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84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具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中部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底部设置有发热电极片,且所述发热电极片内嵌在保护层中,所述发热电极片底部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电极柱,所述主体底部对称设置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之间设置有药包,所述药包表面设置有与电极柱相对应的开口,所述保护层上方设置有连接层,且所述连接层固定在主体上,所述连接层上表面设置有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发热电极片,发热电极片上凸起的电极柱会散发脉冲电流作用在人体皮肤上,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药包会对皮肤起到热敷作用,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
技术介绍
电极由于可以用于治疗和减轻人们身体的疼痛,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理疗电极的治疗手段单一。现有研究人员尝试将药物治疗和理疗电极配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即在理疗电极上设置药物包,在通电治疗的同时使药物包中的药物渗入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缺点在于,电极片与药液不能很好的进行组合使用,导致药液的药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通过设有发热电极片,发热电极片上凸起的电极柱会散发脉冲电流作用在人体皮肤上,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药包内的药液在常温状态下内部的酶活性将会受到抑制,通过加热即可恢复药液的活性,且随着药包的加热,药包会对皮肤起到热敷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中部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底部设置有发热电极片,且所述发热电极片内嵌在保护层中,所述发热电极片底部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电极柱,所述主体底部对称设置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之间设置有药包,所述药包表面设置有与电极柱相对应的开口,所述保护层上方设置有连接层,且所述连接层固定在主体上,所述连接层上表面设置有导线。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层由化纤面料制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与发热电极片相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片设置为L形,所述弹簧片粘接在主体上。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由棉纤维材料制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底部两端对称设置有硅胶吸附层。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电极片和电极柱一体加工成型。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柱底部伸出开口。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有发热电极片,发热电极片上凸起的电极柱会散发脉冲电流作用在人体皮肤上,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药包内的药液在常温状态下内部的酶活性将会受到抑制,通过加热即可恢复药液的活性,且随着药包的加热,药包会对皮肤起到热敷作用,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配合着药包的使用,可起到加快人体对药液的吸收效率,治疗效果将得到大大提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发热电极片可与药液起到很好的配合使用,可提高人体对药液的吸收效率;2、本技术通过设有保护层,保护层为化纤面料材料制成,其绝缘性能高,从而可以避免漏电对人体造成伤害,由于主体由棉纤维材料制成,使其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吸汗性,从而可将人体产生的汗液,快速吸附保证用户的舒适性,通过主体上的硅胶吸附层即可将主体吸附在用户皮肤上,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发热电极片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药包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弹簧片结构立体图。附图标记为:1主体、2保护层、3发热电极片、4电极柱、5弹簧片、6药包、7开口、8连接层、9导线、10硅胶吸附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中部设置有保护层2,所述保护层2底部设置有发热电极片3,且所述发热电极片3内嵌在保护层2中,所述发热电极片3底部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电极柱4,所述主体1底部对称设置有弹簧片5,所述弹簧片5之间设置有药包6,所述药包6表面设置有与电极柱4相对应的开口7,所述保护层2上方设置有连接层8,且所述连接层8固定在主体1上,所述连接层8上表面设置有导线9。所述导线9与发热电极片3相连接,所述弹簧片5设置为L形,所述弹簧片5粘接在主体1上,所述发热电极片3和电极柱4一体加工成型,所述电极柱4底部伸出开口7。如图1-5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可将药包6先浸泡在药液中,再将其拿出并将水分挤出,然后通过主体1底部的弹簧片5即可将药包6夹持固定,通过弹簧片5固定,更换药包6较为方便,用户通过导线9另一端的插头将其插在外界插座上,以实现供电,导线9会将电力输送给发热电极片3,发热电极片3为现有产品,发热电极片3上凸起的电极柱4会穿过开口7并散发脉冲电流作用在人体皮肤上,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且发热电极片3与药包6相贴,从而可对药包6起到升温加热作用,药包6内的药液在常温状态下内部的酶活性将会受到抑制,通过加热即可恢复药液的活性,且随着药包6的加热,药包6会对皮肤起到热敷作用,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配合着药包6的使用,可起到加快人体对药液的吸收效率,治疗效果将得到大大提升。所述保护层2由化纤面料制成,所述主体1由棉纤维材料制成,所述主体1底部两端对称设置有硅胶吸附层10。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保护层2为化纤面料材料制成,其绝缘性能高,从而可以避免漏电对人体造成伤害,由于主体1由棉纤维材料制成,使其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吸汗性,从而可将人体产生的汗液,快速吸附保证用户的舒适性,通过主体1上的硅胶吸附层10即可将主体1吸附在用户皮肤上,方便使用。本技术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5,发热电极片3上凸起的电极柱4会散发脉冲电流作用在人体皮肤上,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且发热电极片3与药包6相贴,从而可对药包6起到升温加热作用,药包6内的药液在常温状态下内部的酶活性将会受到抑制,通过加热即可恢复药液的活性,且随着药包6的加热,药包6会对皮肤起到热敷作用;参照说明书附图1,保护层2为化纤面料材料制成,其绝缘性能高由于主体1由棉纤维材料制成,使其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吸汗性,通过主体1上的硅胶吸附层10即可将主体1吸附在用户皮肤上。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其次:本技术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技术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中部设置有保护层(2),所述保护层(2)底部设置有发热电极片(3),且所述发热电极片(3)内嵌在保护层(2)中,所述发热电极片(3)底部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电极柱(4),所述主体(1)底部对称设置有弹簧片(5),所述弹簧片(5)之间设置有药包(6),所述药包(6)表面设置有与电极柱(4)相对应的开口(7),所述保护层(2)上方设置有连接层(8),且所述连接层(8)固定在主体(1)上,所述连接层(8)上表面设置有导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中部设置有保护层(2),所述保护层(2)底部设置有发热电极片(3),且所述发热电极片(3)内嵌在保护层(2)中,所述发热电极片(3)底部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电极柱(4),所述主体(1)底部对称设置有弹簧片(5),所述弹簧片(5)之间设置有药包(6),所述药包(6)表面设置有与电极柱(4)相对应的开口(7),所述保护层(2)上方设置有连接层(8),且所述连接层(8)固定在主体(1)上,所述连接层(8)上表面设置有导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2)由化纤面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带孔电极,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刘天平付伟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鲁泰正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