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97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包括:底座,其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高强螺栓,设置四个并与底座连接,高强螺栓与底座相互垂直设置,高强螺栓沿第一通孔的的圆周方形环形排列设置;顶升钢板,套设在高强螺栓上,并将锚索钢绞线套设其中,顶升钢板沿与高强螺栓相互垂直的方向设置,并沿高强螺栓的设置方向平移;二次张拉锚头,穿设在锚索钢绞线上,并与顶升钢板相卡接,二次张拉锚头与顶升钢板同步移动;临时夹片,穿设在锚索钢绞线,与锚索钢绞线螺栓连接。通过转动高强螺栓的螺母顶升钢垫板和二次张拉锚头,从而实现锚索的二次张拉,此装置施工速度快且操作方便,标准化构件快速安装,现场施工人员亦可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边坡及基坑支护的预应力锚索由于使用时间长及土体变形等原因都会造成锚索的预应力损失,同时锚索的变形值及伸长值都会偏大。为了控制边坡及基坑的变形,通常需要进行锚索的二次张拉,以确保边坡和基坑的安全正常使用。由于锚索一次张拉锁定后,预留的锚索张拉长度被截短或破坏,造成锚索二次张拉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旨在解决锚索预应力损失后进行二次张拉困难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包括:底座,其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将原锚具锚头套设其中,并与原锚具钢垫板接触;高强螺栓,设置四个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高强螺栓与所述底座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高强螺栓沿所述第一通孔的的圆周方形环形排列设置;顶升钢板,套设在所述高强螺栓上,并将锚索钢绞线套设其中,所述顶升钢板沿与所述高强螺栓相互垂直的方向设置,并沿所述高强螺栓的设置方向平移;二次张拉锚头,穿设在所述锚索钢绞线上,并与所述顶升钢板相卡接,所述二次张拉锚头与所述顶升钢板同步移动;临时夹片,穿设在所述锚索钢绞线,与所述锚索钢绞线螺栓连接;所述二次张拉锚头卡设在所述顶升钢板与所述临时夹片之间,所述顶升钢板用于带动所述张拉锚头平移,以驱动所述临时夹片带动所述锚索钢绞线平移。进一步地,所述高强螺栓上套设有顶升螺母,所述顶升螺母设置在所述底座和顶升钢板之间,所述顶升螺用于带动所述顶升钢板平移。进一步地,所述顶升螺母与所述顶升钢板之间设置有螺母垫片。进一步地,所述顶升螺母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母。进一步地,所述顶升钢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以将所述锚索钢绞线套设其中。进一步地,所述顶升钢板为一方形板。进一步地,所述顶升钢板的四角位置设置有第一光孔,所述高强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一光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张拉锚头为一圆柱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张拉锚头上均匀的设置有第二光孔,所述第二光孔与所述锚索钢绞线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张拉锚头覆盖所述第二通孔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转动高强螺栓的螺母顶升钢垫板和二次张拉锚头,从而实现锚索的二次张拉,此装置施工速度快且操作方便,标准化构件快速安装,现场施工人员亦可实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包括:底座11、高强螺栓4、顶升钢板5、二次张拉锚头3和临时夹片2。具体而言,底座11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将原锚具锚头10套设其中,并与原锚具钢垫板12接触。具体而言,高强螺栓4设置四个并与所述底座11连接,所述高强螺栓4与所述底座11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高强螺栓4沿所述第一通孔的的圆周方形环形排列设置。具体而言,顶升钢板5套设在所述高强螺栓4上,并将锚索钢绞线1套设其中,所述顶升钢板5沿与所述高强螺栓4相互垂直的方向设置,并沿所述高强螺栓4的设置方向平移。具体而言,二次张拉锚头穿设在所述锚索钢绞线1上,并与所述顶升钢板5相卡接,所述二次张拉锚头3与所述顶升钢板5同步移动。具体而言,临时夹片穿设在所述锚索钢绞线1,与所述锚索钢绞线1螺栓连接。具体而言,所述二次张拉锚头3卡设在所述顶升钢板5与所述临时夹片2之间,所述顶升钢板5用于带动所述张拉锚头平移,以驱动所述临时夹片2带动所述锚索钢绞线1平移。