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链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044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紧链器系统,包括相背设置的紧链气缸一和紧链气缸二,紧链气缸一的缸体与紧链气缸二的缸体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还包括用于控制紧链气缸一和紧链气缸二回缩的气控紧链系统,气控紧链系统连接至巷道内的压风管路,紧链气缸一和紧链气缸二的活塞杆上分别设置有一钩挂机构,所述紧链气缸一包括气缸筒一,气缸筒一内设置有活塞一,活塞一的端部连接有活塞杆一,活塞杆一的另一端贯穿气缸筒一的前端盖与一钩挂机构连接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针对巷道内刮板输送机研发设计,气控紧链系统连接至设置在巷道内的压风管路,以压缩空气为驱动力,杜绝了电力驱动的安全隐患,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的优越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紧链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链器系统,属于紧链工具

技术介绍
刮板输送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链条机械延展,链条松弛,需要对刮板链张紧。传统张紧刮板链(靠点动传动装置,依靠减速器强大扭矩力缩短链条达到截取多余刮板链的方法)的方法,传统办法安全风险较大,容易伤及手指。因此亟待一种紧链器系统,需要具有结构轻便,利于携带、搬运,及其适用于井下步行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紧链器系统。本技术所述的紧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背设置的紧链气缸一和紧链气缸二,紧链气缸一的缸体与紧链气缸二的缸体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还包括用于控制紧链气缸一和紧链气缸二回缩的气控紧链系统,气控紧链系统连接至巷道内的压风管路,紧链气缸一和紧链气缸二的活塞杆上分别设置有一钩挂机构,所述紧链气缸一包括气缸筒一,气缸筒一内设置有活塞一,活塞一的端部连接有活塞杆一,活塞杆一的另一端贯穿气缸筒一的前端盖与一钩挂机构连接,活塞一将气缸筒一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气缸筒一的前端盖上设有有杆腔进出气口,有杆腔进出气口一分别与有杆腔以及气控紧链系统相连通,气缸筒一的后端盖上设有无杆腔进出气口一,无杆腔进出气口一与无杆腔以及外界相连通,有杆腔内的活塞一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复位弹簧一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气缸筒一的前端盖和活塞一上,针对巷道内刮板输送机研发设计,气控紧链系统连接至设置在巷道内的压风管路,以压缩空气为驱动力,杜绝了电力驱动的安全隐患,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的优越性能。巷道内刮板输送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链条机械延展,链条松弛,需要对刮板链张紧。操作人员将紧链器架设在所需张紧链条的两个刮板上面,钩挂机构挂接在对应的刮板上,气控紧链系统连接至设置在巷道内的压风管路,紧链气缸一和紧链气缸二回缩动作,缩短刮板间距即缩短链条,根据实际需要,截取多余链条及刮板,就达到安全张紧刮板链的目的。优选地,所述紧链气缸二和紧链气缸一的结构相同,所述紧链气缸二包括气缸筒二,气缸筒二内设置有活塞二,活塞二的端部连接有活塞杆二,活塞杆二的另一端贯穿气缸筒二的前端盖连接一钩挂机构,活塞二将气缸筒二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气缸筒二的前端盖上设有有杆腔进出气口二,有杆腔进出气口二分别与有杆腔以及气控紧链系统相连通,气缸筒二后端盖上设有无杆腔进出气口二,无杆腔进出气口二与无杆腔以及外界相连通,有杆腔内的活塞二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二,复位弹簧二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气缸筒二的前端盖和活塞二上,非工作状态下,在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的作用下驱动活塞一和活塞杆二回缩,非使用状态下,结构更加紧凑,利于携带、搬运,及其适用于井下步行作业环境。优选地,所述气控紧链系统包括紧链手控阀组,所述紧链手控阀组的进气口连接至气源,紧链手控阀组的出气口与紧链气缸一、紧链气缸二相连通,可以分别控制紧链气缸一的伸缩和紧链气缸二的伸缩。优选地,所述紧链手控阀组包括换向阀一、换向阀二、换向阀三和换向阀四,换向阀二和换向阀三的进气口连接至气源,换向阀二的出气口连接至紧链气缸一的有杆腔,换向阀一的进气口连接至换向阀二的出气口,换向阀一的出气口与外界相连通,换向阀三的出气口连接至紧链气缸二的有杆腔,换向阀四的进气口连接至换向阀三的出气口,换向阀四的出气口与外界相连通,非使用状态下关闭通断阀、换向阀二和换向阀三,开启换向阀一和换向阀四,通过人力克服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的弹力将活塞杆一和活塞杆二拉出,工作时,开启通断阀后开启换向阀二,关闭换向阀一可以实现紧链气缸一工作状态下的回缩,开启换向阀三,关闭换向阀四可以实现紧链气缸二的回缩。优选地,还包括输气通断装置,所述输气通断装置包括三通接头、通断阀和气源快接头,三通接头的第二和第三接口分别与换向阀二、换向阀三的进气口相连通,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连接至通断阀的出气口,通断阀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连接有一气源快接头,气源快接头与气源相连通,连接方便。优选地,还包括溢流阀A、溢流阀B、单向阀A和单向阀B,换向阀二与三通接头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溢流阀A,溢流阀A与三通接头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A,三通接头与换向阀三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溢流阀B,溢流阀B与三通接头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B,保证通气顺畅,设置溢流阀保护气路。优选地,所述气源为巷道内的压风管路,无需自带动力。