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9480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其包括固定底板和灯带,固定底板安装在灯槽基层上,固定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灯带固定部、至少一个灯带定位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灯带定位部件的位置不在第一灯带固定部件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的连接线上,且灯带定位部件位于灯带的转弯处内侧。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使得灯带在其转角处固定牢靠,不再会出现灯带扭曲、光照面反转而导致光照不均、阴影的问题,提高了灯带的照明效果,且整体为一体式结构,灯带可以预先在该固定底板上实现折弯定位,使得灯带的安装更为便捷且返工率低,可以有效地减少后期的维护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带安装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LED光源具有节能环保、适用性强、稳定性高、寿命长等优点,而采用LED光源制作的LED灯带光照性能好、耐用免维护、可剪切延接,其具备的良好的柔性便于制作各类造型,因而LED灯带越来越多运用于建筑室内照明,特别是用于各类复杂造型灯槽内的装饰照明。LED光源方向性较强,所制成的LED灯带只能实现单面照明,目前通常是采用灯带背面双面胶与装饰面粘结的方法进行固定并控制照明方向,而在装饰造型的转角处,灯带安装时由于灯带弯曲产生的应力易发生灯带的粘结松脱、灯带扭曲、照明面转向,结果导致等到的转角处出现阴影、发光不均现象,影响装饰效果,且后期很难调整。针对装饰造型转角处LED灯带照明易出现阴影、发光不均的难题,拟通过采取使用一种LED灯带转角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在转角处的照明易出现阴影、发光不均的技术问题。为此,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其包括固定底板和灯带,固定底板安装在灯槽基层上,固定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灯带固定部、至少一个灯带定位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灯带定位部件的位置不在第一灯带固定部件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的连接线上,且灯带定位部件位于灯带的转弯处内侧。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皆为块体,第一灯带固定部件内具有供灯带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灯带固定部件内具有供灯带穿过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的一侧设有连通第一通孔的第一侧开口,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的一侧设有连通第二通孔的第二侧开口。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设置有多个,每相邻的两个第一灯带固定部件中,两个第一侧开口的朝向相反。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灯带固定部件设置有多个,每相邻的两个第二灯带固定部件中,两个第二侧开口的朝向相反。进一步地,上述灯带定位部件为定位柱。进一步地,上述固定底板为透明板,第一灯带固定部件、灯带定位部件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皆为透明材质。进一步地,上述固定底板呈L形或者十字形。进一步地,上述固定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螺丝穿入连接孔将固定底板固定连接于灯槽基层上。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安装步骤:1)准备一固定底板,在固定底板上按照灯带转角点位一体成型第一灯带固定部件、灯带定位部件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2)将灯带按顺序依次穿入第一灯带固定部件或者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灯带随后绕过灯带定位部件,然后灯带再穿过第二灯带固定部件或者第一灯带固定部件;3)完成灯带在灯槽基层的安装后,直接将固定底板固定连接到灯槽基层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中,主要设置了具有第一灯带固定部件、灯带定位部件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的固定底板,灯带在该固定底板上进行转弯处的固定,其中的灯带定位部件定位于灯带的转弯处,形成对灯带转弯处的定位和导向作用,第一灯带固定部件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分别固定转弯处的相对两侧,使得灯带在转弯处的两侧得以固定;因此,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具有第一灯带固定部件、灯带定位部件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的固定底板的固定作用,使得灯带在其转角处不再会出现灯带扭曲、光照面反转而导致光照不均、阴影的问题,提高了灯带的照明效果;2)具有第一灯带固定部件、灯带定位部件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的固定底板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3)具有第一灯带固定部件、灯带定位部件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的固定底板为一体式结构,灯带可以预先在该固定底板上实现折弯定位,使得灯带的安装更为便捷且返工率低,可以有效地减少后期的维护工作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俯视图。其中,1-固定底板;11-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1-第一侧开口;112-第一通孔;12-灯带定位部件;13-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1-第二侧开口;132-第二通孔;14-底板单元;15-连接孔;2-灯带;21-转弯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首先设置了一固定底板1,该固定底板1固定连接于灯槽基层上,固定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一个灯带定位部件12和两个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灯带定位部件12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在固定底板上呈三角形的三顶点部分,且灯带定位部件12位于灯带2的转弯处21内侧。其中,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2,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皆为块体,且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内具有供灯带2穿过的第一通孔112,二灯带固定部件13内具有供灯带2穿过的第二通孔132,灯带可以在通孔内得到固定;进一步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的一侧设有连通第一通孔112的第一侧开口111,第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的一侧设有连通第二通孔132的第二侧开口131,即具体形成了一侧开口的卡扣结构,灯带可以从侧向开口处被卡入该块体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顶部开口的卡扣件来固定灯带,或者采用套筒、定位夹等非卡扣件来实现灯带的固定。其中,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2,灯带定位部件12为定位柱,本实施例优选地采用圆柱,扣于更好地贴合弧形的转弯处21。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定位块等非柱体来实现定位。其中,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2,固定底板1包括两个底板单元14,其构成L形的固定底板,灯带定位部件12位于两个底板单元14的交汇处,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和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分别位于两个底板单元14上。参见图1至图2,固定底板1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15,螺丝穿入连接孔15将固定底板1固定连接于灯槽基层上。除此之外,固定底板还可以采用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灯槽基层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1)和灯带(2),所述固定底板(1)安装在灯槽基层上,所述固定底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灯带固定部(11)、至少一个灯带定位部件(12)和至少一个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所述灯带定位部件(12)的位置不在所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和所述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的连接线上,且所述灯带定位部件(12)位于所述灯带(2)的转弯处(21)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1)和灯带(2),所述固定底板(1)安装在灯槽基层上,所述固定底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灯带固定部(11)、至少一个灯带定位部件(12)和至少一个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所述灯带定位部件(12)的位置不在所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和所述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的连接线上,且所述灯带定位部件(12)位于所述灯带(2)的转弯处(21)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和所述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皆为块体,所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内具有供所述灯带(2)穿过的第一通孔(112),所述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内具有供所述灯带(2)穿过的第二通孔(1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12)的第一侧开口(111),所述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32)的第二侧开口(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设置有多个,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灯带固定部件(11)中,两个所述第一侧开口(111)的朝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照明灯带的单元式转角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带固定部件(13)设置有多个,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汉林董永峻王强强毛可祁杰王峰袁更才张亭森张金锋何文拢张新宝沈振越刘旺张国昌苏广腾顾嘉凯王军龙罗建铭陈昊顾洋瑞袁嘉伟蒋春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