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静专利>正文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81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右侧上部固定有弹性带一,所述罩体右侧下部固定有弹性带二,所述弹性带一和弹性带二右部均穿过软垫和绳扣,所述绳扣设置在软垫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性带一、弹性带二、软垫以及绳扣的作用,保证了佩戴时的稳定性,且通过绳扣,便于对弹性带一和弹性带二的长度进行调节,避免不同人员使用会发生滑脱和佩戴不牢的情况,通过硬管、密封圈、固定环、上定位环、下定位环以及定位板的配合,便于将输氧管与硬管固定连接,通过密封圈,提高了密封效果,避免泄漏,同时通过薄膜和通孔的作用,当发生泄漏时,会使薄膜鼓起,方便人员观看,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
本技术涉及供氧面罩
,具体为一种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
技术介绍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现有的血管内科用供氧面罩一般只是通过弹性带套在头部,通过其弹性进行定位,但由于其长时间使用,弹性带容易损坏,导致面罩无法牢固套装,现有的输氧管与面罩一般通过螺纹进行连接,需要人员拿住面罩进行转动以便连接,操作不方便,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供氧面罩一般只是通过弹性带套在头部,通过其弹性进行定位,但由于其长时间使用,弹性带容易损坏,导致面罩无法牢固套装,现有的输氧管与面罩一般通过螺纹进行连接,需要人员拿住面罩进行转动以便连接,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右侧上部固定有弹性带一,所述罩体右侧下部固定有弹性带二,所述弹性带一和弹性带二右部均穿过软垫和绳扣,所述绳扣设置在软垫右侧,所述罩体左侧固定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左侧固定连接硬管,所述硬管内设置有输氧管,所述硬管内右部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左侧粘接固定有密封圈,所述输氧管右侧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右端与密封圈相接触,所述硬管中部侧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设置在密封圈外侧,所述环形槽内壁粘接固定有薄膜,所述环形槽外侧的硬管上固定有透明罩,所述硬管内左部设置有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所述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套装在输氧管侧面上,所述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右端均焊接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外侧与硬管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板右端与限位环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硬管内左部加工有内螺纹,所述定位板外侧加工有外螺纹,所述定位板通过螺纹与硬管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定位环前部和后部均焊接固定有定位杆,所述下定位环前部和后部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下部插接在定位孔内。优选的,所述环形槽内侧开设有多组通孔,通孔与硬管内侧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软垫和绳扣均设有两组,两组软垫和绳扣分别设置在弹性带一和弹性带二右部。优选的,所述定位板设有两组,两组定位板分别固定在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右侧,且其位于输氧管外侧,所述定位板横截面呈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通过弹性带一、弹性带二、软垫以及绳扣的作用,保证了佩戴时的稳定性,且通过绳扣,便于对弹性带一和弹性带二的长度进行调节,避免不同人员使用会发生滑脱和佩戴不牢的情况,通过硬管、密封圈、定位环、上定位环、下定位环以及定位板的配合,便于将输氧管与硬管固定连接,通过密封圈,提高了密封效果,避免泄漏,同时通过薄膜和通孔的作用,当发生泄漏时,会使薄膜鼓起,方便人员观看,进行检修,通过透明罩,便于对薄膜进行保护,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中硬管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定位环、下定位环以及固定板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中上定位环、下定位环以及定位杆的左视图。图中:1、罩体;2、弹性带一;3、软垫;4、绳扣;5、弹性带二;6、连接软管;7、硬管;8、下定位环;9、输氧管;10、上定位环;11、透明罩;12、固定环;13、密封圈;14、薄膜;15、限位环;16、定位板;17、环形槽;18、定位杆;19、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包括罩体1,罩体1右侧上部固定有弹性带一2,罩体1右侧下部固定有弹性带二5,弹性带一2和弹性带二5右部均穿过软垫3和绳扣4,绳扣4设置在软垫3右侧,罩体1左侧固定有连接软管6,连接软管6左侧固定连接硬管7,硬管7内设置有输氧管9,硬管7内右部固定有固定环12,固定环12左侧粘接固定有密封圈13,输氧管9右侧固定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右端与密封圈13相接触,硬管7中部侧面开设有环形槽17,环形槽17设置在密封圈13外侧,环形槽17内壁粘接固定有薄膜14,环形槽17外侧的硬管7上固定有透明罩11,硬管7内左部设置有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套装在输氧管9侧面上,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右端均焊接固定有定位板16,定位板16外侧与硬管7螺纹连接,定位板16右端与限位环15相接触。