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的输送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044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送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的输送带装置,包括皮带和套在皮带内的冷却轴;皮带包括耐高温层和与耐高温层粘合的冷却层,冷却层内设有筋条,筋条呈开口V型布置;冷却轴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两端固定连接的外轴、套接在外轴内的中空内轴及与内轴一侧固定连接的隔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为圆筒形,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隔板分别形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一通道与第一空腔连通,第二通道与第二空腔连通;外轴、内轴端部安装有密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传送带在高温环境下,冷却均匀,不会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输送带装置
本技术涉及传送带
,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的输送带装置。
技术介绍
传送带是工业生产中最为常用的工具之一,在一些特殊的加工厂,传送带要需要运送一些高温物品。然而过高的温度会对传送带本体造成一些伤害,造成传送带的寿命缩短或者突发性断裂等事故。专利文件【CN202656361U】公开了一种冷却轮,其冷却液从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轮体整体冷却不均匀,靠近进口处偏冷,靠近出口处偏热,如果用于传送带会导致传送带受热不均,影响其使用寿命。专利文件【CN109399065A】公开了一种耐高温传送带装置,其使用外部喷雾方式实现皮带冷却,冷却过程会产生水蒸气,人员长期处于蒸汽环境下对身体健康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的输送带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使传送带在高温环境下,冷却均匀,不会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耐高温的输送带装置,包括皮带和套在所述皮带内的冷却轴;所述冷却轴既作为传送带的带轮轴,同时作为冷却系统为传送带降温;所述皮带包括耐高温层和与所述耐高温层粘合的冷却层,所述冷却层内设有筋条,所述筋条呈开口V型布置;通过将所述筋条设置为开口V型,当传送带转动时空气会从较小V型开口处进入,从较大V型开口处流出,利用空气流动实现传送带冷却。所述冷却轴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两端固定连接的外轴、套接在所述外轴内的中空内轴及与所述内轴一侧固定连接的隔板;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为圆筒形,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冷却液在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以相反方向流动,实现冷却机构的均匀冷却。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所述隔板分别形成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外轴、内轴端部安装有密封机构。轴端设置密封机构,使冷却液在所述冷却机构内循环,不会出现冷却液泄漏问题。优选的,所述外轴外侧固定套接有齿轮、链轮、或带轮。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圈、套接在所述密封圈外侧的T型环楔、用于固定所述T型环楔的卡环及与所述卡环通过螺钉固定的固定座。通过各机构配合使冷却机构可以转动的同时,又不影响密封机构的密封性。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液体通道。优选的,所述外轴外侧套接有轴承。优选的,所述壳体为耐高温钢材。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输送带主要用于传送高温工件,由于热传导作用,高温工件会使输送带温度升高,而皮带转动过程中皮带附近空气流速大于外部空气流动速度,空气会沿开口V型的较小口进入,沿开口V型较大口流出,通过空气流动实现对皮带的冷却。本技术将轴部进行了改进,通过两个通道内冷却液相对流动,实现整个冷却轴的均匀冷却,皮带套接在壳体的外侧,进一步加强皮带的冷却。轴端设置有密封机构,使冷却液不会从轴端泄漏。本技术冷却过程为全封闭式冷却,不会使环境中产生水蒸气,从而保证人员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冷却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冷却轴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冷却轴侧壁展开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的E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4的F-F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壳体,2为第二壳体,3为外轴,4为内轴,5为第一空腔,6为隔板,7为第二空腔,8为第一通道,9为第二通道,10为固定座,101卡环,102为T型环楔,103为密封圈,104为液体通道,11为皮带,1101为耐高温层,1102为冷却层,11021为筋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9,一种耐高温的输送带装置,包括皮带11和套在皮带11内的冷却轴;皮带11包括耐高温层1101和与耐高温层1101粘合的冷却层1102,冷却层1102内设有筋条11021,筋条11021呈开口V型布置;通过将筋条11021设置为开口V型,当传送带转动时空气会从较小V型开口处进入,从较大V型开口处流出,利用空气流动实现传送带冷却。冷却轴包括第一壳体1、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的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两端固定连接的外轴3、套接在外轴3内的中空内轴4及与内轴4一侧固定连接的隔板6;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为圆筒形,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通道8和第二通道9;冷却液在第一通道8和第二通道9内以相反方向流动,实现冷却机构的均匀冷却。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隔板6分别形成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7;第一通道8与第一空腔5连通,第二通道9与第二空腔7连通;外轴3、内轴4端部安装有密封机构。轴端设置密封机构,使冷却液在所述冷却机构内循环,不会出现冷却液泄漏问题。进一步优化方案,外轴3外侧固定套接有齿轮。进一步优化方案,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圈103、套接在密封圈103外侧的T型环楔102、用于固定T型环楔102的卡环101及与卡环101通过螺钉固定的固定座10。密封圈103横截面为半圆形,半圆形上固定有凸棱,T型环楔102与固定座10配合设置有倒角。通过各机构配合使冷却机构可以转动的同时,又不影响密封机构的密封性。进一步优化方案,固定座10上开设有液体通道104。进一步优化方案,外轴3外侧套接有轴承。进一步优化方案,壳体1为耐高温钢材。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皮带11套接在第一壳体1的外侧,电机通过齿轮带动外轴3转动,外轴3带动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内轴4共同转动,第一壳体1带动皮带11转动,皮带11转动过程中皮带11附近空气流速大于外部空气流动速度,空气会沿开口V型的较小口进入,沿开口V型较大口流出,通过空气流动实现对皮带11的冷却。冷却液沿左侧与第二空腔7连通的液体通道104进入,通过第二空腔7、第二通道9流过,沿右侧与第二空腔7连通的液体通道104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的输送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11)和套在所述皮带(11)内的冷却轴;/n所述皮带(11)包括耐高温层(1101)和与所述耐高温层(1101)粘合的冷却层(1102),所述冷却层(1102)内设有筋条(11021),所述筋条(11021)呈开口V型布置;/n所述冷却轴包括第一壳体(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的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一壳体(1)两端固定连接的外轴(3)、套接在所述外轴(3)内的中空内轴(4)及与所述内轴(4)一侧固定连接的隔板(6);/n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为圆筒形,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通道(8)和第二通道(9);/n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所述隔板(6)分别形成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7);/n所述第一通道(8)与所述第一空腔(5)连通,所述第二通道(9)与所述第二空腔(7)连通;/n所述外轴(3)、内轴(4)端部安装有密封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输送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11)和套在所述皮带(11)内的冷却轴;
所述皮带(11)包括耐高温层(1101)和与所述耐高温层(1101)粘合的冷却层(1102),所述冷却层(1102)内设有筋条(11021),所述筋条(11021)呈开口V型布置;
所述冷却轴包括第一壳体(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的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一壳体(1)两端固定连接的外轴(3)、套接在所述外轴(3)内的中空内轴(4)及与所述内轴(4)一侧固定连接的隔板(6);
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为圆筒形,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通道(8)和第二通道(9);
所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所述隔板(6)分别形成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7);
所述第一通道(8)与所述第一空腔(5)连通,所述第二通道(9)与所述第二空腔(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显恒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东风橡胶机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