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562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所述出声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和支撑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支撑件,支撑件设置在第一扬声器的出声面和第二扬声器的出声面之间,给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提供支撑,提高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在壳体内的稳定性。而第一扬声器的出声面和第二扬声器的出声面之间形成共用前腔,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可以通过共用前腔增强声效效果,支撑件保证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两者相对固定,使共用前腔的空间大小维持稳定,保证出声装置的声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扬声器
,特别涉及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产品。用户可以追求VR产品视觉上的沉浸式体验,同时,对声效的追求也在同步提高。针对VR产品,可以采用两个扬声器,使声效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两个扬声器之间均是排线进行电连接,因此,若两个扬声器竖直放置,则两个扬声器无法稳定的设置在VR产品的壳体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旨在解决若两个扬声器竖直放置,则两个扬声器无法稳定的设置在VR产品的壳体内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出声装置,所述出声装置包括:壳体,包括安装部、以及自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且侧向延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容纳腔,且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用以安装至头戴式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所述延伸部的内部设有出音通道,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出音通道的出声孔;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二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扬声器的出声面与所述第一扬声器的出声面相向设置;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之间形成共用前腔,所述共用前腔与所述出音通道连通。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环形支撑件,所述环形支撑件轴向上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和所述第二扬声器抵接,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共用前腔、所述出音通道均与所述连接孔连通,以形成出音前腔。优选的,所述第一扬声器上设置有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所述第二扬声器上设置有第二正极和第二负极;所述出声装置包括:正极传输线,所述正极传输线与所述第一正极以及所述第二正极电性连接;负极传输线,所述负极传输线与所述第一负极以及所述第二负极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出声装置还包括:正极导电嵌件,所述正极导电嵌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并与所述第一正极以及所述第二正极电性连接;负极导电嵌件,所述负极导电嵌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并与所述第一负极以及所述第二负极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正极布线孔,所述正极传输线设置于所述正极布线孔内,所述正极传输线远离所述正极导电嵌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部外部;负极布线孔,所述负极传输线设置于所述负极布线孔内,所述负极传输线远离所述负极导电嵌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部外部。优选地,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第二扬声器的侧边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二扬声器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内。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周壁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支撑件的外周壁设置有环形缺口,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环形缺口卡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扬声器以及所述第二扬声器的背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后腔,所述出声装置还包括: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扬声器背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和/或,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扬声器背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以隔绝所述出音前腔与所述后腔。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件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摩擦凸起,若干所述摩擦凸起用于增加所述第一扬声器背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摩擦力,和/或,若干所述摩擦凸起用于增加所述第二扬声器背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两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出声装置,所述出声装置的所述壳体的安装部与所述设备主体的端部连接。优选地,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包括AR、MR、VR、CR、HR和XR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出声装置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出声装置的安装部对应与所述设备主体的两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头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连接两个所述出声装置的壳体。优选地,所述设备主体的两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部呈圆柱状,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孔插接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带包括:两个扣盖,对应与所述两个出声装置的壳体相适配和可拆卸连接;以及,带体,连接所述两个扣盖设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支撑件,支撑件设置在第一扬声器的出声面和第二扬声器的出声面之间,给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提供支撑,提高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在壳体内的稳定性。而第一扬声器的出声面和第二扬声器的出声面之间形成共用前腔,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可以通过共用前腔增强声效效果,支撑件保证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两者相对固定,使共用前腔的空间大小维持稳定,保证出声装置的声学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出声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N1-N1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N3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出声装置一实施例的内部接线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N2-N2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头戴式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头戴式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出声装置10壳体11第一壳体111第二环形凸起12第二壳体20第一扬声器21第一正极22第一负极30第二扬声器31第二正极32第二负极40支撑件41第一环形凸起42第三环形凸起51正极传输线52负极传输线61正极导电嵌件62负极导电嵌件70弹性密封件71摩擦凸起80第一防尘网90第二防尘网200头戴式电子设备210设备本体211连接带211a扣盖211b带体A出音通道B共用前腔C第一后腔D第二后腔E第一出音孔F第二出音孔G出声孔本专利技术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装置包括:/n壳体,包括安装部、以及自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且侧向延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容纳腔,且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用以安装至头戴式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所述延伸部的内部设有出音通道,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出音通道的出声孔;/n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n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二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扬声器的出声面与所述第一扬声器的出声面相向设置;/n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之间形成共用前腔,所述共用前腔与所述出音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安装部、以及自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且侧向延伸出的延伸部,所述安装部内设有容纳腔,且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用以安装至头戴式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所述延伸部的内部设有出音通道,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设有连通所述出音通道的出声孔;
第一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二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扬声器的出声面与所述第一扬声器的出声面相向设置;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扬声器之间形成共用前腔,所述共用前腔与所述出音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环形支撑件,所述环形支撑件轴向上的两个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扬声器和所述第二扬声器抵接,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共用前腔、所述出音通道均与所述连接孔连通,以形成出音前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上设置有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所述第二扬声器上设置有第二正极和第二负极;所述出声装置包括:
正极传输线,所述正极传输线与所述第一正极以及所述第二正极电性连接;
负极传输线,所述负极传输线与所述第一负极以及所述第二负极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装置还包括:
正极导电嵌件,所述正极导电嵌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并与所述第一正极以及所述第二正极电性连接;
负极导电嵌件,所述负极导电嵌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并与所述第一负极以及所述第二负极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
正极布线孔,所述正极传输线设置于所述正极布线孔内,所述正极传输线远离所述正极导电嵌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部外部;
负极布线孔,所述负极传输线设置于所述负极布线孔内,所述负极传输线远离所述负极导电嵌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部外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声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宪信陈国强王景伟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