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生化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0776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生化培养箱,包括减震底脚,箱体,通风装置,温控器,提手,定时开关,温湿度传感器,箱门框,玻璃门,合页,减震滑槽,隔板,紫外线消毒灯,加热板和防滑胶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震底脚,减震卡槽和防滑胶垫的设置,当将箱体提起后再次放下的时候,减震底脚能缓冲大部分冲击力,温控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加热片的设置,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能对对培养室内的温湿度起到较好的监视作用,紫外线消毒灯和定时开关的设置,根据培养实验的要求通过定时开关来控制紫外线消毒灯的启闭,箱门框和玻璃门的设置,方便实验人员对微生物培养效果的观察,方便作培养记录,减少了箱门的开启次数,有效的减少了细菌的侵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培养生化培养箱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生化培养箱。
技术介绍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纤维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微生物生长必须具备合适的温度条件,而要分离和获取纯化的微生物则必须提供和保持洁净的生长环境。在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箱中,培养皿.中的微生物培养情况查看不便,查看时必须将整块培养皿隔板抽出培养箱查看,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570337U,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空气微生物生化培养箱,包括箱门和箱体,所述箱门上嵌有至少一个放大镜;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培养室,培养室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搁板,所述搁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台;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控温装置;所述箱体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气孔,箱体顶部设置有进气扇和排气扇,所述透气孔和进气扇、排气扇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空气滤网。本技术的空气微生物生化培养箱具有温度控制功能,且通过设置排气扇和进气扇使生化培养箱内空气循环加快、更适宜好氧微生物生长,搁板上设置凹台使得培养皿放置更安全、不会因搬动生化培养箱而导致培养皿移动或打翻并且由于箱门上设置有放大镜便于查看微生物生长状况。但是现有的空气微生物生化培养箱还存在着在移动或者运输时搬运不方便,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道路颠簸会使培养器皿在箱体内发生滑脱,甚至碰撞,造成培养皿的损坏和没有缓冲装置来减小震动的效果,以及在通气孔的开设不能有效的阻挡细菌是侵入,也不能对培养室内进行杀菌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培养生化培养箱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生化培养箱,以解决现有的空气微生物生化培养箱还存在着在移动或者运输时搬运不方便,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道路颠簸会使培养器皿在箱体内发生滑脱,甚至碰撞,造成培养皿的损坏和没有缓冲装置来减小震动的效果,以及在通气孔的开设不能有效的阻挡细菌是侵入,也不能对培养室内进行杀菌的问题。一种微生物培养生化培养箱,包括减震底脚,箱体,通风装置,温控器,提手,定时开关,温湿度传感器,箱门框,玻璃门,合页,减震滑槽,隔板,紫外线消毒灯,加热板和防滑胶垫,所述减震底脚采用4个,均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的四角处;所述通风装置设置在箱体的右侧,并通过导线与温控器连接;所述温控器嵌装在箱体前侧的上部;所述提手提供螺钉安装在箱体的顶部;所述定时开关嵌装在温控器的左侧;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粘贴在箱体的内部,并通过导线与温控器连接;所述箱门框通过合页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合页采用2个;所述玻璃门嵌装在箱门框内部;所述减震滑槽采用4-6个,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内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所述隔板设置2-3个,均卡接在减震滑槽内;所述紫外线消毒灯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内部的顶部,并通过导线与定时开关连接;所述加热板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底部,并与温控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防滑胶垫采用多个,均设置在隔板上。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外壳,排风机,透气孔和过滤膜,所述排风机通过螺栓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透气孔采用多个,均开设在外壳上;所述过滤膜贴合在透气孔内侧。所述温控器具体采用型号为DC1040CR-701000-E的温度控制器,能对培养室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和调整,以保证微生物生活环境的稳定性。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具体采用CWS13壁挂工业型数显温湿度变送器传感器,对培养室内的温湿度起到较好的监视作用。所述减震底脚其材质具体选用聚氨酯橡胶缓冲块,当将箱体提起后再次放下的时候,减震底脚能缓冲大部分冲击力,保证培养微生物的器皿不会受到较大冲击。所述防滑胶垫采用直径为80mm的高分子防滑凝胶垫,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发生颠簸,防滑胶垫能够对隔板和培养皿之间起到一定的抓和作用,有效的避免面了培养皿在汽车转弯或者颠簸的时候造成滑脱和碰撞情况的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减震底脚,减震卡槽和防滑胶垫的设置,当将箱体提起后再次放下的时候,减震底脚能缓冲大部分冲击力,极少的冲击力会经过减震卡槽的再次减震,充分的保证培养微生物的器皿不会受到冲击和震动,防滑胶垫能够对隔板和培养皿之间起到一定的抓和作用,有效的避免面了培养皿在汽车转弯或者颠簸的时候造成滑脱和碰撞情况的发生。