隐框窗结构简单、且成本更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扇玻璃的相对侧之间设置有双面贴和密封结构胶,所述密封结构胶位于所述双面贴远离所述中柱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面贴将中空玻璃与窗扇固定连接,并在双面贴远离中柱一侧设置密封结构胶对双面贴进行密封,防止双面贴长时间接触空气而氧化失效,这样不仅实现了窗扇与中空玻璃之间的固定连接,而且对双面贴进行了密封延长了双面贴的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扇上卡接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一端与所述窗扇固定卡接,另一端朝向中柱延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启扇关闭时,密封胶条将会遮挡住中柱与窗扇之间的缝隙,防止雨水或杂物进入到中柱与窗扇之间的缝隙内,这样提高了该装置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竖直设置的所述中柱于远离所述窗扇玻璃所在平面一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立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不同大小的隐框窗,当窗子过高时在中柱远离所述窗扇玻璃一侧固定设置立柱,用于加强该隐框窗的结构强度,在隐框穿处于正常规格时则无需在中柱远离所述窗扇玻璃一侧固定设置立柱,这样提高了该幕墙隐框窗的适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幕墙单元包括固定扇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扇内侧的幕墙玻璃,所述固定扇接近所述开启扇的一侧与所述中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扇的其余三侧与墙体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幕墙单元由固定扇与固定连接固定扇内侧的幕墙玻璃构成,且通过固定扇分别与中柱和墙体的固定连接对幕墙单元完成了固定,这样实现了对幕墙单元的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扇与墙体固定连接的三侧与墙体之间均设置有窗框,所述窗框与所述固定扇固定连接,所述窗框与所述墙体之间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分别与所述墙体和所述窗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墙体与固定扇之间设置窗框,由于固定扇与窗框固定连接,在窗框通过固定件与墙体固定连接后,实现了幕墙单元与墙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扇均卡接有扣板,所述扣板分别遮盖所述中柱远离所述开启扇一侧和所述窗框接近所述开启扇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扣板对中柱两侧与窗框接近开启扇一侧的开口进行了遮挡,保护了中柱与开启扇之间的连接结构和窗框与固定扇之间的连接结构,提高了该装置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框与所述墙体之间填充有发泡剂,所述发泡剂覆盖所述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发泡剂填充固定件以及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保证了该幕墙隐框窗安装之后与墙体之前的密封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使用中柱代替传统单元幕墙的横梁与立柱,使得该幕墙隐框窗结构简单;2.通过可拆卸固定设置立柱,提高了该幕墙隐框窗的适用性;3.通过发泡剂填充固定件以及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保证了该幕墙隐框窗安装之后与墙体之前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截面的剖视图。图中,1、开启扇;11、窗扇;111、密封胶条;12、窗扇玻璃;13、双面贴;14、密封结构胶;2、幕墙单元;21、固定扇;211、扣板;22、幕墙玻璃;23、窗框;24、固定件;25、发泡剂;3、中柱;4、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与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幕墙隐框窗,包括开启扇1和设置在开启扇1周侧的多个幕墙单元2,多个幕墙单元2与开启扇1位于同一平面,开启扇1包括呈矩形的窗扇11和固定设置在窗扇11内侧的窗扇玻璃12,幕墙单元2包括固定扇21和固定连接在固定扇21内侧的幕墙玻璃22,开启扇1与幕墙单元2之间设置有中柱3,中柱3与窗扇11之间设置有风撑(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幕墙玻璃22与中柱3之间设置有泡沫棒和密封胶,密封胶覆盖于泡沫棒接近室外一侧,窗扇玻璃12与幕墙玻璃22均采用5Low-e+12A+5钢化中空玻璃。参照图2和图3,窗扇11与窗扇玻璃12的相对侧之间设置有双面贴13和密封结构胶14,密封结构胶14位于双面贴13远离中柱3一侧,窗扇11上卡接有密封胶条111,密封胶条111一端与窗扇11固定卡接,另一端朝向中柱3延伸设置,竖直设置的中柱3于远离窗扇玻璃12所在平面一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立柱4;本实施例中,当窗扇玻璃12沿立柱4轴向尺寸大于四米时竖直设置的中柱3于远离窗扇玻璃12所在平面一侧固定设置立柱4,立柱4与中柱3通过螺钉连接。参照图2和图3,固定扇21接近开启扇1的一侧与中柱3固定连接,固定扇21的其余三侧与墙体固定连接,固定扇21与墙体固定连接的三侧与墙体之间均设置有窗框23,窗框23与固定扇21固定连接,窗框23与墙体之间设置有固定件24,固定件24分别与墙体和窗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幕墙隐框窗,包括开启扇(1)和设置在所述开启扇(1)周侧的多个幕墙单元(2),多个所述幕墙单元(2)与所述开启扇(1)位于同一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扇(1)包括呈矩形的窗扇(1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窗扇(11)内侧的窗扇玻璃(12),所述窗扇(11)外侧设置有中柱(3),所述中柱(3)远离所述窗扇(11)一侧与所述幕墙单元(2)固定连接,所述中柱(3)与所述窗扇(11)之间设置有风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幕墙隐框窗,包括开启扇(1)和设置在所述开启扇(1)周侧的多个幕墙单元(2),多个所述幕墙单元(2)与所述开启扇(1)位于同一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扇(1)包括呈矩形的窗扇(11)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窗扇(11)内侧的窗扇玻璃(12),所述窗扇(11)外侧设置有中柱(3),所述中柱(3)远离所述窗扇(11)一侧与所述幕墙单元(2)固定连接,所述中柱(3)与所述窗扇(11)之间设置有风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隐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11)与所述窗扇玻璃(12)的相对侧之间设置有双面贴(13)和密封结构胶(14),所述密封结构胶(14)位于所述双面贴(13)远离所述中柱(3)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隐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11)上卡接有密封胶条(111),所述密封胶条(111)一端与所述窗扇(11)固定卡接,另一端朝向中柱(3)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隐框窗,其特征在于:竖直设置的所述中柱(3)于远离所述窗扇玻璃(12)所在平面一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官印井海峰陶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申泰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