本技术中:硬管7内左部加工有内螺纹,定位板16外侧加工有外螺纹,定位板16通过螺纹与硬管7连接,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便于定位板16与硬管7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对限位环15进行定位。本技术中:上定位环10前部和后部均焊接固定有定位杆18,下定位环8前部和后部均开设有定位孔19,定位杆18下部插接在定位孔19内,通过定位杆18和定位孔19,便于将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进行连接,进而方便转动。本技术中:环形槽17内侧开设有多组通孔,通孔与硬管7内侧相连通,便于空气流动,进而在发生泄漏时,进行检测。本技术中:软垫3和绳扣4均设有两组,两组软垫3和绳扣4分别设置在弹性带一2和弹性带二5右部,便于对弹性带一2和弹性带二5进行调节。本技术中:定位板16设有两组,两组定位板16分别固定在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右侧,且其位于输氧管9外侧,定位板16横截面呈弧形,便于将限位环15进行固定,实现将输氧管9进行固定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输氧管9插入硬管7内,且使限位环15与密封圈13相接触,然后将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套在输氧管9侧面,且将定位杆18插入定位孔19内,将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进行连接,然后转动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在螺纹的作用下,定位板16进入硬管7内,直至定位板16与限位环15相接触,并对密封圈13进行挤压,实现了输氧管9与罩体1进行连接,方便操作,然后通过绳扣4调节弹性带一2和弹性带二5的长度,然后通过弹性带一2和弹性带二5将罩体1进行佩戴,避免了滑脱、佩戴不牢的情况,使用方便,当发生泄漏时,氧气通过通孔进入环形槽17内,使薄膜14鼓起,人员通过透明罩11对薄膜14观看,发现其鼓起时,即可进行检修,方便检修。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弹性带一2、弹性带二5、软垫3以及绳扣4的作用,保证了佩戴时的稳定性,且通过绳扣4,便于对弹性带一2和弹性带二5的长度进行调节,避免不同人员使用会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包括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右侧上部固定有弹性带一(2),所述罩体(1)右侧下部固定有弹性带二(5),所述弹性带一(2)和弹性带二(5)右部均穿过软垫(3)和绳扣(4),所述绳扣(4)设置在软垫(3)右侧,所述罩体(1)左侧固定有连接软管(6),所述连接软管(6)左侧固定连接硬管(7),所述硬管(7)内设置有输氧管(9),所述硬管(7)内右部固定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左侧粘接固定有密封圈(13),所述输氧管(9)右侧固定有限位环(15),所述限位环(15)右端与密封圈(13)相接触,所述硬管(7)中部侧面开设有环形槽(17),所述环形槽(17)设置在密封圈(13)外侧,所述环形槽(17)内壁粘接固定有薄膜(14),所述环形槽(17)外侧的硬管(7)上固定有透明罩(11),所述硬管(7)内左部设置有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所述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套装在输氧管(9)侧面上,所述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右端均焊接固定有定位板(16),所述定位板(16)外侧与硬管(7)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板(16)右端与限位环(15)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防滑脱式供氧面罩,包括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右侧上部固定有弹性带一(2),所述罩体(1)右侧下部固定有弹性带二(5),所述弹性带一(2)和弹性带二(5)右部均穿过软垫(3)和绳扣(4),所述绳扣(4)设置在软垫(3)右侧,所述罩体(1)左侧固定有连接软管(6),所述连接软管(6)左侧固定连接硬管(7),所述硬管(7)内设置有输氧管(9),所述硬管(7)内右部固定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左侧粘接固定有密封圈(13),所述输氧管(9)右侧固定有限位环(15),所述限位环(15)右端与密封圈(13)相接触,所述硬管(7)中部侧面开设有环形槽(17),所述环形槽(17)设置在密封圈(13)外侧,所述环形槽(17)内壁粘接固定有薄膜(14),所述环形槽(17)外侧的硬管(7)上固定有透明罩(11),所述硬管(7)内左部设置有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所述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套装在输氧管(9)侧面上,所述上定位环(10)和下定位环(8)右端均焊接固定有定位板(16),所述定位板(16)外侧与硬管(7)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板(16)右端与限位环(15)相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静郭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周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