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散热的电机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043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散热的电机及其形成方法,方法包括:在电机机壳的容纳腔内形成用于供电机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工作时形成的热风单向流动的热风道;在容纳腔内形成用于供热风流动并将热风携带的热量散发出去的冷风道;将电机风机的进风口与热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将风机的出风口与冷风道的进风口相连通,以便热风道和冷风道连通并形成位于电机内部且闭合的内循环风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形成的内循环散热的电机,稳定可靠、适用环境强,电机散热效果好,电机的转子磁钢不易失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循环散热的电机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散热的电机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电机,通常采用风冷式散热,如在先专利号为CN203589918的的电机,其包括:外层轴向气隙、定子径向出风孔、定子轴向过风孔共同构成第一定子风路结构;内层轴向气隙、定子径向出风孔、定子轴向过风孔共同构成第二定子风路结构;轴向风道、转子径向出风孔、转子轴向过风孔共同构成转子风路结构,电机工作时,转轴带动轴流风机转动,电机内部的热量在风机的吹动下沿上述风路排出至机座外,达到冷却散热的效果。但上述结构的电机中,其风机与转轴共轴,风机在转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当电机低速工作时,风机的抽风性能差,导致电机的转子磁钢散热效率低,容易导致转子磁钢失磁,影响电机的性能;另外,上述电机的防水、防爆性能差,外部粉尘、水分等异物容易进入至风机转子腔内,导致风机堵转或者直接烧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循环散热的电机及其形成方法。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散热的电机,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机壳,设置于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设置于机壳容纳腔内的定子组件和风机,设置在定子组件内的转子组件,此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用于供所述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工作时形成的热风单向流动的热风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用于供所述热风流动并将热风携带的热量散发出去的冷风道;其中,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热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冷风道的进风口相连通,以便热风道和冷风道连通并形成位于电机内部且闭合的内循环风道。进一步的,还包括:套装在所述转子组件转轴外的挡风罩,具有与所述转轴平行且用于支撑所述风机的风机壳,其中,挡风罩位于第一端盖与所述定子组件定子铁心之间。其中,所述热风道包括:由所述转子组件的转子铁心和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铁心之间的气隙形成的第一风道;由所述挡风罩内表面、定子铁心一端的端面、转子铁心一端的端面及转轴的外表面围成的第一过渡风道,其与第一风道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定子铁心外周均布设置沿其轴向延伸的多个内凹部,且内凹部沿其径向朝内部凹进。其中,所述冷风道包括:由所述挡风罩外表面、第一端盖的内表面和机壳内表面围成的第二过渡风道;由所述机壳内表面与定子铁心的内凹部之间围成的第二风道;由机壳的内表面、定子铁心另一端的端面、转轴的外表面、转子铁心另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盖的内表面围成的第三过渡风道;所述第二过渡风道、第二风道、第三过渡风道相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挡风罩与所述第一端盖抵接处、所述挡风罩与所述定子铁心抵接处的密封组件,用于提高所述风机与所述热风道之间密封性。优选的,所述挡风罩还具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挡风罩和与第一挡风罩连接为一体且用于抵接所述定子铁心的第二挡风罩,所述风机壳设置于所述第一挡风罩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挡风罩与第一端盖的抵接处的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挡风罩与定子铁心的抵接处第二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第一端盖的对应所述风机壳的位置处设置有便于拆装风机的轴向孔,且第一端盖的外侧安装有可封住轴向孔的接线盒。进一步的,还包括便于将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风机壳上的风机紧固组件。优选的,所述风机紧固组件包括:用于安置在风机壳内且位于其进风口处的顶紧弹簧;用于安置在风机壳内且位于其出风口处的卡板,顶紧弹簧和卡板之间安置所述风机。优选的,所述风机包括一个风机,或者,所述风机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向固定连接的风机。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外部的用于使传导至机壳的热量快速散发的散热器。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内循环散热电机的形成方法,所述电机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机壳,设置于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设置于机壳容纳腔内的定子组件和风机,设置在定子组件内的转子组件,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容纳腔内形成用于供所述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工作时形成的热风单向流动的热风道;在所述容纳腔内形成用于供所述热风流动并将热风携带的热量散发出去的冷风道;将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热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将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冷风道的进风口相连通,以便热风道和冷风道连通并形成位于电机内部且闭合的内循环风道。其中,将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热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之前,还包括:在所述转子组件转轴的位于第一端盖与所述定子组件定子铁心之间的部分外套装挡风罩,以通过挡风罩上的与所述转轴平行的风机壳形成所述风机的支撑。其中,在所述容纳腔内形成用于供所述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工作时形成的热风单向流动的热风道包括:通过所述转子组件的转子铁心和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铁心之间的气隙,形成第一风道;通过所述挡风罩内表面、定子铁心一端的端面、转子铁心一端的端面及转轴的外表面,围成第一过渡风道;其中,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一过渡风道相连通,形成所述热风道。优选的,所述定子铁心外周均布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多个内凹部,且内凹部沿其径向朝内部凹进。