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行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99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7
一种模具的行位结构,包括:行位本体;对称设置于所述行位本体两侧的第一行位座和第二行位座,所述第一行位座及所述第二行位座与所述行位本体可拆卸地相连;设置于所述第一行位座和所述第二行位座上的斜导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的结构设计,将整体式的行位结构拆分为行位本体、行位座和斜导柱等通用部件,有效地解决了有效的减少整体式行位毛坯过大、加工去除余量大、材料浪费、采购成本高等问题,更便于加工,组装方便,装配也更易于调整,实现了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适合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行位结构
本技术属于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的行位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的行位结构是为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结构。模具中的抽芯行位结构是模具的重要组成结构之一,如专利号为201521099712X的中国技术专利以及专利号为2017200709750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的行位结构。现有行位结构多数为一体式结构,存在着行位毛坯过大,加工去除余量大的问题,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分体式行位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模具的行位结构,包括:行位本体;对称设置于所述行位本体两侧的第一行位座和第二行位座,所述第一行位座及所述第二行位座与所述行位本体可拆卸地相连;设置于所述第一行位座和所述第二行位座上的斜导柱。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采用分体式的结构设计,将整体式的行位结构拆分为行位本体、行位座和斜导柱等通用部件,有效地解决了有效的减少整体式行位毛坯过大、加工去除余量大、材料浪费、采购成本高等问题,更便于加工,组装方便,装配也更易于调整,实现了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适合大批量生产。进一步的,所述行位本体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行位座及所述第二行位座的端部的装配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位座及第二行位座与所述行位本体分别通过设置于两者间的装配面上的嵌合结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位座及所述第二行位座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突起部,所述行位本体上对应设置有容纳所述突起部的嵌合槽。进一步的,所述突起部的截面形状为方形。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槽位于所述行位本体两端的底部,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一行位座及所述第二行位座的顶面上。采用嵌合结构连接行位本体和行位座,既保证了两者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而且也便于装配安装,工作量少,有利于提高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位座和第二行位座的顶面均具有第一平面和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平面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行位座及所述第二行位座的第一平面所在的一端与所述行位本体相连;所述第一行位座及第二行位座上设置有供所述斜导柱穿过的斜通孔,所述斜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行位座及第二行位座的第二平面所在的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一行位座及第二行位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存储润滑剂的凹槽。在行位座的外侧壁上设置用于存储润滑剂的凹槽,可以提供润滑作用,减少行位座外侧壁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可以延长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突起部上设置有冷却剂孔。设置可以通入冷却剂的冷却剂孔,通过冷却剂带走生产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行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行位座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模具的行位结构包括行位本体1、第一行位座2、第二行位座3和斜导柱4。行位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装配第一行位座2和第二行位座3的装配槽1a,本实施例的装配槽1a位于行位本体1的左右两端,第一行位座2和第二行位座3可分别伸入行位本体1两端的装配槽1a中,和行位本体1连接在一起。第一行位座2和第二行位座3与行位本体1之间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或者卡扣结构相连。本实施例的第一行位座2及第二行位座3与行位本体1之间通过位于装配面上的嵌合结构连接在一起。第一行位座2和第二行位座3对称设置于行位本体1的左右两侧,两个行位座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行位座2为例对行位座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二行位座3的结构可参考第一行位座2的说明。如图3所示,在第一行位座2的顶面上设置有突出于顶面的突起部2a,在行位本体1的装配槽1a的与第一行位座2顶面相接触的表面上对应设置有可容纳第一行位座2上的突起部的嵌合槽1b(图2),装配第一行位座2和行位本体1时,使第一行位座2上的突起部2a容纳于行位本体1的装配槽1a的嵌合槽1b中,即完成第一行位座2与行位本体1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的行位座上的突起部2a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等方形,即是个四棱柱形突起,但突起部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六边形,或圆形等其它形状的柱体,四方形的柱体便于加工,且相对于圆形的柱体来说,还可以限制行位座发生转动移位,因此突起部优选四方形的柱体形状。行位座上的突起部不仅有连接的作用,也具有加强行位座强度的作用,可以防止行位座和行位本体在生产中发生偏移。本实施例的第一行位座2的顶面具有第一平面s1和和第二平面s2,第一平面s1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二平面s2的水平高度,即第一行位座2的顶面为阶梯状。突起部2a设置于第一平面s1上,装配时,第一行位座2的第一平面s1所在的端部伸入行位本体1的装配槽1a中。第一行位座2上加工有供斜导柱4穿过的斜通孔2b,斜通孔2b位于第一行位座2的第二平面s2所在的一侧,斜通孔2b贯穿第一行位座2的底面和第二平面s2。为了减轻行位座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在第一行位座2、第二行位座3的外侧壁上均加工有用于存储润滑剂的凹槽Q,本实施例的凹槽Q为多个相互连通的圆形槽,凹槽Q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更进一步的,在突起部2a上设置有冷却剂孔2d,可以通入冷却剂,以带走生产中产生的热量。本技术的行位结构采用分体式设计,将现有技术中整体式的行位结构分解为行位本体和行位座等单元组件,通过组装的方式装配成行位结构,避免了整体毛坯体积大,加工去除余量大的问题,而且各单元组件实现了通用化和生产工艺的标准化,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也方便装箱运输,可以在装配现场快捷地进行组装。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的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行位本体;/n对称设置于所述行位本体两侧的第一行位座和第二行位座,所述第一行位座及所述第二行位座与所述行位本体可拆卸地相连;/n设置于所述第一行位座和所述第二行位座上的斜导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位本体;
对称设置于所述行位本体两侧的第一行位座和第二行位座,所述第一行位座及所述第二行位座与所述行位本体可拆卸地相连;
设置于所述第一行位座和所述第二行位座上的斜导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本体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行位座及所述第二行位座的端部的装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位座及第二行位座与所述行位本体分别通过设置于两者间的装配面上的嵌合结构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的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位座及所述第二行位座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突起部,所述行位本体上对应设置有容纳所述突起部的嵌合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的行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截面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鉴良石道永金龙赵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弦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