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底座、显示终端及显示终端的升降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946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升降底座、显示终端及显示终端的升降控制方法,升降底座包括底托盘、顶托盘、连杆一、连杆二和驱动部,底托盘上设有沿X轴方向活动的底滑块;顶托盘上设有沿X轴方向活动的顶滑块;连杆一和连杆二交叉布置并在相交处铰接,连杆一的两端分别铰接底滑块和顶托盘,连杆二的两端分别铰接底托盘和顶滑块,驱动部驱动顶滑块沿X轴方向运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升降底座通过驱动部控制顶滑块沿X轴方向的不同位置,进而控制顶托盘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底座、显示终端及显示终端的升降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底座、显示终端及显示终端的升降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见的显示终端,例如显示器或电视,其均内置了可升降的摄像头,用来视频通话、智能拍摄以及游戏互动。厂家为了保证摄像人物始终保持中间位,摄像头升降后自动下倾角度。但是,电视机大小从24寸-100寸,摄像头组装在不同尺寸的电视机的高度均不相同,无法保证较好获得人的面部特征,如当人物处于站立状态,也无法保证摄像头拍摄到完整的面部特征,只能拍摄到人的下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底座,以解决显示终端上的摄像头不能适应不同高度位置的人体面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终端,以解决显示终端上的摄像头不能对准不同高度位置的人体面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终端的升降控制方法,以解决显示终端上的摄像头不能对准不同高度位置的人体面部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底座,包括:底托盘,所述底托盘上设有沿X轴方向活动的底滑块;顶托盘,所述顶托盘上设有沿X轴方向活动的顶滑块;连杆一和连杆二,交叉布置并在相交处铰接,所述连杆一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底滑块和所述顶托盘,所述连杆二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底托盘和所述顶滑块;驱动部,驱动所述顶滑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所述顶滑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顶托盘逐渐远离所述底托盘,所述顶滑块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时,所述顶托盘逐渐靠近所述底托盘。升降底座通过驱动部控制顶滑块沿X轴方向移动到不同位置,进而控制顶托盘的高度。作为上述升降底座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部包括:弹性件,沿X轴方向设置在所述顶滑块和所述顶托盘之间,所述弹性件对所述顶滑块施加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弹力;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顶托盘以上;连接件,一端沿X轴方向连接所述顶滑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驱动连接件移动进而带动顶滑块在X轴方向上移动到不同位置,并且弹性件对顶滑块施加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弹力,顶托盘下降过程中,弹性件变为拉伸状态,由于弹力作用能够避免顶托盘快速下降。作为上述升降底座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为挠性材料制成。连接件受力变形,并且作用力失去后也不会恢复成原样,能够使其部分区域始终沿X轴方向运动,并且运动到任一位置时不会发生形变,提高顶滑块的运动稳定性。作为上述升降底座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部还包括:第一引导部,沿X-Z平面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滑设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上。连接件经过第一引导部后能够沿X轴方向延伸并连接至顶滑块。作为上述升降底座的优选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收纳盘,所述收纳盘呈圆形并能够沿Z轴旋转,所述连接件能够缠绕于所述收纳盘上,所述收纳盘的周长不小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间距。收纳盘水平设置在顶托盘上从而不会过度占用顶托盘以上空间,收纳盘的周长不小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间距使得收纳盘能够单层收纳连接件,从而更容易获得连接件的活动长度。作为上述升降底座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部还包括:第二引导部,沿X-Y平面设置在收纳盘的一侧,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延长线与所述收纳盘相切。收纳盘带动连接件沿切线方向滑入第二引导部之后再经过一系列形变延伸至第一引导部,使连接件输出和回收均经过一次角度调整,使连接件运动更稳定。作为上述升降底座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部还包括:第三引导部,设置在所述顶托盘背离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一种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升降底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升降底座的顶托盘上,所述显示屏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获取所述显示屏前的人面图像;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人面图像控制顶滑块的位置。作为上述显示终端的优选方案,所述摄像头的观测轴线在初始位置时沿X轴方向延伸,并能够在X-Z平面上摆动。一种显示终端的升降控制方法,用于调整上述的显示终端的高度,包括:获得人面图像中的人眼位置;计算人眼位置和摄像头连线与所述摄像头所在X-Y面之间的实际倾斜角;将所述实际倾斜角与目标倾斜角对比,调整顶滑块的位置直至所述摄像头与所述人眼位置平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对于升降底座,升降底座通过驱动部控制顶滑块沿X轴方向移动到不同位置,进而控制顶托盘的高度。对于显示终端,升降底座上设置显示屏,顶托盘在不同高度位置进而使显示屏在不同高度位置,从而解决摄像头不能对准不同高度位置的人体面部的问题。对于显示终端的升降控制方法,根据人面图像控制顶托盘的高度,进从而解决摄像头不能对准不同高度位置的人体面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升降底座的主视图;图2是申请实施例的升降底座的左视图;图3是图2中A-A剖面的轴测图(省略驱动部);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驱动部的俯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托盘;2-底滑块;3-连杆一;4-转轴;5-连杆二;6-顶托盘;7-螺母;8-顶滑块;9-弹性件;10-连接件;11-滑轮;12-第一引导部;13-收纳盘;14-第二引导部;15-第三引导部;100-显示屏;200-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托盘(1),所述底托盘(1)上设有沿X轴方向活动的底滑块(2);/n顶托盘(6),所述顶托盘(6)上设有沿X轴方向活动的顶滑块(8);/n连杆一(3)和连杆二(5),交叉布置并在相交处铰接,所述连杆一(3)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底滑块(2)和所述顶托盘(6),所述连杆二(5)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底托盘(1)和所述顶滑块(8);/n驱动部,驱动所述顶滑块(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n所述顶滑块(8)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顶托盘(6)逐渐远离所述底托盘(1),所述顶滑块(8)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时,所述顶托盘(6)逐渐靠近所述底托盘(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托盘(1),所述底托盘(1)上设有沿X轴方向活动的底滑块(2);
顶托盘(6),所述顶托盘(6)上设有沿X轴方向活动的顶滑块(8);
连杆一(3)和连杆二(5),交叉布置并在相交处铰接,所述连杆一(3)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底滑块(2)和所述顶托盘(6),所述连杆二(5)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底托盘(1)和所述顶滑块(8);
驱动部,驱动所述顶滑块(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
所述顶滑块(8)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顶托盘(6)逐渐远离所述底托盘(1),所述顶滑块(8)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时,所述顶托盘(6)逐渐靠近所述底托盘(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
弹性件(9),沿X轴方向设置在所述顶滑块(8)和所述顶托盘(6)之间,所述弹性件(9)对所述顶滑块(8)施加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弹力;
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顶托盘(6)上;
连接件(10),一端沿X轴方向连接所述顶滑块(8),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力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为挠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括:
第一引导部(12),沿X-Z平面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连接件(10)至少部分滑设在所述第一引导部(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收纳盘(13),所述收纳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泽超陈伟雄黎琛曹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