具体而言,所述高强螺栓4上套设有顶升螺母7,所述顶升螺母7设置在所述底座11和顶升钢板5之间,所述顶升螺用于带动所述顶升钢板5平移。具体而言,所述顶升螺母7与所述顶升钢板5之间设置有螺母垫片6。具体而言,所述顶升螺母7与所述底座11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母8。具体而言,所述顶升钢板5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以将所述锚索钢绞线1套设其中。具体而言,所述顶升钢板5为一方形板。具体而言,所述顶升钢板5的四角位置设置有第一光孔,所述高强螺栓4穿设在所述第一光孔内。具体而言,所述张拉锚头为一圆柱型结构。具体而言,所述张拉锚头上均匀的设置有第二光孔,所述第二光孔与所述锚索钢绞线1相对设置。具体而言,所述张拉锚头覆盖所述第二通孔上。可以看出,通过转动高强螺栓4的螺母顶升钢垫板和二次张拉锚头3,从而实现锚索的二次张拉,此装置施工速度快且操作方便,标准化构件快速安装,现场施工人员亦可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一下优点:1、操作简单,现场施工人员即可完成;2、施工速度快;3、适用性强,可有效减少锚索变形及伸长值,减少锚索预应力损失;4、能适用预留的锚索张拉长度不足,无电力供应的情况。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满足不同束数锚索的二次张拉,选用不同孔眼数量锚头进行制作,现以四束锚索为例说明。具体施工分以下几步:第一步:将4根高强螺栓4对称焊接在底座11上;然后分别拧入固定螺母8、顶升螺母7、螺母垫片6,并套入顶升钢板5;第二步:整理锚索钢绞线1;将上个步骤初步组装好的二次张拉装置穿过锚索钢绞线1,安装在原锚具钢垫板12上;第三步:跟据锚索的长度和锚索二次张拉现场情况通过调节顶升螺母7、螺母垫片6,确定顶升钢板5的相对位置,便于后续的二次张拉施工;第四步:在拉顶升钢板5上安装二次张拉锚头3和临时夹片2;第五步:使用力矩扳手人工匀称均衡拧转4根高强螺栓4上的顶升螺母7,螺母顶升推动顶升钢板5及二次张拉锚头3;临时夹片2夹紧锚索钢绞线1往外拉拔,实现锚索的二次张拉;第六步:通过螺栓拧紧力矩和螺栓轴力的换算公式计算确定各根顶升螺母7的最终拧紧力矩;顶升螺母7拧至最终拧紧力矩后,再拧固定螺母8紧贴顶升螺母7共同承受锚索预应力荷载;第七步:在锚索二次张拉期间,将锚索钢绞线1上的原锚具夹片9退出,在达到二次张拉锁定荷载后再塞入新夹片重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其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将原锚具锚头套设其中,并与原锚具钢垫板接触;/n高强螺栓,设置四个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高强螺栓与所述底座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高强螺栓沿所述第一通孔的的圆周方形环形排列设置;/n顶升钢板,套设在所述高强螺栓上,并将锚索钢绞线套设其中,所述顶升钢板沿与所述高强螺栓相互垂直的方向设置,并沿所述高强螺栓的设置方向平移;/n二次张拉锚头,穿设在所述锚索钢绞线上,并与所述顶升钢板相卡接,所述二次张拉锚头与所述顶升钢板同步移动;/n临时夹片,穿设在所述锚索钢绞线,与所述锚索钢绞线螺栓连接;/n所述二次张拉锚头卡设在所述顶升钢板与所述临时夹片之间,所述顶升钢板用于带动所述张拉锚头平移,以驱动所述临时夹片带动所述锚索钢绞线平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将原锚具锚头套设其中,并与原锚具钢垫板接触;
高强螺栓,设置四个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高强螺栓与所述底座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高强螺栓沿所述第一通孔的的圆周方形环形排列设置;
顶升钢板,套设在所述高强螺栓上,并将锚索钢绞线套设其中,所述顶升钢板沿与所述高强螺栓相互垂直的方向设置,并沿所述高强螺栓的设置方向平移;
二次张拉锚头,穿设在所述锚索钢绞线上,并与所述顶升钢板相卡接,所述二次张拉锚头与所述顶升钢板同步移动;
临时夹片,穿设在所述锚索钢绞线,与所述锚索钢绞线螺栓连接;
所述二次张拉锚头卡设在所述顶升钢板与所述临时夹片之间,所述顶升钢板用于带动所述张拉锚头平移,以驱动所述临时夹片带动所述锚索钢绞线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螺栓上套设有顶升螺母,所述顶升螺母设置在所述底座和顶升钢板之间,所述顶升螺用于带动所述顶升钢板平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栓式锚索二次张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毅杜士亮彭建民廖松柏卓敏聪李展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