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木清专利>正文

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92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减速带,包括减速带,减速带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形孔,且两个方形孔内分别滑动有第一方形杆和第二方形杆,第一方形杆一端伸出方形孔固定有第一锥形块,第一方形杆另一端伸出方形孔固定连接有第一配重板。本装置通过由于相邻减速带、第一减速带和第二减速带之间都均匀隔开一段距离,不像传统的减速带一样密集设置,所以其重量轻,所以搬运移动本减速带时轻便,有效的提高了本减速带的灵活性,并且通过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的调节本减速带的总长度大小,进而本减速带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道路,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减速带的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减速带
本技术涉及路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减速带。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道路交通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传统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不完善且警示效果不佳,以减速带为代表的强制控速设施在我国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应用。设置减速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车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警用减速带,警用减速带一般都要求搬运时的灵活性能,要达到安装方便、回收方便和搬运方便的功能要求,然而现有的减速带一般结构复杂,搬运不方便,并且不便于固定安装,且现有的减速带无法快速的调节长度,其灵活性差,不能适用于不同宽度的道路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减速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减速带,包括减速带,所述减速带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形孔,且两个方形孔内分别滑动有第一方形杆和第二方形杆,所述第一方形杆一端伸出方形孔固定有第一锥形块,所述第一方形杆另一端伸出方形孔固定连接有第一配重板,所述第一配重板与减速带之间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减速带,所述第一减速带侧壁中央处对称开设有第一方形孔和圆孔,所述第一方形杆穿过第一方形孔并与其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形孔两端的第一减速带两侧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暗槽,每相邻两个第一减速带之间均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在第一方形杆上,且弹簧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第一配重板上的两个暗槽内,所述减速带与相邻的一个第一减速带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在第一方形杆上,且第一弹簧侧端伸入相邻第一减速带上的暗槽内,所述第一配重板与相邻的一个第一减速带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在第一方形杆上,且第二弹簧侧端伸入相邻第一减速带上的暗槽内,所述第一配重板侧壁上横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心线与圆孔的轴心线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配重板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导向滑轮,所述第一配重板顶端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上固定有横板,所述第一配重板顶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第一配重板两端对称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上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第二方形杆一端伸出方形孔固定有第二锥形块,所述第二方形杆另一端伸出方形孔固定连接有第二配重板,所述第二配重板与减速带之间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减速带,所述第二减速带侧壁中央处对称开设有第二方形孔和第一圆孔,所述第二方形杆穿过第二方形孔并与其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形孔两端的第二减速带两侧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暗槽,每相邻两个第二减速带之间均固定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在第二方形杆上,且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第二配重板上的两个第一暗槽内,所述减速带与相邻的一个第二减速带之间固定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套在第二方形杆上,且第四弹簧侧端伸入相邻第二减速带上的第一暗槽内,所述第二配重板与相邻的一个第二减速带之间固定设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套在第二方形杆上,且第五弹簧侧端伸入相邻第二减速带上的第一暗槽内,所述第二配重板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第一圆孔的轴心线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配重板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滑轮,所述第二配重板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上固定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二配重板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蓄电池,所述第二配重板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万向轮,所述第一锥形块和第二锥形块的尖头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钢丝线和第二钢丝线,所述第一钢丝线另一端依次穿过若干个圆孔和通孔并从导向滑轮上绕过与横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线另一端依次穿过若干个第一圆孔和第一通孔并从第一导向滑轮上绕过与第一横板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和第一电动伸缩杆分别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和第三电动伸缩杆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蓄电池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块和第二锥形块的最大直径分别小于圆孔和第一圆孔的直径2-5mm。