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995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结构,包括预留在地下室底面上的后浇带槽,后浇带槽的一端与地下室的侧壁抵接,该侧壁称为外墙,外墙侧壁上开设有取出槽,后浇带槽的底面设置成斜面,且后浇带槽的底面靠近取出槽的一端低于远离取出槽的一端,后浇带槽的底面靠近取出槽的一端称为第一端,取出槽的底面低于后浇带槽第一端处的底面,取出槽的顶面高于地下室的底面,在取出槽内放置有收集盒,收集盒的横截面与取出槽的横截面大小相等,收集盒的上端为开口,且收集盒的上端不高于后浇带槽第一端处的底面,收集盒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取出槽的顶面与地下室底面之间的距离。后浇带的浇筑质量不易受到影响,不易出现开裂和漏水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结构
本技术涉及后浇带施工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平面较大的工程中,为了防止地下室底板产生裂缝,一般在底板施工时都设置有后浇带。根据规范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主体完成后才能浇筑。而对于有承压水作用部位,由于水压较大,在施工期间,如果不降低承压水的压力,则可能造成后浇带处的不透水层的自重无法承受其下方承压水的水压力,进而引起的后浇带处的土层隆起,导致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目前通常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在地下室地板上后浇带的底面上开设连接至承压水层的孔,孔内穿设有渗水管和保护渗水管的钢套管,且渗水管和钢套管的一端均连接至承压水层,渗水管与钢套管的另一端均高于后浇带的底面,从而将承压水层内的水引出,降低承压水层内的水压。但是这样的结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水沿着钢套管和渗水管渗透入后浇带内,进而锈蚀埋设在地下室底板内的钢筋层,降低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如公告号为CN2092437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的底板后浇带结构,包括预留在地下室底板上的后浇带,后浇带的底面为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结构,包括预留在地下室底面上的后浇带槽(1),后浇带槽(1)的一端与地下室的侧壁抵接,该侧壁称为外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2)侧壁与后浇带槽(1)相邻的位置处开设有取出槽(21),取出槽(21)的中心线垂直于地下室底面,后浇带槽(1)的底面设置成斜面,且后浇带槽(1)的底面靠近取出槽(21)的一端低于远离取出槽(21)的一端,后浇带槽(1)的底面靠近取出槽(21)的一端称为第一端,取出槽(21)的底面低于后浇带槽(1)第一端处的底面,取出槽(21)的顶面高于地下室的底面,在取出槽(21)内放置有收集盒(22),收集盒(22)的横截面与取出槽(21)的横截面大小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结构,包括预留在地下室底面上的后浇带槽(1),后浇带槽(1)的一端与地下室的侧壁抵接,该侧壁称为外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2)侧壁与后浇带槽(1)相邻的位置处开设有取出槽(21),取出槽(21)的中心线垂直于地下室底面,后浇带槽(1)的底面设置成斜面,且后浇带槽(1)的底面靠近取出槽(21)的一端低于远离取出槽(21)的一端,后浇带槽(1)的底面靠近取出槽(21)的一端称为第一端,取出槽(21)的底面低于后浇带槽(1)第一端处的底面,取出槽(21)的顶面高于地下室的底面,在取出槽(21)内放置有收集盒(22),收集盒(22)的横截面与取出槽(21)的横截面大小相等,收集盒(22)的上端为开口,且收集盒(22)的上端不高于后浇带槽(1)第一端处的底面,收集盒(22)顶面和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取出槽(21)的顶面与地下室底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出槽(21)的横截面中,取出槽(21)与后浇带槽(1)相邻的侧边长度大于后浇带槽(1)的宽度,且取出槽(21)与后浇带槽(1)相邻的侧边的两端分别位于后浇带槽(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出槽(21)的横截面呈梯形,梯形上底的长度小于下底的长度,梯形的下底与后浇带槽(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浇带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非学张学治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