2.本技术的温控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加热片的设置,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能对对培养室内的温湿度起到较好的监视作用,通过温控器和加热片培养室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和调整,以保证微生物生活环境的稳定性3.本技术的紫外线消毒灯和定时开关的设置,根据培养实验的要求通过定时开关来控制紫外线消毒灯的启闭,不但有效的对培养室进行消毒杀菌,还降低了大量精力的投入,节省了电力资源。4.本技术的箱门框和玻璃门的设置,方便实验人员对微生物培养效果的观察,方便作培养记录,减少了箱门的开启次数,有效的减少了细菌的侵入。5.本技术的透气孔和过滤膜的设置,在培养时通风换气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过滤掉空气中大量的灰尘颗粒,以及阻止了细菌的侵入,保证了培养室内洁净的生长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通风装置半剖示意图。图中:1-减震底脚,2-箱体,3-通风装置,31-外壳,32-排风机,33-透气孔,34-过滤膜,4-温控器,5-提手,6-定时开关,7-温湿度传感器,8-箱门框,9-玻璃门,10-合页,11-减震滑槽,12-隔板,13-紫外线消毒灯,14-加热板,15-防滑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生化培养箱,包括减震底脚1,箱体2,通风装置3,温控器4,提手5,定时开关6,温湿度传感器7,箱门框8,玻璃门9,合页10,减震滑槽11,隔板12,紫外线消毒灯13,加热板14和防滑胶垫15,所述减震底脚1采用4个,均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2的四角处;所述通风装置3设置在箱体2的右侧,并通过导线与温控器4连接;所述温控器4嵌装在箱体2前侧的上部;所述提手5提供螺钉安装在箱体2的顶部;所述定时开关6嵌装在温控器4的左侧;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粘贴在箱体2的内部,并通过导线与温控器4连接;所述箱门框8通过合页10与箱体2活动连接;所述合页10采用2个;所述玻璃门9嵌装在箱门框8内部;所述减震滑槽11采用4-6个,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2内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所述隔板12设置2-3个,均卡接在减震滑槽11内;所述紫外线消毒灯13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2内部的顶部,并通过导线与定时开关6连接;所述加热板14设置在箱体2内部的底部,并与温控器4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防滑胶垫15采用多个,均设置在隔板12上。所述通风装置3包括外壳31,排风机32,透气孔33和过滤膜34,所述排风机32通过螺栓安装在外壳31内部;所述透气孔33采用多个,均开设在外壳31上;所述过滤膜34贴合在透气孔33内侧。所述温控器4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培养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底脚(1),箱体(2),通风装置(3),温控器(4),提手(5),定时开关(6),温湿度传感器(7),箱门框(8),玻璃门(9),合页(10),减震滑槽(11),隔板(12),紫外线消毒灯(13),加热板(14)和防滑胶垫(15),所述减震底脚(1)采用4个,均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2)的四角处;所述通风装置(3)设置在箱体(2)的右侧,并通过导线与温控器(4)连接;所述温控器(4)嵌装在箱体(2)前侧的上部;所述提手(5)提供螺钉安装在箱体(2)的顶部;所述定时开关(6)嵌装在温控器(4)的左侧;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粘贴在箱体(2)的内部,并通过导线与温控器(4)连接;所述箱门框(8)通过合页(10)与箱体(2)活动连接;所述合页(10)采用2个;所述玻璃门(9)嵌装在箱门框(8)内部;所述减震滑槽(11)采用4-6个,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2)内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所述隔板(12)设置2-3个,均卡接在减震滑槽(11)内;所述紫外线消毒灯(13)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2)内部的顶部,并通过导线与定时开关(6)连接;所述加热板(14)设置在箱体(2)内部的底部,并与温控器(4)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防滑胶垫(15)采用多个,均设置在隔板(1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培养生化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底脚(1),箱体(2),通风装置(3),温控器(4),提手(5),定时开关(6),温湿度传感器(7),箱门框(8),玻璃门(9),合页(10),减震滑槽(11),隔板(12),紫外线消毒灯(13),加热板(14)和防滑胶垫(15),所述减震底脚(1)采用4个,均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2)的四角处;所述通风装置(3)设置在箱体(2)的右侧,并通过导线与温控器(4)连接;所述温控器(4)嵌装在箱体(2)前侧的上部;所述提手(5)提供螺钉安装在箱体(2)的顶部;所述定时开关(6)嵌装在温控器(4)的左侧;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粘贴在箱体(2)的内部,并通过导线与温控器(4)连接;所述箱门框(8)通过合页(10)与箱体(2)活动连接;所述合页(10)采用2个;所述玻璃门(9)嵌装在箱门框(8)内部;所述减震滑槽(11)采用4-6个,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2)内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所述隔板(12)设置2-3个,均卡接在减震滑槽(11)内;所述紫外线消毒灯(13)通过螺钉安装在箱体(2)内部的顶部,并通过导线与定时开关(6)连接;所述加热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李新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天杭空气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