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019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包括水槽、水槽排水管、残渣过滤粉碎装置、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排污管、水油分离箱、水泵和水槽进水管。水槽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待处理的水从水槽排水口排水,进入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过滤掉水中的残渣杂质;过滤后的水进入依次经过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进入水油分离箱中,进行水油分离;经过水油分离的水由水泵抽回至水槽中,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当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积累过多时,转动排污阀使得水油分离箱与排污管连通,从而将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排走,即可完成水槽的清洗,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的
,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
技术介绍
水槽是一种可进行储水操作的厨卫用具,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目前市面上的水槽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即清洁完后的水直接通过排水口排进下水道中,从而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并不适应当今日渐匮乏的水资源大环境。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水槽,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水槽会不断地积累油污或残渣,需要使用者手动进行清洗,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该水槽结构可以对清洗后的水进行重复多次利用;且清洗积累的污垢时方便快捷。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包括水槽、水槽排水管、残渣过滤粉碎装置、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排污管、水油分离箱、水泵和水槽进水管;所述水槽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所述水槽排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槽排水口,另一端与所述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连接;所述水槽出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残渣过滤粉碎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一端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另一端连接于下水道,所述排污管处还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用于控制排污通道的开与关;所述分离箱进水管远离所述水槽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槽进水管抽回所述水槽中;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出水口,所述水油分离箱进水口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中设置有若干缓冲板和若干水流限制板,若干缓冲板平行设置,从而将水油分离箱分隔成若干个水油分离腔,所述缓冲板下端面与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以使得相邻之间的两个水油分离腔相连通;所述水流限制板设置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的底部,所述水流限制板顶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缓冲板顶部的水平高度,并高于所述缓冲板底部的水平高度;所述水流限制板与相邻的缓冲板之间形成向上的进水通道,以使得待处理的水从上一个水油分离腔经过间隔、进水通道进入下一个水油分离腔;所述水流限制板的两端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排污通道。本实施例中,待处理的水从水槽排水口排水,进入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过滤掉水中的残渣杂质;过滤后的水进入依次经过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进入水油分离箱中,进行水油分离;经过水油分离的水由水泵抽回至水槽中,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当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积累过多时,转动排污阀使得水油分离箱与排污管连通,从而将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排走,即可完成水槽的清洗,操作方便快捷。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槽排水口设置为所述水槽底部的最低点。排水时,水槽中的水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会集中向水槽排水口流去,从而有利于水槽中待处理的水全面彻底地流入水槽排水管中被处理。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槽出水管、所述分离箱进水管和所述排污管三管相通,所述排污阀设置于三管相通的交点处。本实施例中,进行水的循环处理时,旋动排污阀使水槽出水管和分离箱进水管相通;进行油污排放时,旋动排污阀使分离箱进水管和排污管相通。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油分离箱进水口设置为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低点。在排污时,由于水油分离进水口为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低点,所以油污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集中向水槽排水口流去,进而有利于对油污进行全面彻底的排出。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设置为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高点。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为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高点,可以避免在排污时油污倒流进水槽中。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上方还设置有防逆挡板,所述防逆挡板用于防止油污进入水油分离箱出水口。防逆挡板可使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上方的油污沿防逆挡板向四周流向,且由于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为水油分离箱底部的最高点,所以四周的油污不会倒流回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从而进一步防止了油污进入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中。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油分离箱顶部盖设有分离箱顶盖;所述水槽和所述水油分离箱平行设置,共同组成水槽箱体,所述水槽箱体的上边沿设置有水槽折边;水槽折边与分离箱顶盖置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实施例充分利用厨房空间,将分离箱顶盖可以作为厨房的台面,使其与普通家用水槽完全一致,且安装方便快捷。