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由于相邻减速带、第一减速带和第二减速带之间都均匀隔开一段距离,不像传统的减速带一样密集设置,所以其重量轻,所以搬运移动本减速带时轻便,有效的提高了本减速带的灵活性,并且通过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的调节本减速带的总长度大小,进而本减速带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道路,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减速带的实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结构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结构图1的侧视图。图中:减速带1、第一减速带1-1、第二减速带1-2、方形孔2、第一方形杆3-1、第二方形杆3-2、第一配重板4-1、第二配重板4-2、第一锥形块5-1、第二锥形块5-2、第一方形孔6-1、第二方形孔6-2、圆孔7、第一圆孔7-1、暗槽8、第一暗槽8-1、弹簧9、第一弹簧9-1、第二弹簧9-2、第三弹簧9-3、第四弹簧9-4、第五弹簧9-5、通孔10、第一通孔10-1、导向滑轮11、第一导向滑轮11-1、电动伸缩杆12、第二电动伸缩杆12-1、横板13、第一横板13-1、蓄电池14、第一蓄电池14-1、固定板15、第一固定板15-1、第一电动伸缩杆16、第三电动伸缩杆16-1、万向轮17、第一万向轮17-1、第一钢丝线18-1、第二钢丝线18-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减速带,包括减速带1,所述减速带1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形孔2,且两个方形孔2内分别滑动有第一方形杆3-1和第二方形杆3-2,所述第一方形杆3-1一端伸出方形孔2固定有第一锥形块5-1,所述第一方形杆3-1另一端伸出方形孔2固定连接有第一配重板4-1,所述第一配重板4-1与减速带1之间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减速带1-1,所述第一减速带1-1侧壁中央处对称开设有第一方形孔6-1和圆孔7,所述第一方形杆3-1穿过第一方形孔6-1并与其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形孔6-1两端的第一减速带1-1两侧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暗槽8,每相邻两个第一减速带1-1之间均固定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套在第一方形杆3-1上,且弹簧9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第一配重板4-1上的两个暗槽8内,所述减速带1与相邻的一个第一减速带1-1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9-1,所述第一弹簧9-1套在第一方形杆3-1上,且第一弹簧9-1侧端伸入相邻第一减速带1-1上的暗槽8内,所述第一配重板4-1与相邻的一个第一减速带1-1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9-2,所述第二弹簧9-2套在第一方形杆3-1上,且第二弹簧9-2侧端伸入相邻第一减速带1-1上的暗槽8内,所述第一配重板4-1侧壁上横向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轴心线与圆孔7的轴心线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配重板4-1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导向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减速带,包括减速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1)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形孔(2),且两个方形孔(2)内分别滑动有第一方形杆(3-1)和第二方形杆(3-2),所述第一方形杆(3-1)一端伸出方形孔(2)固定有第一锥形块(5-1),所述第一方形杆(3-1)另一端伸出方形孔(2)固定连接有第一配重板(4-1),所述第一配重板(4-1)与减速带(1)之间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减速带(1-1),所述第一减速带(1-1)侧壁中央处对称开设有第一方形孔(6-1)和圆孔(7),所述第一方形杆(3-1)穿过第一方形孔(6-1)并与其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形孔(6-1)两端的第一减速带(1-1)两侧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暗槽(8),每相邻两个第一减速带(1-1)之间均固定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套在第一方形杆(3-1)上,且弹簧(9)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第一配重板(4-1)上的两个暗槽(8)内,所述减速带(1)与相邻的一个第一减速带(1-1)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9-1),所述第一弹簧(9-1)套在第一方形杆(3-1)上,且第一弹簧(9-1)侧端伸入相邻第一减速带(1-1)上的暗槽(8)内,所述第一配重板(4-1)与相邻的一个第一减速带(1-1)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9-2),所述第二弹簧(9-2)套在第一方形杆(3-1)上,且第二弹簧(9-2)侧端伸入相邻第一减速带(1-1)上的暗槽(8)内,所述第一配重板(4-1)侧壁上横向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轴心线与圆孔(7)的轴心线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配重板(4-1)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导向滑轮(11),所述第一配重板(4-1)顶端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12),所述电动伸缩杆(12)的伸缩端上固定有横板(13),所述第一配重板(4-1)顶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4),所述第一配重板(4-1)两端对称固定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6),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6)的伸缩端上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7),所述第二方形