优选地,所述钩挂机构包括延长链和挂钩,延长链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对应的活塞杆上,延长链的另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挂钩,钩挂机构挂接在对应的刮板上,连接方便。优选地,所述延长链和挂钩之间通过蝴蝶扣连接,设置挂钩,方便与刮板连接紧链,且设置蝴蝶扣,便于挂钩拆卸。优选地,所述换向阀一、换向阀二、换向阀三、换向阀四、通断阀集成在一起;换向阀一、换向阀二、换向阀三、换向阀四、通断阀均为二位二通手动换向阀。优选地,换向阀一、换向阀二、换向阀三、换向阀四、通断阀、溢流阀B、溢流阀A均通过一安装板固定在紧链气缸一或紧链气缸二的外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紧链器系统,针对巷道内刮板输送机研发设计,气控紧链系统连接至设置在巷道内的压风管路,以压缩空气为驱动力,杜绝了电力驱动的安全隐患,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通用性强的优越性能。非工作状态下,在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的作用下驱动活塞一和活塞杆二回缩,非使用状态下,结构更加紧凑,利于携带、搬运,及其适用于井下步行作业环境。非使用状态下关闭通断阀、换向阀二和换向阀三,开启换向阀一和换向阀四,通过人力克服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的弹力将活塞杆一和活塞杆二拉出,工作时,开启通断阀后开启换向阀二,关闭换向阀一可以实现紧链气缸一工作状态下的回缩,开启换向阀三,关闭换向阀四可以实现紧链气缸二的回缩,可以分别控制紧链气缸一的伸缩和紧链气缸二的伸缩可调范围更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系统原理图。图中:1、紧链气缸一1.1、气缸筒一1.2、活塞一1.3、复位弹簧一1.4、活塞杆一2、紧链气缸二2.1、气缸筒二2.2、活塞二2.3、复位弹簧二2.4、活塞杆二3、换向阀一4、换向阀二5、换向阀三6、换向阀四7、三通接头8、通断阀9、气源快接头10、溢流阀A11、溢流阀B12、单向阀A13、单向阀B14、延长链15、挂钩16、蝴蝶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背设置的紧链气缸一(1)和紧链气缸二(2),紧链气缸一(1)的缸体与紧链气缸二(2)的缸体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还包括用于控制紧链气缸一(1)和紧链气缸二(2)回缩的气控紧链系统,气控紧链系统连接至巷道内的压风管路,紧链气缸一(1)和紧链气缸二(2)的活塞杆上分别设置有一钩挂机构,所述紧链气缸一(1)包括气缸筒一(1.1),气缸筒一(1.1)内设置有活塞一(1.2),活塞一(1.2)的端部连接有活塞杆一(1.4),活塞杆一(1.4)的另一端贯穿气缸筒一(1.1)的前端盖与一钩挂机构连接,活塞一(1.2)将气缸筒一(1.1)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气缸筒一(1.1)的前端盖上设有有杆腔进出气口,有杆腔进出气口一分别与有杆腔以及气控紧链系统相连通,气缸筒一(1.1)的后端盖上设有无杆腔进出气口一,无杆腔进出气口一与无杆腔以及外界相连通,有杆腔内的活塞一(1.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1.3),复位弹簧一(1.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气缸筒一(1.1)的前端盖和活塞一(1.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背设置的紧链气缸一(1)和紧链气缸二(2),紧链气缸一(1)的缸体与紧链气缸二(2)的缸体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还包括用于控制紧链气缸一(1)和紧链气缸二(2)回缩的气控紧链系统,气控紧链系统连接至巷道内的压风管路,紧链气缸一(1)和紧链气缸二(2)的活塞杆上分别设置有一钩挂机构,所述紧链气缸一(1)包括气缸筒一(1.1),气缸筒一(1.1)内设置有活塞一(1.2),活塞一(1.2)的端部连接有活塞杆一(1.4),活塞杆一(1.4)的另一端贯穿气缸筒一(1.1)的前端盖与一钩挂机构连接,活塞一(1.2)将气缸筒一(1.1)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气缸筒一(1.1)的前端盖上设有有杆腔进出气口,有杆腔进出气口一分别与有杆腔以及气控紧链系统相连通,气缸筒一(1.1)的后端盖上设有无杆腔进出气口一,无杆腔进出气口一与无杆腔以及外界相连通,有杆腔内的活塞一(1.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1.3),复位弹簧一(1.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气缸筒一(1.1)的前端盖和活塞一(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紧链气缸二(2)和紧链气缸一(1)的结构相同,所述紧链气缸二(2)包括气缸筒二(2.1),气缸筒二(2.1)内设置有活塞二(2.2),活塞二(2.2)的端部连接有活塞杆二(2.4),活塞杆二(2.4)的另一端贯穿气缸筒二(2.1)的前端盖连接一钩挂机构,活塞二(2.2)将气缸筒二(2.1)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气缸筒二(2.1)的前端盖上设有有杆腔进出气口二,有杆腔进出气口二分别与有杆腔以及气控紧链系统相连通,气缸筒二(2.1)后端盖上设有无杆腔进出气口二,无杆腔进出气口二与无杆腔以及外界相连通,有杆腔内的活塞二(2.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二(2.3),复位弹簧二(2.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气缸筒二(2.1)的前端盖和活塞二(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链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紧链系统包括紧链手控阀组,所述紧链手控阀组的进气口连接至气源,紧链手控阀组的出气口与紧链气缸一(1)、紧链气缸二(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链器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延强何明军夏志村李俊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里能鲁西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