其中,在所述容纳腔内形成用于供所述热风流动并将热风携带的热量散发出去的冷风道包括:通过所述挡风罩外表面、第一端盖的内表面和机壳内表面,围成第二过渡风道;通过所述机壳内表面与定子铁心内凹部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二风道;通过机壳的内表面、定子铁心另一端的端面、转轴的外表面、转子铁心另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盖的内表面,围成第三过渡风道;其中,所述第二过渡风道、第二风道、第三过渡风道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冷风道。其中,将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热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之前,还包括通过在所述挡风罩与所述第一端盖抵接处、所述挡风罩与所述定子铁心抵接处设置密封组件,以提高所述风机与所述热风道之间密封性的步骤。进一步的,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第一端盖的与所述风机壳的对应位置处设置轴向孔,并在第一端盖的外侧安装接线盒;其中,通过轴向孔以方便拆装风机,并通过接线盒堵住轴向孔的开口,以便所述热风道流出的热风流到所述冷风道内。其中,通过风机壳形成所述风机的支撑后,还包括通过风机紧固组件将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风机壳上的步骤。优选的,所述风机紧固组件包括用于安置在风机壳内的顶紧弹簧和卡板,通过风机紧固组件将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风机壳上包括:将顶紧弹簧安置在所述风机壳进风口处;将风机安置在风机壳内且与顶紧弹簧一端接触;将卡板经由风机壳出风口处放置到风机壳内且与风机另一端接触;其中,通过顶紧弹簧的弹力和卡板的限位而将风机固定于风机壳上,以便拆装与更换风机。优选的,所述风机包括一个风机,或者,所述风机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向固定连接的风机。进一步的,还包括在所述机壳外部设置散热器,以使所述热风传导至机壳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的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内循环散热的电机及其形成方法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散热的电机,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机壳,设置于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设置于机壳容纳腔内的定子组件和风机,设置在定子组件内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用于供所述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工作时形成的热风单向流动的热风道;/n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用于供所述热风流动并将热风携带的热量散发出去的冷风道;/n其中,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热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冷风道的进风口相连通,以便热风道和冷风道连通并形成位于电机内部且闭合的内循环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散热的电机,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机壳,设置于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设置于机壳容纳腔内的定子组件和风机,设置在定子组件内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用于供所述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工作时形成的热风单向流动的热风道;
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用于供所述热风流动并将热风携带的热量散发出去的冷风道;
其中,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热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冷风道的进风口相连通,以便热风道和冷风道连通并形成位于电机内部且闭合的内循环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装在所述转子组件转轴外的挡风罩,具有与所述转轴平行且用于支撑所述风机的风机壳;
其中,挡风罩位于第一端盖与所述定子组件定子铁心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道包括:
由所述转子组件的转子铁心和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铁心之间的气隙形成的第一风道;
由所述挡风罩内表面、定子铁心一端的端面、转子铁心一端的端面及转轴的外表面围成的第一过渡风道,其与第一风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心外周均布设置沿其轴向延伸的多个内凹部,且内凹部沿其径向朝内部凹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道包括:
由所述挡风罩外表面、第一端盖的内表面和机壳内表面围成的第二过渡风道;
由所述机壳内表面与定子铁心的内凹部之间围成的第二风道;
由机壳的内表面、定子铁心另一端的端面、转轴的外表面、转子铁心另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盖的内表面围成的第三过渡风道;
所述第二过渡风道、第二风道、第三过渡风道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挡风罩与所述第一端盖抵接处、所述挡风罩与所述定子铁心抵接处的密封组件,用于提高所述风机与所述热风道之间密封性。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的对应所述风机壳的位置处设置有便于拆装风机的轴向孔,且第一端盖的外侧安装有可封住轴向孔的接线盒。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便于将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风机壳上的风机紧固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紧固组件包括:用于安置在风机壳内且位于其进风口处的顶紧弹簧;用于安置在风机壳内且位于其出风口处的卡板,顶紧弹簧和卡板之间安置所述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一个风机,或者,所述风机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向固定连接的风机。


11.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外部的用于使传导至机壳的热量快速散发的散热器。


12.一种内循环散热电机的形成方法,所述电机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机壳,设置于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设置于机壳容纳腔内的定子组件和风机,设置在定子组件内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容纳腔内形成用于供所述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工作时形成的热风单向流动的热风道;
在所述容纳腔内形成用于供所述热风流动并将热风携带的热量散发出去的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华山
申请(专利权)人:欧佩德伺服电机节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