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分离箱顶盖开设有通气孔。顶盖上还设置有通气孔,从而平衡水油分离箱的内外气压。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分离箱顶盖上设有顶盖提手。顶盖上还设置有顶盖提手,以方便使用者打开顶盖。作为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水泵为单向水泵,所述单向水泵的泵水方向为从水油分离箱至水槽。自清洗后的净水从水油分离箱泵回水槽,实现单向的系统循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包括水槽、水槽排水管、残渣过滤粉碎装置、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排污管、水油分离箱、水泵和水槽进水管。水槽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待处理的水从水槽排水口排水,进入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过滤掉水中的残渣杂质;过滤后的水进入依次经过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进入水油分离箱中,进行水油分离;经过水油分离的水由水泵抽回至水槽中,进行重复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当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积累过多时,转动排污阀使得水油分离箱与排污管连通,从而将水油分离箱中的油污排走,即可完成水槽的清洗,操作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水槽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示的水槽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水槽结构的侧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水槽结构沿A-A面的剖视图;图5为图3所示的水槽结构沿B-B面的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的水槽结构去除分离箱顶盖和缓冲板的上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水槽结构去除分离箱顶盖和防逆挡板的上视图。图中:1、水槽;11、水槽排水口;2、水槽排水管;3、残渣过滤粉碎装置;4、水槽出水管;5、分离箱进水管;6、排污管;7、水油分离箱;71、水油分离箱进水口;72、水油分离箱出水口;73、缓冲板;74、水流限制板;75、水油分离腔;76、间隔;77、进水通道;78、排污通道;79、防逆挡板;790、分离箱顶盖;791、顶盖提手;792、通气孔;8、水泵;9、水槽进水管;10、排污阀;12、水槽折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水槽结构包括水槽1、水槽排水管2、残渣过滤粉碎装置3、水槽出水管4、分离箱进水管5、排污管6、水油分离箱7、水泵8和水槽进水管9。其中,水槽1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11,水槽排水管2一端连接于水槽排水口11,另一端与残渣过滤粉碎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水槽排水管、残渣过滤粉碎装置、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排污管、水油分离箱、水泵和水槽进水管;所述水槽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所述水槽排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槽排水口,另一端与所述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连接;所述水槽出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残渣过滤粉碎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一端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另一端连接于下水道,所述排污管处还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用于控制排污通道的开与关;所述分离箱进水管远离所述水槽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槽进水管抽回所述水槽中;/n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出水口,所述水油分离箱进水口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中设置有若干缓冲板和若干水流限制板,若干缓冲板平行设置,从而将水油分离箱分隔成若干个水油分离腔,所述缓冲板下端面与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以使得相邻之间的两个水油分离腔相连通;所述水流限制板设置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的底部,所述水流限制板顶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缓冲板顶部的水平高度,并高于所述缓冲板底部的水平高度;所述水流限制板与相邻的缓冲板之间形成向上的进水通道,以使得待处理的水从上一个水油分离腔经过间隔、进水通道进入下一个水油分离腔;所述水流限制板的两端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排污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洗循环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水槽排水管、残渣过滤粉碎装置、水槽出水管、分离箱进水管、排污管、水油分离箱、水泵和水槽进水管;所述水槽底部开设有水槽排水口,所述水槽排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槽排水口,另一端与所述残渣过滤粉碎装置连接;所述水槽出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残渣过滤粉碎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一端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另一端连接于下水道,所述排污管处还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用于控制排污通道的开与关;所述分离箱进水管远离所述水槽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槽进水管抽回所述水槽中;
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水油分离箱出水口,所述水油分离箱进水口与所述分离箱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相连通;所述水油分离箱中设置有若干缓冲板和若干水流限制板,若干缓冲板平行设置,从而将水油分离箱分隔成若干个水油分离腔,所述缓冲板下端面与所述水油分离箱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以使得相邻之间的两个水油分离腔相连通;所述水流限制板设置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的底部,所述水流限制板顶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缓冲板顶部的水平高度,并高于所述缓冲板底部的水平高度;所述水流限制板与相邻的缓冲板之间形成向上的进水通道,以使得待处理的水从上一个水油分离腔经过间隔、进水通道进入下一个水油分离腔;所述水流限制板的两端与所述水油分离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排污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明陈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江水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