杆(3-2)一端伸出方形孔(2)固定有第二锥形块(5-2),所述第二方形杆(3-2)另一端伸出方形孔(2)固定连接有第二配重板(4-2),所述第二配重板(4-2)与减速带(1)之间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减速带(1-2),所述第二减速带(1-2)侧壁中央处对称开设有第二方形孔(6-2)和第一圆孔(7-1),所述第二方形杆(3-2)穿过第二方形孔(6-2)并与其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形孔(6-2)两端的第二减速带(1-2)两侧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暗槽(8-1),每相邻两个第二减速带(1-2)之间均固定设有第三弹簧(9-3),所述第三弹簧(9-3)套在第二方形杆(3-2)上,且第三弹簧(9-3)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第二配重板(4-2)上的两个第一暗槽(8-1)内,所述减速带(1)与相邻的一个第二减速带(1-2)之间固定设有第四弹簧(9-4),所述第四弹簧(9-4)套在第二方形杆(3-2)上,且第四弹簧(9-4)侧端伸入相邻第二减速带(1-2)上的第一暗槽(8-1)内,所述第二配重板(4-2)与相邻的一个第二减速带(1-2)之间固定设有第五弹簧(9-5),所述第五弹簧(9-5)套在第二方形杆(3-2)上,且第五弹簧(9-5)侧端伸入相邻第二减速带(1-2)上的第一暗槽(8-1)内,所述第二配重板(4-2)侧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通孔(10-1)的轴心线与第一圆孔(7-1)的轴心线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配重板(4-2)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滑轮(11-1),所述第二配重板(4-2)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2-1),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2-1)的伸缩端上固定有第一横板(13-1),所述第二配重板(4-2)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蓄电池(14-1),所述第二配重板(4-2)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5-1),所述第一固定板(15-1)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6-1),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16-1)的伸缩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万向轮(17-1),所述第一锥形块(5-1)和第二锥形块(5-2)的尖头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钢丝线(18-1)和第二钢丝线(18-2),所述第一钢丝线(18-1)另一端依次穿过若干个圆孔(7)和通孔(10)并从导向滑轮(11)上绕过与横板(13)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线(18-1)另一端依次穿过若干个第一圆孔(7-1)和第一通孔(10-1)并从第一导向滑轮(11-1)上绕过与第一横板(13-1)底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度可调节的减速带,包括减速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带(1)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方形孔(2),且两个方形孔(2)内分别滑动有第一方形杆(3-1)和第二方形杆(3-2),所述第一方形杆(3-1)一端伸出方形孔(2)固定有第一锥形块(5-1),所述第一方形杆(3-1)另一端伸出方形孔(2)固定连接有第一配重板(4-1),所述第一配重板(4-1)与减速带(1)之间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减速带(1-1),所述第一减速带(1-1)侧壁中央处对称开设有第一方形孔(6-1)和圆孔(7),所述第一方形杆(3-1)穿过第一方形孔(6-1)并与其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形孔(6-1)两端的第一减速带(1-1)两侧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暗槽(8),每相邻两个第一减速带(1-1)之间均固定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套在第一方形杆(3-1)上,且弹簧(9)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第一配重板(4-1)上的两个暗槽(8)内,所述减速带(1)与相邻的一个第一减速带(1-1)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9-1),所述第一弹簧(9-1)套在第一方形杆(3-1)上,且第一弹簧(9-1)侧端伸入相邻第一减速带(1-1)上的暗槽(8)内,所述第一配重板(4-1)与相邻的一个第一减速带(1-1)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9-2),所述第二弹簧(9-2)套在第一方形杆(3-1)上,且第二弹簧(9-2)侧端伸入相邻第一减速带(1-1)上的暗槽(8)内,所述第一配重板(4-1)侧壁上横向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的轴心线与圆孔(7)的轴心线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配重板(4-1)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导向滑轮(11),所述第一配重板(4-1)顶端一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12),所述电动伸缩杆(12)的伸缩端上固定有横板(13),所述第一配重板(4-1)顶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4),所述第一配重板(4-1)两端对称固定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6),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6)的伸缩端上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7),所述第二方形杆(3-2)一端伸出方形孔(2)固定有第二锥形块(5-2),所述第二方形杆(3-2)另一端伸出方形孔(2)固定连接有第二配重板(4-2),所述第二配重板(4-2)与减速带(1)之间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减速带(1-2),所述第二减速带(1-2)侧壁中央处对称开设有第二方形孔(6-2)和第一圆孔(7-1),所述第二方形杆(3-2)穿过第二方形孔(6-2)并与其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形孔(6-2)两端的第二减速带(1-2)两侧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海兴
申请(专利权)人:郭木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