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943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包括外转子电机与液压循环系统,所述液压循环系统包括液压缸、双向油泵、油管、散热器以及油箱,所述液压缸设置于外转子电机的定子内部,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与双向油泵其中一个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有杆腔与双向油泵的另一个油口通过第二油管连接,所述双向油泵的泵轴与外转子电机的转子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液压缸置于外转子电机的定子内部,使得液压油流经定子内部,再利用第二油管上加装的散热器,使得外转子电机的散热性能更优,同时电液联合控制系统体积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系统与外转子电机
,具体为一种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机可分为内转子电机与外转子电机两类,内转子电机转速较高,扭矩较小;外转子电机与之相反。在实际应用中,外转子电机扭矩大,效率高,外围设备简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外转子电机的定子内置,其散热效果不如内转子电机,这对外转子电机的应用造成了阻碍。较之于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具有功率大,易于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在传统的电液联合控制中,电机、油泵、油箱、各类阀、液压缸等环节必不可少,结构较为繁琐,体积难以压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包括外转子电机与液压循环系统,所述液压循环系统包括液压缸、双向油泵、油管、散热器以及油箱,所述液压缸设置于外转子电机的定子内部,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与双向油泵其中一个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有杆腔与双向油泵的另一个油口通过第二油管连接,所述双向油泵的泵轴与外转子电机的转子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油管上设置有散热器以及油箱。优选地,所述双向油泵固定在外转子电机中设置液压缸无杆腔的一端。优选地,所述液压缸设置于定子内部的空心孔中,且液压缸外径与空心孔的内径相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液压缸置于外转子电机的定子内部,使得液压油流经定子内部,再利用第二油管上加装的散热器,使得外转子电机的散热性能更优,同时电液联合控制系统体积更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三维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三维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齿轮传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包括外转子电机1与液压循环系统2;所述外转子电机1包括电机转子11、电机定子12与滚动轴承13;所述液压循环系统2包括液压缸21、双向油泵22、油管23、散热器24以及油箱25;所述液压缸21设置于外转子电机1的定子12内部,所述液压缸21的无杆腔与双向油泵22其中一个油口通过第一油管26连接,所述液压缸21的有杆腔与双向油泵22的另一个油口通过第二油管23连接,所述双向油泵22的泵轴与外转子电机1的转子传动连接。在具体安装时,电机的定子12与液压缸21的轴向相对位置可随意选择,不影响机构运作。为便于后续部件的安装,选择将电机定子12左端面与液压缸21左端面即无杆侧重合安装。在实际工作中,电机定子12与液压缸21缸体固连,无相对运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管23上设置有散热器24以及油箱25。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向油泵22固定在外转子电机1中设置液压缸21无杆腔的一端。为保证传动正常,双向油泵22泵体应与电机定子保持相对静止。实际安装中,可使用连杆将双向油泵22的泵体与电机定子12固连起来。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21设置于定子12内部的空心孔中,且液压缸21外径与空心孔的内径相同。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管23上设置有散热器24以及油箱25。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外转子电机1的电机转子12在液压缸21无杆腔的一侧设置有内齿,所述双向油泵22泵轴上设有齿轮,电机转子12内齿与传动齿轮3啮合,传动齿轮3再与泵轴上的齿轮啮合,实现外转子电机1到双向油泵22的传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电机定子12、液压缸21的缸体、双向油泵22的泵体、散热器24与油箱25皆固定不动。当外转子电机1工作时,电机转子11围绕电机定子12转动,通过传动齿轮3,电机转子的转动将传递到双向油泵22的泵轴上,带动双向油泵22运作。在推杆循环中,双向油泵22通过第一油管26将液压油送至液压缸21的无杆腔,液压油将推动活塞及杆向右运动,使得有杆腔体积减小,有杆腔中的液压油将顺着第二油管23进入油箱25,再由油箱25进入散热器24,再由散热器24返回双向油泵22形成一个循环;在拉杆循环中,双向油泵22通过第二油管23将液压油送至散热器24,再由散热器24进入油箱25,再由油箱25进入液压缸21的有杆腔,有杆腔中液压油增多,推动活塞及杆向左运动,此时无杆腔体积减小,无杆腔中的液压油将顺着第一油管26被推回双向油泵22,形成一个循环,最终实现液压缸21推杆的往复运动。从无杆腔侧看向有杆腔侧,当外转子电机1的转子11顺时针旋转时,传动齿轮3顺时针旋转,双向油泵22的泵轴逆时针旋转,液压油由双向油泵22经二号油管23流入有杆腔,推杆缩回;当外转子电机1的转子11逆时针旋转时,传动齿轮3逆时针旋转,双向油泵22的泵轴顺时针旋转,液压油由双向油泵22经一号油管23流入无杆腔,推杆伸长。显然,外转子电机1转动越快,液压缸21的推杆运动越迅速。此外,由于液压循环系统2流经电机定子12内部,故经过散热器24冷却的液压油可将电机定子12产生的热量通过液压油的循环带出去,有效缓解了外转子电机1的散热困难问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外转子电机的散热性能更优,电液联合控制系统更简单,体积更小,鲁棒性更好。本专利技术将外转子电机与液压系统结合起来,舍弃了部分液压结构,将液压泵与液压缸通过油管、散热器、油箱直接连接起来,由电机驱动,构成循环系统。该系统采用外转子电机,将电机定子与液压缸结合起来,大大节省了空间。同时,由于液压油在循环过程中流经电机定子,配合外部油管加装的散热器,使得外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问题得以解决。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转子电机(1)与液压循环系统(2),所述液压循环系统(2)包括液压缸(21)、双向油泵(22)、第二油管(23)、散热器(24)、油箱(25)以及第一油管(26),所述液压缸(21)设置于外转子电机(1)的定子(12)内部,所述液压缸(21)的无杆腔与双向油泵(22)其中一个油口通过第一油管(26)连接,所述液压缸(21)的有杆腔与双向油泵(22)的另一个油口通过第二油管(23)连接,所述双向油泵(22)的泵轴与外转子电机(1)的转子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转子电机(1)与液压循环系统(2),所述液压循环系统(2)包括液压缸(21)、双向油泵(22)、第二油管(23)、散热器(24)、油箱(25)以及第一油管(26),所述液压缸(21)设置于外转子电机(1)的定子(12)内部,所述液压缸(21)的无杆腔与双向油泵(22)其中一个油口通过第一油管(26)连接,所述液压缸(21)的有杆腔与双向油泵(22)的另一个油口通过第二油管(23)连接,所述双向油泵(22)的泵轴与外转子电机(1)的转子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外转子电机的泵控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管(23)上设置有散热器(24)以及油箱(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乐陈龙淼李霄翔邹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