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前后融合成像的三维重建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重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前后融合成像的三维重建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重建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正广泛应用于3D打印、医疗技术、遥感技术等领域,受到高度关注。目前的三维重建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基于深度相机的三维重建、基于时间的重建以及基于空间的重建。基于深度相机的三维重建也称为主动重建技术,借助激光、声波等辅助能量源,通过采集设备获取能量源的反射强度信息实现深度信息提取。如目前市场中的kinect等深度摄像机设备都是使用该原理实现。而基于时间的重建与基于空间的重建只需要通过普通相机就可以完成,硬件要求相对较低。基于时间的重建方法主要通过同一相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帧间视差来实现视差图片获取,进而进行帧间的匹配重建。该方法可实现单个相机进行物体的三维重建,但需要相机与物体相对位置变化并且记录该变化参数进行三维重建,对于拍摄运动条件有一定的要求。若要进行较大范围的表面重建则需要有较大范围的移动,且需要多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前后融合成像的三维重建系统,用于形成物品的三维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融合成像模块、三维重建模块,其中,/n所述的框体存在承载空间,所述的承载空间用于放置物品;/n所述的融合成像模块拍摄物品的前景图像和物品的后景图像,融合成像模块设置在框体的内侧,融合成像模块与框体连接;/n所述的三维重建模块通过物品的前景图像和物品的后景图像,结合得到物品的三维模型,三维重建模块与融合成像模块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前后融合成像的三维重建系统,用于形成物品的三维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融合成像模块、三维重建模块,其中,
所述的框体存在承载空间,所述的承载空间用于放置物品;
所述的融合成像模块拍摄物品的前景图像和物品的后景图像,融合成像模块设置在框体的内侧,融合成像模块与框体连接;
所述的三维重建模块通过物品的前景图像和物品的后景图像,结合得到物品的三维模型,三维重建模块与融合成像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重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体由不透光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维重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维重建系统还包括补光模块,所述的补光模块用于进行补光照明,补光模块设置在框体的内侧,补光模块与框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重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体的内侧敷设有不反光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三维重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融合成像模块包括双目拍摄子模块和两块反射镜,其中,
所述的双目拍摄子模块设置在物品的前方,用于获取物品的前景图像;
所述的两块反射镜设置在物品的后方,反射镜通过反射,结合双目拍摄子模块获取物品的后景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重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镜垂直与水平面设置且两块反射镜构成的夹角小于180°。
7.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三维重建系统的一种基于前后融合成像的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辉,孙梓瀚,郭祥,江灏,蔡志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